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存 班恒 沈凡



摘要 ?[目的]測定合肥市售鯽魚和河蝦的鏈霉素殘留量,并與國家標準對比,評價其殘留情況。[方法]于2018年10—12月在合肥市蜀山區、廬陽區、瑤海區、包河區共16個水產品市場、農貿市場和大型超市隨機購買不同品種的魚蝦,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方法檢測其中鏈霉素的殘留量。[結果]合肥市售魚蝦中鏈霉素的檢出率為100%,殘留范圍為1.50~11.88 μg/kg,平均含量為4.40 μg/kg。[結論]根據國家標準《動物源性食品中鏈霉素殘留量測定方法酶聯免疫法》(GB/T 21330-2007)的規定,水產品中鏈霉素的檢測下限為50.0 μg/kg,此次試驗檢測魚蝦中鏈霉素的殘留量均符合國家標準。
關鍵詞合肥市;鯽魚;河蝦;酶聯免疫法;鏈霉素
中圖分類號:S859.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3-121-03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3.052
鏈霉素是一種從革蘭氏陽性的灰色鏈霉菌培養液中提取出來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在食品行業,鏈霉素常見于農產品和水產品中,作為抗菌藥物使用。但是過量使用鏈霉素,會造成其在動物源性食品中殘留,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尤其對聽覺神經毒性較大,長期使用會對人體腎臟和聽覺神經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還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因此,鏈霉素殘留檢測方法是否快捷、準確、高效,對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試驗采用酶聯免疫間接競爭法檢測魚蝦樣本中的鏈霉素殘留情況。試驗原理是樣品吸光度值與其鏈霉素殘留量呈負相關關系。酶聯免疫競爭性試驗中,酶標板上預包被偶聯抗原和待測樣品中殘留的鏈霉素一起競爭抗鏈霉素抗體,當加入酶標記物后,再加入四甲基聯苯胺(TMB)底物顯色,測得其吸光度,再將試驗結果與標準曲線比較,就可以得到樣品中鏈霉素的殘留量。將試驗結果得到的鏈霉素殘留量與國家標準對比分析,即可粗略得出合肥市售鯽魚和河蝦鏈霉素殘留情況。
1材料與方法
1.1樣品采集
課題小組于2018年10月至12月在合肥市蜀山、廬陽、瑤海、包河4個區共16個水產品市場、農貿市場和大型超市分別隨機采購了鯽魚和河蝦。采樣后在冰箱-20℃進行低溫保存。
1.2試驗儀器與試劑
1.2.1儀器勻漿機(T10,德國IKA公司);離心機(H1650,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有限公司);酶標儀(SpectraMax M,美國MD公司)。
1.2.2試劑鏈霉素檢測試劑盒(深圳芬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其余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
1.3試驗方法
1.3.1樣品處理分別配置PB緩沖液(1. 2 g NaH2PO4·2H2O和2. 175 g NaH2PO4·2H2O加入去離子水1 000 ml溶解,0.05 mol/L)、復溶液以及工作洗滌液。將配好的洗滌液稀釋20倍。處理待測魚蝦樣品,取肉,粉碎并制成勻漿。然后稱取2 g去除脂肪的勻漿待測樣品,加入8 ml PB緩沖液(0.05 mol/L),將其充分震蕩混勻。在56℃的水浴環境下放置0.5 h后,接著在室溫下上離心10 min,轉速為4 000 r/min。用移液器取1 ml上清液加入離心管中,再加入1 ml正己烷,充分混勻,室溫下4 000 r/min轉速離心。用移液器取50 ml用于分析。
1.3.2酶聯免疫法檢測鏈霉素含量分別將標準品和樣本取50 μl/孔加入到微孔中,分別向每個微孔中加入50 μl抗體工作液,混勻,在室溫條件下避光反應30 min。將孔內的液體甩干,向每孔中加入350 μl工作洗滌液充分洗滌,共洗滌5次,最后用吸水紙拍干。向每個微孔中加入100 μl酶標記物,室溫條件下避光反應30 min。重復洗滌操作。然后,向每孔中加入底物液A 50 μl,再加底物液B 50 μl,混勻,在室溫條件下避光顯色15 min。最后,在每孔中加入50 μl終止液,混勻,終止反應。終止反應10 min內,用酶標儀在450 nm和630 nm波長處測定每孔吸光度值。
