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克日
摘 ?要:空間觀念是《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所以教師應注重幾何教學,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內容是在認識平面圖形的特征和相關計算后學習的,旨在引導學生的幾何學習從平面拓寬到立體,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在此,本文將針對點、線、面的關系溝通與空間概念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與培養,并且會在研究過程中針對教學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方法和意見,以此來論證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內容中的空間概念以及教學法則。同時,此次研究還將針對兩個立體圖形的關系來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認識圖形的能力。
關鍵詞: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概念;點線面;教學方法
數學課堂的開展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概念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到所學知識的既定概念,并且可以讓學生對課本內容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和感悟。在概念教學的基礎上,本文將結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發現其中的問題,解決其中的問題,并且會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與方法,設計相關的教學指導思想。希望通過該途徑能夠有效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同時,筆者將結合立體圖形的關系、立體圖形的概念以及立體圖形的計算原則等內容對相關課程進行全面的設計與布置,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以及數學綜合素養。
一、圍繞立體關系,感知立體圖形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通過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教學手段,并且要通過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感知能力。如,在學習點、線、面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學習框架,并且要在學習框架當中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步驟以及學習要點,以此促進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搭建起一個長方體的模型,然后再讓學生對其進行觀察,比如,計算長方體的體積,計算長方體的六個面的面積,計算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點,找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等不同的要素等。而搭建長方體的線段需要將之設置為3厘米、4厘米和5厘米。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根據多媒體視頻中的樣式搭建一個屬于自己的長方體,在搭建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來設計長方體長、寬、高的長度,然后再對其進行計算,得出長方體點、線、面的具體值。以此為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對于立體圖形的感知能力,提高學生對于立體圖形學習的概念。
二、利用立體關系,想象立體圖形
學生對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習需要建立在對立體圖形的想象上進行學習。通過這樣的方法可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延伸能力與思維發散能力,并且能夠通過類似的教學方法逐漸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與大腦建模能力。這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例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立體圖形拼接平面圖”的內容讓學生對其進行了解與學習。比如,教師可以把正方體的六個面拆開,然后通過特定的方式將之拼接起來,讓學生觀察該平面圖形能不能合成為一個正方體。同理,在進行長方體拼接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這一辦法操作。利用這樣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學生對于立體圖形的想象能力以及思維延伸的能力。
三、搭建立體組合,認識立體圖形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綜合應用的題目。針對類似題目,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教學與引導,以此讓學生明白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了解立體圖形的具體應用法則。通過這樣的方法可大大提高學生對于立體圖形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組合圖形”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如果一個正方體的邊長是5厘米,一個長方體的長是10厘米,寬是5厘米,高也是5厘米,那么,這個長方體等于幾個正方體。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包裝盒對學生進行演示,通過演示之后學生會明白,該長方體是由兩個正方體組成的。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求證兩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的總面積,通過求證學生會發現,組合之后的兩個正方體面積要大于一個長方體的面積。
綜上所述,上述教學,學生突破思維定式,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明白放置物品時除了考慮物體的體積外,長、寬、高各個部分的大小也是十分關鍵的。總之,教師應注重幾何教學,引導學生經歷幾何知識從具體到抽象、從直觀到形象、從非本質屬性到本質屬性的探究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參考文獻:
[1]高曉東. 解讀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概念的教學方法[A].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下)[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
[2]李振華. 提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綜述[A].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