張紅妮
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是我們每一位老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在如火如荼的教學改革大潮下,我們儒林小學的高效課堂教學正在順利進行。在這個過程中,我慢慢認識到高效課堂的非同尋常的活力。在高效課堂教學中,你會發現,無論教師的備課、教室環境的營造,教師、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的轉換和課堂氣氛,都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
一、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一)備課:以前我們在備教案時,只注重備教師如何將新知識傳授給學生的過程,而不大注重備學生學習的方法及學習過程和學習過程是否快樂。教學內容只是教材上的例題講授,教材上展示的新知識成了學生的唯一學習內容,知識廣度不夠深。
(二)在教學環境的營造與設計上,課堂座位的排列主要是縱橫排列的模式。學生按身高,從前到后依次排列。這種傳統的排列座位形式是機械的、封閉的,對學生約束力極強。要求學生一致面向教師和黑板,并且要坐得端端正正,不能竊竊私語,認真聽老師一人在講臺講解。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范圍與交往方式受到限制,不能照顧全體學生。教師視野范圍之內的學生,關注度高,聽講專心,視野范圍之外的學生,也就關注度不高,在交流時間、互動次數等方面也比較少。這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容易受到打擊,參與度降低,并且容易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
(三)在教學方法上,是注入式、滿堂灌,是以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坐得端端正正,認真專注地聽為主。學生思維一直要隨老師的思路開展,學生的一切都要聽存于老師,不能說話,不能有任何動作。老師是課堂的主角和領隊,學生是忠實的聽眾和學員。老師領路帶著學生,學生循規蹈矩,只被動地接受知識,體會不到自己探究知識的樂趣。考試主要靠死記硬背,沒有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傳統教學比較保守、封閉。在這種教育指導下形成的思維方式和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新時代學生的發展需要,而高效課堂教學的模式,就正在克服這一弊端。
(一)在備課方式上,把過去單向封閉的備課和學生孤立的預習變成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備課”。在備課的重心上,由備教材轉移到備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備怎樣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和同學合作交流,將書本知識靈活掌握。備課時,設計導學案,并同時制作一份導學單。導學單包括導學目標、知識鏈接、導學過程、知識過關幾大部分,將學生如何學習新知的過程作為關鍵。使備課從內容上,由狹隘的學科本位轉向開放的課程整合,教材和教輔資料再也不是備課的“枷鎖”。
(二)在新課程的改革中,課堂環境的營造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移走講臺,建立活動角。首先把教室分為學習區和活動區。在學習區,采用建立以八人或六人為一小組的圓形形式。這樣,老師指導學生學習時,與學生面對面的機會增多,學生也可以相互面對面交流。教師不再居高臨下站在講臺,而是成為學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學生之間。活動區里是學具,學生可在活動區開展活動。
(三)課堂大舞臺,人人展風采。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于兩個的思想。”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正是有了這一種思想,老師、學生的角色發生變化,教與學的方式發生變化。教師放下了架子,走近學生,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到老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學生根椐導學單的提示,對本節課的知識點,先在本組內由組長組織,采用獨學、對學、群學等方式,將自己對本節課的新知學習和理解,在小組內交流分享。最后讓每組選一名代表,將本小組的學習情況,在全班匯報交流。老師做簡單的點撥和評價,把本節課的知識幫學生梳理清晰。讓學生真正脫離了束縛,主動探究,全員、全程和全身心地參與教與學活動。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暢通交流,各抒己見。老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成為名副其實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用商量的口氣、活潑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學生這樣學習,既鍛煉了語言表述能力,又從中感悟到學習的樂趣,激發了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比如,在數學課中,在教學圓錐體積一課時,根椐導學單提示,探討圓錐體積的計算時,我先讓各小組同學根據老師在導讀單中所提出的幾個問題,提前準備課堂活動需要的學具。在課堂中,讓各小組同學動手操作做實驗,發現在圓錐形的容器中盛滿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容器中,需要倒三次才能倒滿。老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這個圓錐形容器的容積與這個圓柱形容器容積的關系。我先讓各小組同學自主猜想,再把自己的猜想講給同桌聽。然后再在小組內交流,得岀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最后,我激勵各小組學生大膽上臺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通過實驗獲得的知識。遇到表述有困難的學生,讓本組其他同學補充交流,推導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學生自己動了手,動了腦,動了嘴,對這個知識點就理解得更清。并且有利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就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之中,并能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對學習能保持較長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梢哉f,學生學習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他們自覺主動的行為,老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解惑者,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
人常說,教無定法。但高效課堂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定勢,提倡以人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這場課改中,學生是快樂的、自由的,教師是輕松的。我們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無窮快樂。不過,我們還將不斷把握實際,大膽實驗,及時發現教改中的不足,不斷改進,相信,這場教學改革一定能是我們的課堂充滿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