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萍
摘 要:核心素養是近年來教育界經常會出現的一個熱詞,那到底是什么是核心素養呢?我認為,核心素養是個體實現自我發展、適應社會需求的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素養或能力,要求學習者不僅僅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解決實際的問題,還要在應用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自己的各種核心能力和核心品質。為此,我們的教學工作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借助課程載體來推動核心素養教育的落實。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生;數學;教學
從個人來講,核心素養教育是為了推動個體的更好發展,從國家來講,核心素養教育關系著國民素質的培育,是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教育工程。為此,從小學階段起,我們就要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不僅僅教學生知識,也教他們如何學習、如何思考。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來探索如何落實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之中奠定學生文化基礎
文化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也是學科的重要教學內容。然而,受制于考試制度和升學率,很多教師因為文化知識不考試,就不會在課堂上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講解,將教學重點都放在了計算公式、應用題解題上。在學生們眼中,數學好像成為了一個沒有文化的學科,提起數學學生們想到的只有算不完的題目和抽象的數學概念。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應該豐富數學課堂的人文性,引入一些數學文化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奠定學生文化基礎。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中,師生一起去學習時間單位“時、分、秒”。在本節課課堂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一些數學文化知識,如介紹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讓學生們了解我國計時工具的變化歷程。為什么要對時間進行精確測量呢?在遠古時代,人們的活動范圍有限,白天打獵、晚上休息,對于時間并沒有很精確的計時,那個時候時間的概念只是被分為了“日”和“夜”。隨著社會的進步,古代人利用太陽的影子去計量時間,隨后出現了滴水、沙漏等時間測量工具。現代社會鐘表的發明,更是將對時間的測量精準到了秒,極大地便利了我們的生產、生活。在本節課學習之中引入這些數學文化知識,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眼界,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奠定學生的數學文化基礎。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之中推動學生自主發展
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思維,教師要基于課堂所學內容去設計一些新穎、靈活、綜合性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們自主參與、合作探究,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理論學習、強化技能操作,實現自主化發展。
例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本課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們去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會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在教學中筆者選擇引入游戲活動,鼓勵學生們親自參與,對游戲的過程進行剖析與解釋。如“拋硬幣”活動,很多足球場上的裁判員在比賽開始之前,會選擇拋硬幣的方式決定誰先開球,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們如此做是否公平。并自己拿出一個硬幣,去反復地拋硬幣,體會其中蘊含的“可能性”知識,我相信通過如此的實踐活動,學生們手腦并用,自己去動手操作,記錄游戲的結果,分析數據規律,讓學生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為之后更深層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在小學數學課堂之中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課堂教學過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文本互動的一個過程,為了增強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教師有必要設置交流、討論環節,創設一個愉悅、輕松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們去合作交流,提高學生們的合作交流能力,培育學生的社會參與素養。
例如,教學完人教版五年級《多邊形的面積》,在復習課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幫助學生回憶本單元所學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梳理所學知識,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完善學生的良好知識結構。在本節課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出示一個不規則的多邊形,鼓勵學生們在小組之中探討其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畫一畫、分一分等手段去探尋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學生們學生自己去選擇信息,對所求圖形進行割補或添加,將其變成一個單一的圖形,來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面積的計算。有的學生還有其他的,途徑和方法,我們鼓勵學生們去突破思維的限制,尋求途徑或方法的多樣化。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不僅僅尊重了學生的想法,還引領他們從不同的途徑和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問題解決的參與能力。
總之,數學核心素養不等同于簡單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之和,我們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知識的傳授,在此基礎上去發展學生的數學文化、社會參與、自學能力、抽象思維等素養,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科研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龔衛權.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65.
[2]楊利民.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