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洪
摘 要:初中體育教學是初中教學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初中體育教學當中滲透民族教育,其不僅對于強健學生的體魄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對于弘揚中華優秀民族文化,實現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為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初中體育教學工作當中,不僅要創新教育理念,營造和諧穩定的課堂學習環境,同時還要豐富教學內容,加快初中體育教學信息化建設。此外,教師還應該組織開展具體的體育活動,從而實現教學當中民族教育的有效滲透。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育;民族教育;展示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初中體育教學當中的深入和踐行,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在教學當中滲透民族教育。但是就目前的初中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依舊有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體育教育當做是一門副課,因此不重視體育方面的教學,甚至有些教師對于該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當中滲透民族教育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作為指導,導致民族教育在體育教學當中的滲透一直沒有實質性的效果。面對這種情況,本文從創新教育理念、豐富教學內容、開展體育活動等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述,以期為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當中滲透民族教育提供些許參考和建議:
一、創新教育理念,營造和諧穩定的課堂學習環境
我國的民族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而民族體育活動更是具有豐富的內涵。像是踢毽子、太極、拔河比賽等每一項傳統民族體育活動都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將這些傳統的民族體育活動滲透到初中體育教育,既可以達到鍛煉學生的身體的目的,有可以實現對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為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初中體育教學工作當中,應該意識到在初中體育教學當中滲透民族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創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有意識的在教學活動當中引入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
以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悠久歷史的太極為例,雖然學生對于太極的理解和認知大都來源于一些中國的武俠電影當中,對于太極的一些招式以及太極的起源等了解的較少,在進行太極這方面的學習過程中,很難做到全面的學習和掌握。但是,由于學生對于太極有著濃厚的興趣,為此,教師在進行太極方面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重視太極這種民族體育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并根據學生對太極的學習興致,利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給學生講解太極的武術動作和技巧,進而讓學生更好的進行體育知識的學習。這樣一來,不僅更好的了解民族傳統的體育文化,而且還讓學生練習武術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身體的鍛煉和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二、豐富教學內容,加快初中體育教學信息化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在初中體育教學當中的應用,讓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初中體育教學的基本教學方式。為了順應教育事業發展的潮流,體育教師在組織開展初中體育教學工作當中,必須牢牢抓住信息化教學的特點,借助信息化教學的優勢來加快教學的信息化建設,進而讓學生在享受信息化教育的同時,提高課堂學習的成效,提高對體育知識的掌握。
還拿太極方面的教學為例,在授課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出示一些有關和太極相關的影視片段,進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入本節課的學習。接著,教師可以信息化的資源優勢,下載一些和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并利用PPT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進而加深學生對太極知識的掌握。然后,教師可以將一些和太極有關的教學短片分享給學生,并讓學生進行觀看,并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習太極的具體招式。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具體演示太極的具體招式,并對學生演練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及時的予以糾正,從而切實提高學生對太極這一民族體育活動的認知和掌握。
三、開展體育活動,實現教學當中民族教育的滲透
組織開展不同形式的體育實踐活動,對于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有著極大的幫助。為此,教師在開展初中體育教學工作當中,應該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喜好設計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進而讓所有學生都能夠踴躍的加入到體育活動中來。
還拿太極來說,教師除了展開正常的課堂教學以外,還可以組織開展具體的太極表演賽。在本次活動當中,首先,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并將同一小組的學生安排到一起。接著,讓不同的小組依次來進行表演太極的表演活動,并由教師作為裁判對不同小組的學生進行打分,得分最高的學生即為最后的獲勝者。
總的來說,想要在初中體育教學當中滲透民族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目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情況來看,授課過程中依舊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成效。為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初中體育教學工作當中,不僅要重視民族教育在體育教學當中的滲透,及時的革新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同時還要豐富學生的體育活動,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性,切實提高體育教學的成效,實現民族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當中的有效滲透。
參考文獻:
[1] 田徽. 初中體育實踐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6,6(34):107+109.
[2] 龔建新. 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之我見[J]. 當代體育科技,2018,8(27):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