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漢東
在新課標的設計理念當中,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提倡鼓勵學生參與到知識探究的過程當中。而隨著這種理念的深入落實,傳統的作業設計模式顯然已經不再適用。為了真正將學生從比較繁重的作業負擔當中解放出來,教師可以嘗試采用發展性作業的設計方法。所謂發展性作業,主要是指一種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為目標的作業模式。這種作業模式普遍具有生活化、綜合化的特征。毋庸置疑,這種特征與數學學科的特點是十分相符的。因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活動,談一談應該怎樣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設計行之有效的發展性作業。
1.綜合現代技術
以時間的順序為依據,預習作業是整體作業內容的基礎。為了引導學生在新授課之前完成學習的第一步,教師應充分重視預習作業的意義。一般來說,有效的預習作業要能夠為學生新知識的學習減緩一定的坡度。而為了使學生從以往的被動預習轉化為主動預習,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中綜合的媒介因素進行作業設計,這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促進學生的知識理解。
以《直線、射線、線段》為例,在這一節的課前預習活動中,基本的設計理念就是要引導學生對這三種幾何圖形進行初步的認識。為了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引導,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剪輯之后的視頻。這段視頻中有三個場景,一是孫悟空將金箍棒拿在手中,金箍棒向兩端無限延長(直線);二是孫悟空將金箍棒立在地上,金箍棒向上無限延長(射線);三是孫悟空將金箍棒變成一根短棍拿在手中(線段)。然后,我讓學生結合這段視頻的內容對教材中的基礎概念進行了探索。最終,通過這種直觀化的引導,使學生對相關的數學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
2.注重作業分層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牢記一點,就是無論任何形式的作業設計活動,都應該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為了體現出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教師應該依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設計一些具有針對性的作業內容,這就體現出了分層設計作業的必要性。為了促進所有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應該設計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更加相符的作業內容,以對學生進行差異化的引導。
具體來說,為了在本班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分層作業設計,我主要會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我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基礎能力、學習水平、學習意愿等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準確的了解,以此來為學生分層提供了直接的參考依據;其次,進行分層作業設計時,我沒有直接將優、中、差的分層結果告訴學生,而是在統一設計作業內容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有選擇性地完成作業;最后,由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我會對學生的發展變化進行密切的關注,并且會不斷鼓勵學生上進,使學生在完成基礎作業的前提下挑戰更加具有難度的作業,以使學生不斷取得發展與進步。
3.重視實踐任務
為了使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得到滿足,同時也為了更好地配合“綜合與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應該避免采用單一的書面練習的形式,而是應該以一些具體的問題為載體,組織學生參與到不同形式的實踐性作業的練習當中。而在不斷的操作、實驗、觀察、證明過程中,不但可以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本質產生更加準確的理解。
如:在“設計包裝紙盒”這一活動中,我組織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奇妙的想象,對一些構思精巧的包裝盒進行研究。然后,學生進行了動手操作活動。在進行親手設計時,學生先從一些簡單的形狀著手,設計了一些比較簡單的包裝盒。接著,我出示了一些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包裝盒的平面圖,讓學生根據這些平面圖形的提示,設計出符合圖片原型的包裝盒。最終,通過實踐作業的方式,不但使學生對一些簡單幾何體的展開圖有了比較準確的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由此可見,在發展性作業設計中,實踐性作業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形式。
4.實施全面評價
為了使學生的作業練習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而對于有效的評價方法,新課標在教學實施建議中指出:“評價活動中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發展與變化”。也就是說,在進行作業評價時,教師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通常來講,在用發展的眼光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審視時,我會采取以下策略:第一,設置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我會將學生確立為評價主體,讓學生參與到評價活動當中,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業完成情況以及教師采用的作業設計方法進行評價;第二,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在作業評價中,我除了會通過定量評價的方式對學生在具體的作業練習中的表現進行全面的了解,同時也會借助定性評價的方式收集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作業完成情況;第三,著重采用激勵性評價。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求教師要相信學生的發展潛能。于是,我會通過激勵的方式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潛能進行深入的挖掘。
總結來說,發展性作業的設計是一種系統而全面的過程。因此,教師應該從全局對數學課程進行審視,然后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面向全體學生設計更加恰當的作業形式與作業內容,從而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