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
摘要 ?氣象條件是影響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面對基層地區農業基礎差、發展落后的局面,增強氣象預警的準確度,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氣象服務是促進基層農業發展的重要條件。通過分析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的內容、作用、存在問題,提出發展建議。
關鍵詞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
中圖分類號:S165;S1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3-098-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3.041
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經濟水平持續提升,但是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隨之出現了環境污染日益加劇以及資源過度開采等問題。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獨特的國情決定了農業是我國社會穩定、經濟富足的重要保證。鑒于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我國必須改變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轉而探索按照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在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基層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基礎較差,條件有限,發展水平還相對落后,需要大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發展。氣象條件是影響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智慧農業氣象伴隨科技發展應運而生,是智能、新型的農業氣象服務系統,通過天氣預報、氣象預警等方式為農民提供天氣信息以及農業方面的氣象預測,是推動基層地區農業發展的助力器。
1基層地區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的內容及作用
1.1氣象預報服務
技術人員要根據氣象站反饋的數據,結合當地生態環境的狀況,針對當前地區農業生產與發展的實際情況對氣象數據進行精確的、專門的、科學的分析,切實增強農業天氣預報的可靠性與實用性。例如,在鹽堿地種植某種作物,如果天氣預報只預測了氣溫高低,而沒有關于濕度、水分方面的信息,可能會導致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灌溉不充分,容易受到鹽脅迫的侵害,最終將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因此一定要基于當地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開展更具有針對性的農業天氣預報。
1.2為調整農業結構提供氣象條件支撐
智慧氣象不僅能夠利用自身先進的設備獲取更為準確、可靠的天氣數據,而且能夠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為農業轉型升級提供氣象條件支撐。如今基層地區除了發展傳統的種植業以外,為了提高經濟效益,還積極發展經濟作物、特色作物。智慧農業氣象的一個重要內容以及作用就是提供科學的氣象數據,促進基層地區農業多元化發展以及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1.3災害預警及評估服務
農業氣象服務要始終關注生態環境的變化,能夠在災害發生之前對相關氣象信息進行提取和分析,及時地向農民提供災害發生時間、范圍、防范措施等信息。地方農業部門也應該積極配合氣象部門的工作,建立系統的培訓體系,定期邀請氣象專家開展氣象災害防治講座,普及有關氣象災害的預防和自救知識。
2基層地區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監測技術和設備比較落后
基層地區經濟發展以及科技水平還相對落后,缺乏先進的氣象監控設施,仍然在使用陳舊的設備進行觀測,并且觀測的方式方法也沒有創新。許多地區仍然使用20世紀編寫的《農業氣象觀測規范》指導氣象觀測工作,已經不符合目前氣候變化趨勢和農業生產實際。
2.2氣象預報內容不精確
氣象觀測技術以及方式的落后,使得觀測數據的精確度不高。農業氣象預報是一種重要的專業類氣象預報,對預報內容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基層地區,由于設備落后、人才缺乏、政府不重視等多種原因,農業氣象預報內容存在失實、誤報等情況。
2.3缺乏專業技術人才
由于基層地區工作和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氣象專業的優秀人才比較匱乏,基層地區的氣象部門普遍缺乏高精尖人才。隨著經濟發展以及農業升級轉型,農業氣象預報涉及的類型和內容都更加豐富和復雜,對氣象預報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農業氣象監測過程中,氣象預報人員要能夠從錯綜復雜的數據中準確查找與分析所需信息,整理形成科學的預報內容,而這類人才正是目前基層氣象站比較欠缺的。
2.4信息傳播渠道單一
雖然農業氣象服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基層地區的技術手段有限,氣象預報信息的傳播渠道單一,基本只能依靠電視氣象預報節目。因此造成農業氣象信息的傳播不夠及時,如果農民沒有收看節目,就會錯過重要天氣預報信息。今后應利用短信、微信等即時性通訊工作,第一時間發布農業氣象信息,特別是重大天氣和災害性天氣信息。
3基層地區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發展建議
3.1加大財政支持,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
地方政府要充分認識農業氣象的重要性,加大對農業氣象服務的財政支持。針對基層地區農業監測設施和監測技術落后的現狀,應從財政預算中劃撥專項資金,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并鼓勵基層氣象部門攻克技術難題,對技術成果予以嘉獎。
3.2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引進和培養人才并重
人才是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要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必須重視氣象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氣象部門要完善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通過以老帶新、組織業務培訓、專家講座等方式,提升基層地區氣象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另一方面,與智慧農業氣象發展較好的地區加強交流學習,引進高層次人才,在工作條件、科研經費方面給予傾斜政策,促進專業人才的合理流動。
3.3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促進農業氣象信息傳播
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為農業氣象信息的傳播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在充分認識網絡特性的基礎上,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層氣象站的業務能力,并且針對農業氣象信息傳播渠道單一、社會認知度不高等問題,利用網絡建立各地區農業氣象信息互聯互通的平臺,共享農業氣象信息,加快傳播速度。
參考文獻
[1] 陳健,胡正華,丁枝秀.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措施與實現途徑探討[J].江蘇科技信息,2018,35(2):33-35.
[2] 許新田,郭大梅,劉瑞芳,等. 2006年盛夏陜西一次強對流冰雹天氣過程的中尺度分析[A]. 中國氣象學會.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天氣預報準確率與公共氣象服務分會場論文集[C].北京:中國氣象學會,2008:6.
[3] 張芳,郭海峰,寧江,等.互聯網+氣象+農業服務拓展及服務產品開發[J].中國農業信息,2015 (24): 10-11.
[4] 王鳳娟.基層農業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7(18):200-201.
[5] 烏尼爾,伊德爾呼.提高基層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的策略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15):227.
責任編輯:李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