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 ?要:留白藝術在現在的初中語文課本許多文章中都有所體現。如果教師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就必須要充分利用這些留白,讓學生在留白中發散自己的思維,大放異彩,在自己的遐想中陶冶情操,提高文學素養。讓學生憑借想象鍛煉思維,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留白藝術;具體運用
留白是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如果想要對它進行更好的了解,就需要有充足的時間和想象空間。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恰當地利用留白藝術,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望,也能更好地做到將精彩留給學生,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進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同學們不再被動的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中。這也恰恰符合新課改所提出的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本文將就初中語文教學中留白藝術的具體運用作簡要分析,希望可以幫助有關語文教師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
一、留白設疑,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若想將語文課堂變得高效、精彩,就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大膽創新,使自己的講課方法更加新穎。尤其在課前的導入環節,因為它是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的開端。在課前導入語處加入適當的留白,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文章之前就對文章有好奇感,而后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真正做到將精彩留給學生。除此之外,這還是拉近師生之間關系的重要途徑,改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歡教師,從而喜歡他的課堂。更易于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們增強學習的自主性,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例如,在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時,教師在寫完板書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如下提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鄒忌諷齊王納諫》,誰能告訴老師“諷”是什么意思?學生們的回答有的是諷刺、嘲諷等。老師不要打斷學生的猜測,讓學生進行思維的發散自主猜測,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都吸引到課堂上來。使同學們都活躍之后,老師再做出標準的解釋,將同學們的解釋代入原文中同一詞或字的古今意義是根本不同的,這里的“諷”就是古今異義字,它的含義是“諷諫”,即用比喻或暗示的方法委婉的規勸。在學生對所學文章的題目有初步的認識之后,教師可繼續向學生們進行提問:鄒忌到底對齊王提了哪些建議?齊王又有沒有聽從鄒忌的建議?順理成章走入文章的學習中。這種在課前導入語中引入留白的方式,不僅能使學生聚精會神地進入到課堂中,找到良好的學習狀態,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發揮想象,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對進一步學習的渴望。
二、通讀留白,感悟其中情懷
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種重要學習能力,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強化學生的創新想象力,成為了越來越受初中教師關注的問題。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學課本中很多文章都有意味深長的內涵,這種內涵就是我們所說的留白。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對留白內容進行補充,將精彩留給學生,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斷創新深入。在學習文章的同時陶冶自己的情操,將學習賦予美的體驗,進而使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更加高效。
例如,在學習《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師如果想更好地將留白藝術體現在教學中,就需要自己對文章進行語言風格的分析,從而對其進行留白教學。《背影》這篇文章以其樸實的語言打動人心。在學生閱讀課文后,教師可針對語言或者動作的描寫,讓學生進行人物性格的揣摩和分析。在進一步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找出自己所喜歡的語言,并進行分析與仿寫,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作者所想表達的意圖,以及文章中所具體體現的情感。也可以通過小組內討論,每人仿寫一個描述自己喜歡的人的背影,可以是父母、老師、科學家等。通過一系列的過程,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在閱讀留白藝術中對文章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獲得情感上的升華。
三、對留白進行提問,探究新知
提問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藝術的體現。問題是學生進步的前提,只有學生真正認真思考才能對所學內容產生疑問并提出問題。在某些角度看來,提問也是一種心理上的留白。因為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根據文章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性地去閱讀課文。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課本教材中一目了然,學生不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只需按步照抄文章中的內容就可以。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對學生的想象力及創新思維進行鍛煉,更加難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更是難以得到培養。
在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不斷推進。教師在現代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主觀能動性進行重點關注和培養。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摒棄傳統老舊的教學模式,不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參考。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學生的實踐,不能像傳統教學模式中只教給學生理論知識而看輕實踐,實踐是檢真理唯一的標準。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時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對知識進行實踐,從而能更好地學習理解并運用知識,進而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全方位提升。就這一問題來說,教師應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問中創設貼切學生實際生活的問題情境,真正做到將精彩留給學生。讓學生感受留白藝術,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想象空間對所學知識進行全方位解讀,達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陳涉世家》一課時,教師可以在理解文章主旨后,就文章的大概內容、主要思想對學生進行留白提問。如讓學生自行通過文章的閱讀,找到陳勝吳廣為什么起義,陳勝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他能夠起義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這些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學生很容易能夠在文章中直接獲取,都是更加具有探索意味的問題,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們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全心全意對文章進行理解和分析,使學生在想象與思維中不斷迸發火花。可以采用flash動畫,幫助學生消化理解課文內容,給學生發散思維的空間。教師還可以對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拓展,使問題更具發散性,讓學生進行思維的發散,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通過這種教學提問模式,充分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化傳統枯燥無味的課堂為生動有趣的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展現自我。這不僅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潛質,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加可以使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高漲,從而達到提問留白,點燃學生學習熱情的目的。使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更加高效,素質教育的初衷得到更好的貫徹,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培養和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留白藝術的運用不僅能使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它更是一種學生所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從課前導入部分進行留白提問,在上課開始前,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接下來將要學到的內容上,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教師還應善于在提問處設置貼切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留白教學,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還要在文章的閱讀處進行留白,讓學生融入教材,深刻體會教材、分析教材,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宋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留白”藝術探究[D].揚州大學,2018.
[2]江莉.“留白”藝術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探索[D].蘇州大學,2017.
[3]吳月娟.初中語文教學留白藝術淺談[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0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