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玥君
摘 要:在全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形勢下,文章分析開展農技推廣助推產業扶貧工作中表現出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農技推廣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技推廣;產業扶貧;策略
1、引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把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農業生產力,離不開農業技術推廣,實現對現代科技成果與農業產品的有效轉換。貧困地區主要集中在農村,貧困人口主要從事農業,產業是農民持續增收、農村脫貧奔康永久動力源泉,產業扶貧是扶貧的主要形式之一,農業技術推廣助推產業扶貧是扶智與扶志相結合最好形式之一。通過各項農技推廣活動來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和提升農戶的經營管理和技術水平,進而提升農業產業的貢獻率,通過產業扶貧提升我國精準扶貧工作成效。
2、農技推廣在產業扶貧中的重要意義
我國的人口基數比較大,對糧食以及各種農產品的需求量也比較大,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變化,對現代農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升農技推廣水平,加快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換為優質農產品,增加農戶經濟收入,實現產業扶貧,推動精準扶貧,為我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3、農技推廣助推產業扶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基礎設施比較差的問題
優質的農業基礎設施是開展農技推廣工作的重要基礎,但是在農村基層,尤其是比較偏遠的地區,由于其本身的經濟水平偏低,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比較差,尤其是水、電、路等基礎條件不太適合推廣新型的農業機械設備和新技術,更不必說高技術農業項目的實施。有些地區土壤質量差,加之缺乏水利灌溉設施,嚴重阻礙了新型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對于農業技術推廣和該地區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都起到了制約的作用。
3.2產業規模比較小的問題
有效開展農技推廣工作,不僅需要良好的農業基礎設施,還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資金和完善的支持服務體系。目前,大多數農村基層,尤其是貧困地區,不僅農業基礎比較薄弱,而且缺乏農技推廣服務及其所需要的資金,普遍規模比較小,通常以分散經濟為主要形式的小規模農業經濟,由于產業規模的限制,阻礙了新型農業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由于規模小,無法實現大規模生產,表現出農技推廣的成本較高以及產出較低的問題,無法體現出農技推廣的價值和效果。此外,這些貧困地區缺乏龍頭企業,難以發揮龍頭企業的農技推廣作用,農技推廣的投資模式傳統單一,也成為阻礙農技推廣工作的重要因素。
3.3專業技術人員比較缺乏的問題
農技推廣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具有較高專業技術的推廣人員。目前貧困農村地區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人員數量比較少,由于地區比較偏遠和條件比較艱苦,又難以吸引到較高專業水平的人才,導致農技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普遍偏低,影響了農技推廣工作開展效果。加之貧困農村地區對開展農技推廣工作又不夠重視,投入不足,挫傷了農技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種種原因導致農技推廣人員隊伍整體綜合素質偏低,表現出推廣人員沒有深入了解農戶所需,以及沒有掌握農技推廣工作要點和必備專業技術,阻礙了農技推廣工作質量和整體農技推廣水平的提升。
4、農技推廣助推產業扶貧的策略
4.1對農技推廣體系進行優化
為了提升農技推廣對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需要對基層貧困農村地區的農技推廣體系進行優化,整合農村基層各類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加大投入,招聘高級人才,實現農村基層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專業化、設備化、規模化、集約化、網絡化,從而達到科技化、自動化。在結合各地區的生態資源環境條件,根據宜農則農、宜林則林的原則,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層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招引龍頭企業,與高等農業院校聯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專家大院、科技示范園,實現推廣主體的多元化。建立健全農技推廣利益聯動機制,完善農技推廣管理體系,提升農技推廣人員工作積極性,結合農戶的實際需求來選擇合適的農技推廣模式,不斷優化適宜農技推廣模式,助推扶貧產業做大做強。
4.2加大投入優化農技推廣手段
貧困農村地區的農技推廣,迫切需要改善農業技術推廣各種基礎設施條件。首先是加大資金投入。需要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加大對農戶政策資金補貼,讓農戶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吸引農戶采購和應用現代農業機械設備,從而助推農技推廣,實現農業設施化。其次,建設農技推廣產業園科技園示范區,通過農技推廣項目試驗示范實現推廣手段的科技化、產業化。三是完善基層農業推廣機構基礎設施,實現農業技術推廣的設備化、自動化、精準化,最終實現推廣手段的專業化。四是結合地方特色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建設規模化的特色大產業,發揮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優勢,通過山、水、田、林、路等生態治理基本理論來打造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美麗新農村,實現產業規模化,產業扶貧效益長效化。
4.3創新農技推廣方式
針對目前貧困農村地區中仍然采用傳統農技推廣方式而影響其推廣效果的問題,需要優化農技推廣體系,通過推廣主體多元化創新推廣方式,實現農技推廣方式的多樣化。一是通過建設的專業化、設備化、規模化、集約化、網絡化的高效、優質的農村基層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這個農技推廣主力,進行的主要的專業化推廣。二是發展或招引具有當地特色的龍頭企業,在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下推動農技推廣服務的深入開展,保證農戶看到龍頭企業應用農業新技術和設備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提升的好處,提升農戶采購農業機械設備以及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進行示范推廣、帶動推廣。三是通過加強高等農業院校、農技研究機構和推廣機構、業主、大戶的合作,建設專家大院、科技示范園,進行合作推廣、聯建推廣,加速先進農業新技術的成果轉換,提升農技推廣工作的時效性。四是發揮農資經營大型企業網絡化的的物流優勢,采取技物結合的物流網絡推廣,節約成本,暢通信息,實現生產經營者和農資經營者利益最大化。
5、結語
農業技術作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進程以及提升農業經濟水平的重要技術手段,為了發揮農村產業扶貧作用,增加農民收入,需要針對目前在貧困農村地區開展農技推廣工作時表現出的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產業規模較小以及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術人員、推廣人員綜合素質偏低等問題,采取這些策略:優化農技推廣體系,加大對農技推廣所需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對農戶政策資金補貼,加大對農技推廣相關人才的培養和應用,優化推廣手段,改進和創新農技推廣活動方式,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機械設備、自動化和物流網絡的作用,助推扶貧產業,帶動貧困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并完成精準扶貧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周蕾. 創建農技推廣新模式助推產業扶貧見成效[J]. 農民致富之友, 2018, 000(007):206.
[2] 王歡, 羅青, 文靜. 創建農技推廣新模式助推產業扶貧見成效[J]. 農家科技旬刊, 2018(9).
[3] 馬立軍. 創建農技推廣新模式 助推產業扶貧見成效[J]. 基層農技推廣, 2017(1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