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普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中職教師開展實訓教育活動的主旋律,而任務教學法強調學生自身在活動中的參與性和實踐性,因此,成為目前中職計算機教師所青睞的教育活動之一?;诖?,筆者從自身的教育經驗出發,提出合理分配任務、教師有效介入,以及完善成果展示等策略,淺談如何通過任務教學,提升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教育實效。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實訓;任務教學法
任務教學法強調學生通過任務的設定,完成學習活動的教育方法,但是,從目前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仍舊存在部分制約任務教學法有效使用的不利因素,造成任務教學法應用效果不佳的現象。因此,中職計算機教師應當對任務教學法中的細節進行優化,從而真正地讓計算機課程因為任務教學法的使用而更加高效。
一、合理分配任務
對學生進行任務的分配,是教師設定任務教學法的開始,學生只有具備了學習的任務,才能夠更有方向地開展學習活動,完成對計算機實訓課程的高效學習。但是,在以往的實訓課堂中,教師設定的任務都是統一的,然而學生的能力是具有差異性的,在面對同樣的任務時,有的學生能夠輕而易舉地完成任務,而有的學生則在活動結束時,仍舊沒有完成任務,以至于打壓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所以,為了提升教育實效,在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開展實訓教育,教師也應當認識到不同學生所具有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技能差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定恰當的任務內容,讓學生在與之能力相匹配的任務內容中,更好地完成任務。
例如,在“設定段落格式”的任務設定中,教師先結合以往的教育經驗,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區分,指出不同學生之間在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操作能力上的差異。之后,圍繞學生的情況,教師為學生設定差異性的任務,如對于計算機綜合素養較強的學生,教師設定相對綜合性的任務,而對于計算機綜合素養一般的學生,教師設定相對基礎性的任務,讓具有不同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逐步完成任務。
不難看出,在為學生設定學習任務中,教師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能夠提升學生完成任務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完成任務的動力。
二、教師有效介入
在任務教學法中強調學生占據主體位置,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沒有存在的價值,相反這強調教師應當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效力,指導學生完成任務。因此,在計算機教育中開展實訓鍛煉,當教師為學生設定任務后,教師也要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給予密切的觀察,當學生對實訓的內容存在疑問時,或者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瓶頸時,教師都應當及時地出現在學生的身邊,幫助學生實現任務的有效解決,提升實訓教育的價值。
例如,在教師為學生設定“設置文檔頁面”的任務后,教師先將活動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依據自己的所學進行文檔頁面規格的設定。之后,在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進行觀察,當學生遇到問題,如存在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頁邊距的設置時,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正向地引導,輔助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教師也應當認識到,中職學生的特質,使得他們在自主進行學習時,會出現課堂紀律紊亂的問題,教師也應當發揮好管理者的角色價值,對課堂紀律進行管理,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外部學習氛圍。
顯而易見,在中職計算機實訓課堂中,教師有效地介入,能夠促進任務教學法的順利開展,加快任務完成的效果。
三、完善成果展現
引導學生進行成果的展現,是計算機實訓課堂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通過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不僅可以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還能夠激發其他存在些許不足學生的上進心。同時,基于學生完成的成品,教師也可以看出學生仍舊存在的問題,以便結合學生的問題,對學生給予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在不斷改進中,逐步提升認知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效果。
例如,在“在文檔中輸入文本”的任務完成后,教師先讓學生將自己完成的成品展示給他人,并指導學生講解自己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措施,讓其他學生了解任務完成的具體操作過程。之后,教師開展師評、互評,以及自評的點評形式,使得學生的作品接受教師、同伴,以及自己的評析,以便明確自己存在的問題。隨后,學生結合多元化的評價意見,對自己完成任務的行為進行反思,以便在下一次的實訓任務中改正問題,實現對計算機課程中任務的高質量完成。
總而言之,中職計算機課程更強調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側重于帶領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因此在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地選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任務,從而逐步提升計算機課程的教育效果,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倪春.解讀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科技風,2018(36):49.
[2]李光時.中職學校計算機Word教學探索[J].職業技術,2018,17(12):98-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