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優娜
摘要 ?野生動物引進時,必須進行隔離飼養和全面檢疫。分析了野生動物檢疫的原因和必要性,闡述了檢疫隔離對預防傳染源擴散和治療疾病以及對野生動物進行檢查的重要意義,以期為減少和避免野生動物傳染性疾病的流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野生動物;隔離飼養;檢疫
中圖分類號:S851.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3-027-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3.011
隨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的不斷發展,移地保護野生動物在各地不斷興起,野生動物園、動物園、野生動物飼養場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在全國范圍內逐年增加,野生動物在動物園、飼養場和動物保護區之間的相互交換和相互支援越來越頻繁。同時,國際之間野生動物的交換、贈送亦日益增多。為保護我國野生動物在國內外相互交換工作中能順利進行,減少或避免傳染性疾病的流行,認真做好野生動物啟運前和抵達目的地后的全面檢疫和隔離飼養是十分必要。
自然界或人為條件下的許多有害因子經常對野生動物進行刺激和為害,使野生動物出現很多組織器官生理性或病理性變化,導致機體新陳代謝發生變化而出現各種臨床癥狀。某些傳染性病原體侵入野生物體內后,可以使易感染動物迅速發病,亦可在機體內潛伏一定時期,并可在同種或其他易感野生動物群中蔓延擴散,出現傳染性疾病流行。因此,野生動物從國外、國內引進或自然界捕獲引進時,都必須進行嚴格的隔離飼養、護理、觀察和全面的檢查。
1注意野生動物體質恢復和促進新引進動物對新環境的適應
1.1保證清潔和安靜的生境
應激性強是各種野生動物所共有的特性,也是各種野生動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種間斗爭和種內斗爭所獲得的本領。從自然界里剛捕獲的野生動物,其應激性更加強烈,常發生新進動物亂撞、亂跳和拒食等現象,并由此發生各種意外。因此,抵達目的地后為新引進的野生動物創造安靜的生境,可以使途中受驚、精神緊張和極度疲勞的動物迅速消除刺激因素,安靜休息。
1.2保證動物對新環境的適應
新引進的野生動物抵達目的地后,目的地的生境、用具等都與原生境不同,與自然界的自然生境更有天淵之別。實踐證明,各種野生動物(特別是高等野生動物)都對目的地的生境有不同程度的不適應行為表現。有的亂蹦、亂飛、亂撞,有的全身發抖而蜷縮在一隅,有的兩者相互交替,有的拒食,對新引進動物采取隔離飼養,使之對目的地新生境能逐漸熟悉和最終適應。
1.3保證新進動物體質的恢復
捕捉、串籠和運輸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刺激以及抵達目的地后新生境各方面的刺激,使野生動物不僅神經極度緊張易恐懼受驚,而且不能正常采食和休息,體質會不同程度下降,甚至誘發某些常見疾病。因此,新進動物要在條件優越的場所隔離飼養,并提供清潔、適口和營養成分充足的飼料。
2預防傳染源的擴散和治療疾病
2.1有利于控制傳染源的擴散
在遠離觀展動物區的檢疫隔離場所,由于檢疫場所內沒有易感動物,同時動物由檢疫人員分開飼養,檢疫場所內的用具又都是分開單獨使用且每天嚴格消毒處理;新進動物的排泄物(如糞便、體表羽毛和毛脫離、尿液等)每天都集中在一起并按規定進行常規消毒;檢疫場所的污水一般都按照污水處理方法進行處理,無病原菌后才排出(有的還循環再使用);檢疫場所呈封鎖狀態,除檢疫人員及飼養管理人員外,其他人員都不準入內;檢疫人員和飼養管理人員技術上熟練、工作上認真負責。這樣即使新進動物發生某種傳染性疾病臨床表現,也可杜絕傳染源在目的地的易感動物群中蔓延擴散,達到控制傳染病流行3個環下中的中心環節——易感動物,最終控制傳染病在目的地流行。
2.2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新進動物在運輸途中受驚常引起創傷,雖放入檢疫場所前進行處理,但一般的創傷都需要重復幾次處理才能痊愈。檢疫場所的設施一般范圍小、設備齊全、有應急固定措施或設備,便于創傷的臨床處理。此外,新進動物也可能發生非傳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普通內科、外科、產科疾病,檢疫場內的先進設備和技術熟練的技術檢疫人員和飼養管理人員能及時對非傳染性疾病的動物進行臨床處理,使動物康復。