1.3.3繪制標準曲線根據標準品數據(表1)繪制標準曲線(圖1)。
1.4統計學分析
試驗結果以x±s表示,采用SPSS 22.0軟件中的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處理。P<0.05即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與分析
2.1樣品檢測結果
從表2來看,合肥市售魚蝦中鏈霉素的檢出率為100%,殘留范圍為1.5~11.88 μg/kg,鏈霉素平均殘留量為4.40 μg/kg,均在國家標準范圍之內。
2.2數據分析對比
如圖2a所示,在全部樣本中,盡管河蝦中鏈霉素殘留濃度均值高于鯽魚,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如圖2b所示,鯽魚中鏈霉素殘留濃度均值按從大到小排列為:包河區>瑤海區>蜀山區>廬陽區,但是各區樣本數據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如圖2c所示,河蝦中鏈霉素水平在各區變化趨勢與鯽魚相同。然而,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包河區河蝦中鏈霉素殘留量顯著高于其他3個區(P<0.05)。
3討論
3.1魚蝦中鏈霉素殘留的原因
所有樣品中鏈霉素的檢出率為100%,但其殘留量均在國家標準范圍之內。引起魚蝦中鏈霉素殘留的因素主要有魚蝦生病、魚蝦防腐、飼料添加等,因此建議水產養殖戶加強生產和運輸管理,合理用藥,為消費者提供放心安全的水產品。
3.2可能影響試驗結果的因素
3.2.1溫度當室溫低于25℃,或者試劑和待測樣品的溫度高于25℃的情況下,所測得的吸光度值會偏低。
3.2.2洗滌操作不當在洗板過程中如果過度洗滌,或者洗滌不充分,可能會導致所測得的數值偏大或者偏小。洗板拍干后應立即進行下一步操作,否則可能會出現板孔干燥的情況,使得標準曲線不成線性,重復性不好。
3.2.3孵育不完全在整個孵育過程中,都應該用蓋板膜封住酶標板,避免反應。
3.3魚蝦中鏈霉素殘留情況評價
此次調查中采集的樣品均為可食用的魚蝦,是人們日常食用的水產品。鏈霉素在水產品防治感染性疾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毒副作用大,尤其對聽覺神經毒性較大,長期使用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還會對人體腎臟和聽覺神經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依據國家標準《動物源性食品中鏈霉素殘留量測定方法酶聯免疫法》(GB/T 21330-2007)的規定,水產品中鏈霉素的殘留量檢測下限為50.0 μg/kg,因此此次試驗魚蝦中鏈霉素的殘留量符合國家標準。
4結論
(1)樣品魚蝦中鏈霉素的檢出率為100%,殘留范圍為1.5~11.88 μg/kg,平均含量為4.40 μg/kg,所有魚蝦樣品中鏈霉素的殘留量均符合國家標準。
(2)雖然檢測魚蝦樣品中鏈霉素的殘留結果均在國家標準范圍內,但其檢出率為100%,仍需要完善水產品藥物殘留監控體系,加強監管,并提高養殖人員的技術和素養,從源頭上控制濫用抗生素的現象,保證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 戴曉麗,柯璐.酶聯免疫法測定豬肉組織鏈霉素殘留量的探討[J].福建畜牧獸醫,2013,35(3):18-20.
[2] 佐發玉,劉秀萍,寇敘,等.錦州市市售牛奶中抗生素殘留的調查及檢測分析[J].遼寧醫學院學報,2009,30(4):321-325.
[3] 李麗,高舒榭,魏連冬,等.南陽市豬產品中四環素族抗生素殘留量的調查結果與分析[J].中國豬業,2011,5(12):49-50.
[4] 楊永濤,欒麗杰.濟寧市售淡水魚中喹諾酮類抗生素殘留及其健康風險評價[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6):141-143.
[5] 陳懷宇,黃周英,林育騰.泉州市售牛奶中抗生素殘留的分析[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4):106-110.
責任編輯:李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