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曉娟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6-0121-01
分數“工程問題”是小學數學應用題中的重要內容,它是以整數“工程問題”為知識基礎由于它的數量關系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何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本文試從“整體著眼,溝通聯系”人手談幾點做法。
1.設懸念激發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大,求知欲強,對矛盾的問題特別感興趣。在教學時創設問題情境,往往能有效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如,教學分數“工程問題”例5時,先設計如下準備題:
①修一條600米長的公路,由甲工程隊獨修需要20天,由乙工程隊獨修需要30天,兩隊合修需要多少天?
讓學生先思考,然后把:“600米改為“1200米”,其余條件不變,成為準備題②,再讓學生練習后設問題,上面兩道題工作量不同,但結果相同,這是不是偶然的巧合呢?這時就給學生留下一個懸念。緊接著把公路全長又改為“1800米成為準備題③,又讓學生試算,計算結果還是樣,這是為什么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在學生的思維再次處于懸念矛盾之中時,把“修一條長1800米的公路”改為“一項工程”,這道題又怎樣解答呢?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探索的問題,自然地引人新課,使學生為學習分數“工程問題”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2.把握結構,運用遷移
這里的“結構”是指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學知識是有嚴密組織的知識系統,前面的知識是后面知識的基礎,后面的知識是前面知識的延伸與擴展。學生在學習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認知結構,已有的認知結構都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分數“工程問題”,由于它與以前學過的整數“工程問題”的結構、數量關系解題思路相同,所以在引人新課后,應從結構和解題思路上把例題與準備題聯系起來,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進行新課教學,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3.精心設問,引導探索
教是為了學,而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要求教者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新知。如,可設計如下的思考題先讓學生自學:①一項工程用什么來表示與整數“工程問題”有什么不同?②120,130各表示什么?③(120+130)表示什么?④1÷(120+130)列式的根據是什么?自學后引導學生根據這四道思考題探索分數“工程問題”的結構特征解題思路解題關鍵是什么?這對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起了導向作用。
4.運用對比,區別異同
在教學中經常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有助于學生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教學時,把算式“1÷(120+130)”與“1800÷(180020+180030)”[準備題3]進行對比,發現:①從結構上看,工作總量不同,一個是告訴具體數量“1800”。一個是用單位“1”表示;②根據“1800÷(180020+18001800)=1÷(120+130)的關系,說明它們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從而揭示整數“工程問題”分數“工程同題”之間的聯系,就是求合做的工作時間與具體的工作總量是無關的,三道準備題的計算與例題相同,因此,可以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③從數量關系上看,都是用“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合做工作時間”。通過一兩個算式的對比,不僅使學生進步掌握分教“工程問題”的結構特征及解題思路,而且提高了學生解答這類三用題的能力。
5.拓寬思路,列方程解
小學教學是為中學繼續學習打基礎的。面小學生習慣于用算方法求解問題,用這種思維方式去解決中學數學問題,往往會碰到很多困難。為了與中學教學相銜接,教者除了讓學生用算術法警容問題外,還應讓學生想一想問題的方程解法,拓寬解題的思。如教完分數“工程問題”的算術解法后,讓學生試用方程解答:安河隊合修需要X天完成任務,列式為(120+130)X=1或120X+130X=1,這樣在小學階段展示方程解的新天地,使學生思路開闊,思維更加靈話,特別是較復雜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用方程解,能使問題化難為易,更能體現方程解的優越性。
6.一題多變,縱向延伸
在教學中,往往一道例題的教學不能完全解央習題中的同題完成教學任務。而新課教學后采用一題多變的教法,既能改統的“一道一例”的教學習慣,又能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深化知識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條公路自己隊單獨修要8天完成,由乙隊單獨修要10天完成,由丙隊單獨要12天完成。三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練習后把問題作如下變化:
①三隊合修,幾天修完這條公路的120?
②甲、乙、丙三隊合修,幾天后還剩下這條公路的14?
③先由甲隊獨修3天后,剩下的由乙、丙兩隊合修還要幾天完成任務?
④先由乙、丙兩隊合修2天后,剩下的由甲隊繼續修還要幾天完成任務?
⑤由三隊合修2天后,還剩下1800米,這條公路有多少米?這樣由視人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溝通了知正間的縱向聯系,通過一題多變,較復雜的分數“工程問題”內容基本上都覆蓋到了。
7.題組訓練,橫向擴展
教學分數“工程問題”后,在課堂練習時還可以變換題目編或題組進行訓練。編成的題組如下:
①一項工程,由甲獨做要10天,由乙獨做要15天。兩隊合做要幾天?
②從甲站到乙站,快車要行10小時慢車要行15小時,兩車同時從兩站相對開出,幾小時相遇?
③一批布,做上衣可做10件,做褲子可做15條,這批布可做幾套衣服?
④一塊地由甲隊耕種要10小時,由乙隊耕種要15小時,現由兩隊合耕:完成任務時,甲隊比乙隊多耕種了24公畝,這塊地有多少公畝?
這樣就使學生進一步深刻而完整地理解、掌握分數“工程問題”的解題思路,并與其它類型的應用題溝通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