傳染性疾病發生時,除按傳染病有關規定進行綜合處理外,對患病動物的個體臨床處理,一般都比普通病復雜、繁瑣,而檢疫場所的一般設施和醫療設備,都有利于對傳染病動物進行較長時間的治療(如較長時間固定后輸液治療或手術治療以及手術后的靜脈滴注——輸液),從而有利于新進動物的臨床治療,并促進動物較快康復。
3對引進野生動物進行檢查
新引進動物單獨飼養在范圍較小的檢疫場籠舍內,與其他動物分開,因此利于對動物進行觀察和取材檢驗。而檢疫場的一切設施、醫療設備以及人員的配備和組合等,都是針對各種動物的特點、體型大小、取材檢疫以及臨床處理等幾方面綜合考慮,因而有利于新進野生動物的檢疫。
3.1有利于對新進動物進行觀察
檢疫場內新進野生動物(特別是大型哺乳動物)一般都是單獨飼養,或者分成幾個小群飼養(如雉類或靈長類等)。這樣便于對每只新進動物進行經常性觀察。如觀察動物的體表、精神、活動、食欲、糞便、尿液、羽毛(或毛)、呼吸及反芻動物的反芻狀況等。單獨飼養和隔離的動物,更便于觀察,甚至包括每天的采食量,糞便的顏色、形狀和數量等都能準確觀察和記錄。如小群飼養的動物發現異常,還需再采用單獨飼養觀察。
3.2有利于對待檢動物取材檢驗
除觀察并做好每天觀察記錄外,待新引進待檢動物食欲、精神狀態恢復正常后,還要根據要求進行一般的取材檢驗和特殊的取材檢驗。一般以野生動物的糞便、尿液為主要材料進行常規實驗室檢驗,必要時進行血液常規檢驗及心臟、肺胃腸及機體局部組織檢查(如跛行時的檢查)以及體外寄生蟲檢查等一般性檢查。如要求特殊檢查(血清學檢查、超聲波檢查、X光透視、CT檢查等)則按要求進行。如懷疑新進動物為炭疽桿菌帶毒者或患者,則必須按規定進行 ASCOLI氏試驗(即血清沉淀反應環狀法);懷疑梅毒病,則應用 Kahn test(即沉淀反應絮狀法的康氏反應)等。待檢動物的取材除糞便和尿液外,心肺等的聽診、觸診、叩診,體表寄生蟲檢查及血液等一系列檢驗,都需要對新進動物進行保定。因此,檢疫場內對動物的固定設施基本上在檢疫場籠舍里面或附近,通過動物籠舍轉移(幾乎每個籠舍可以相通),一般可以使待檢動物進入保定籠內,檢驗人員可以從容對待檢動物取各種檢疫材料進行實驗室檢疫,或進行常規的全身聽診、叩診、觸診等檢查。
3.3有利于發現待檢動物傳染源
由于是單獨隔離飼養,因此便于日常觀察,新進動物如有傳染源入侵,都會不同程度在各個方面有異常表現,如呼吸頻率和方式、精神狀態、運動情況、食欲和大小便(糞便和尿液)、可視黏膜等,都會有異常表現。通過日常觀察發現異常的動物,可以在保定條件下進行各方面檢查,如體溫測定、心肺聽診和叩診、血常規檢驗和血生化檢驗、血清學檢驗、X光檢查、超聲波檢查和CT檢查、寄生蟲檢查、血液細菌培養和動物接種以及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等。通過這些必要項目的檢查,可以迅速發現傳染源,從而杜絕傳染病發生和流行。
4小結
野生動物的檢疫不僅關系到被檢野生動物的個體或小群體的具體情況,而且關系到許多病原體向外界擴散和蔓延,并由此發生傳染性疾病流行,從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如大批易感野生動物的死亡、傳染源在新的地區形成等。因此,野生動物的檢疫工作意義重大,而且是一項技術性強、涉及范圍廣泛的繁瑣工作,需要各部門、多方面共同努力和合作,同時也要提高全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 劉輝,鄭利莎,陳海良.關于野生動物防疫檢疫管理的思考[J].中國動物檢疫,2016,33(12):48-51,59.
[2] 孫建亮,李永華,于文棟.淺談動物檢疫的作用與實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1(1):5-7.
[3] 沈廣棟,楊玉新.淺談野生動物檢疫[J].遼寧畜牧獸醫,2003(6):30-31.
[4] 康偉,陳永泰,林志雄,等.大中型動物進口檢疫工作銜接供給側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國動物檢疫,2016,33(6):31-35.
責任編輯:熊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