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金述清 伍釘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靖州縣)教育局局長侯平擁認為,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在于師資的均衡。“隨著黨和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目前農村學校、城鎮學校和城區學校在硬件配備上差別已不大,甚至比城區更好,但師資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與大部分農村學校一樣,靖州縣的農村學校由于地理位置偏遠,農村教師無房可住或居住條件差的現象突出。這不僅給教師工作、生活帶來不便,也影響到了教師隊伍的穩定。為改善農村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在農村從教,自2012年以來,靖州縣委、縣政府把解決教師居住問題當作大事來抓,在全縣實施“農村教師公租房周轉房”建設項目。
如今,靖州縣教師安居樂業成為現實,農村教育也逐漸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告別“蝸居”,學校里有個“家”
大堡子小學距離靖州縣城40多公里,地處湖南和貴州交界處,是該縣距離縣城最遠的學校。氣溫驟降的十月中旬,記者來到該校發現,校園里熱鬧非凡。原來是該校新來8名年輕教師喜遷新居。“宿舍條件比大學里好多啦!沒想到,我剛畢業就能住上這么舒適的房子。”該校年輕的新教師謝晴興奮地說,“我把房間‘裝扮得十分少女,以粉色調為主。”
在謝晴的房間里,記者看到了由教育局免費統一配備的“四件套”:書桌、椅子、床和熱水器。“這里不僅有浴室、廚房,而且還有陽臺。平時在學校食堂吃飯,周末有空了可以自己做飯吃,工作生活都方便。我有一些同學在城區教書要自己租房,他們挺羨慕我。”今年畢業于湖南第一師范音樂專業的謝晴在該校教音樂和語文,她說,“我的鄰居們大多是前輩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有任何疑惑,串個門就能得到幫助。”
與初來乍到的謝晴不一樣的是,該校幾對年輕夫妻檔教師已經把教師周轉房當成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家”。楊洲和馮丁元去年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寶寶,他們把外地的父母接到學校帶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我們現在沒有后顧之憂,可以一心一意進行教學工作。”楊洲表示。
大堡子小學的教師周轉房于2015年投入使用。“以前老師們都是‘蝸居在幾個平米的簡陋單間里。”大堡子小學校長劉有成在農村學校工作了29年,目睹了許多教師的來來去去。“搬進新房后,老師們的精氣神兒都不一樣了。”劉有成介紹,學校現有53名教職工,有56套周轉房,“真正的人手一套。”
與大堡子小學相隔不遠的大堡子中學,也是喜氣洋洋。“我們學校所有老師都在城里買了房子,但自從住進周轉房后,一些人都不愿意周末折騰回城了。”大堡子中學老師陳佩升分到了一套周轉宿舍,現在他免除了上、下班的奔波之苦。
和陳佩升一同入住的還有本校的38名老師。“過去住校的老師6個人住一間宿舍,根本沒地兒做飯。”陳佩升說。自從搬進新“家”,教師和學生住得近了,接觸的機會和時間也比過去多了,師生、家校關系因此變得更加和諧。
教師“城鄉倒流”,播下“城鄉均衡”種子
靖州縣教育局經過多次調研和統計發現,留在農村學校任教的大多是拖家帶口的本地教師,年齡和知識結構日趨老化。
為改善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靖州縣提高了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職稱評定向農村教師傾斜、實施城鄉教師(校長)交流機制,推出農村教師補充新機制,將青年教師配置到農村,優化農村教師結構……“要讓教師愿意來、留得住、教得好,全面提升農村教師的歸屬感和職業幸福感。”侯平擁回憶,多年前,農村老師擠在狹窄陰暗的小房間生活,睡在用木板拼成的簡易床上的情形刺痛了他的心。他說,“老師們在用心教書,潛心育人,而教育職能部門卻沒有提供基本的生活條件,這是我的失職。要吸引和留住教師,必須改善農村教師的居住條件。”
針對農村教師“蝸居”現象,靖州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其教育發展規律的路。
“近5年來,靖州縣累計投入資金7500余萬元用于修建農村教師公租房周轉房,實現了農村學校全覆蓋。”靖州縣教育局教育建設服務中心負責人吳明武欣喜地告訴記者,靖州縣現有教職工877名,已建成公租房、周轉房827套,2020年前,還將有148套住房項目完工。“屆時,靖州縣將實現農村教師人手一套住房。”
安居才能樂業。近年來,靖州縣出現了喜人的教師“城鄉倒流”現象。
2011年,從湘潭大學畢業的盧萬奇通過招考分到太陽坪中學時,住在樓梯間的一間不足5平米的小房間。房間常年漏雨,墻壁上長了青苔和霉斑。寒冬夜晚上廁所,需要經過三個鐵門,直線距離有70多米……盧萬奇曾有“帶完這一屆就離開”的想法,但學校的發展以及工作、生活環境的改善讓他逐漸打消了這個念頭。
充滿干勁的盧萬奇,在2012年走上了人生的“高光時刻”——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教兩個班的歷史課、一個班的語文課,還擔負起了教務員、督導專干、宣傳通訊員的工作。把全部精力用在教育教學工作上的盧萬奇迅速成長,收獲了不少榮譽:“湖南省國培優秀講師”、靖州縣語文骨干教師、“懷化市師德標兵”等。
期間,盧萬奇有多次進城任教的機會,但他都一一回絕了,他一門心思扎根農村教育。他說,“農村是我夢開始的地方,農村更需要我們。”如今,出生于1985年的他,已經成為了太陽坪中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位校長。
太陽坪中學雖然是農村中學,但它的教育教學質量一直與縣城中學齊頭并進。該校的課改成果頗具影響力,它讓不少青年教師對農村教育有了改觀。四川大學畢業的外地青年教師李雨珊,2016年考到太陽坪中學,她對自己的未來和農村教育充滿信心,她說:“靖州縣給了我們一個成長學習的好平臺,也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家,讓我們安居樂業,我們一定堅守農村,做出點成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