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珂 何流 蔡誠

摘 ? 要:為了鑒定青島農業(yè)大學各位教授專家新近選育青農系列小麥新品系的生態(tài)適應性,加快試驗篩選推廣進程,通過異地鑒定小麥新品系適應性、抗逆性、豐產性等,確定小麥新品系最佳種植區(qū)域。安徽省紫蘆種業(yè)有限公司承擔了2018—2019年度青島農業(yè)大學小麥新品系宿州試驗篩選任務計劃,對篩選試驗情況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青農小麥新品系;篩選試驗;報告
青島農業(yè)大學小麥新品系宿州試驗篩選點設立在安徽省宿州市經開區(qū)金海五路國家農業(yè)科技篩選園區(qū)紫蘆種業(yè)科研所院內。紫蘆種業(yè)科研所位于埇橋區(qū)國家農業(yè)科技示范園核心區(qū)域,占地面積13.3 hm2,其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灌排條件良好,有機井4眼,試驗田中和四周都通有溝渠,遠離建筑物、交通便利。土壤為砂漿黑土,肥力中上等。基礎肥力達到安徽省淮北平原常年小麥產量在550 kg/667 m2左右的要求。
1 ?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 供試品系
參試品系由青島農業(yè)大學和安徽省紫蘆種業(yè)有限公司提供,共計10個品系,分別為青農100、青農145、青農932、青農283、青農921、青農918、青農1866、青農500、青農239、青農877,對照品種周麥18。
1.2 ? 田間設計
新品系(系)采取大區(qū)比較,用間比法排列,不設重復,每個品系(系)占地67 m2,設播量為18 g/667 m2,行距25 cm,中間有觀察道,四周設保護行。田間種植情況見圖1。
2 ? 氣象因子對小麥生育的影響
2.1 ? 播種出苗期
2018年9月、10月降水較歷年少,10月平均氣溫較歷年低0.9 ℃,土壤墑情中等。10月18日播種,澆蒙頭水2遍后出苗。11月日照時數較歷年少47.9 h,平均氣溫較歷年相當,降水量多34.9 mm,有利于小麥生根分蘗,苗情較好。
2.2 ? 分蘗越冬期
12月、1月平均氣溫與歷年持平,降水量多53 mm,有利于分蘗,土壤墑情好,沒有極端低溫出現;麥苗葉片稍有黃尖,凍害較輕,基本在2級左右,小麥可安全越冬。
2.3 ? 返青拔節(jié)至挑旗期
2月平均氣溫較歷年低1.6 ℃,日照時數減少73.9 h,影響小麥分蘗,本年度最高群體與上年相當。3月上旬氣溫較歷年高0.7 ℃,苗情良好。3月總日平均氣溫10.3 ℃,較歷年高1.6 ℃;總降水量為39.9 mm,總日照時數為218.1 h高于上年,土壤墑情較好。在4月中旬小麥幼穗分化期出現2次較低天氣溫度,發(fā)生短期倒春寒凍害,導致部分晚熟品系后期有缺粒。
2.4 ? 抽穗至揚花期
4月總日平均氣溫14.6 ℃,較歷年低0.8 ℃;該月總降水量17 mm,較歷年少27.3 mm;小麥揚花期天氣晴好,本年度赤霉病發(fā)生較輕,部分品系雖然嚴重度較高,但發(fā)病穗數較少;由于凍害的發(fā)生,穗粒數少于上年。
2.5 ? 灌漿成熟期
5月總日平均氣溫21.0 ℃,與歷年相當;總降水量為8 mm,較歷年少59.9 mm;天氣干旱,日照時數少14.9 h,后期遇干熱風,導致部分品系青干逼熟,千粒重降低,飽滿度和熟相較差,尤其晚熟品系表現更為明顯。
3 ? 品系簡評
3.1 ? 青農145
該品系系半冬性中早熟品系,實收597.2 kg/667 m2,比相鄰對照周麥18增產6.87%。幼苗半匍匐,抗寒耐凍性好;分蘗力強,越冬期生長穩(wěn)健;春季返青拔節(jié)中等,株型較緊湊,旗葉上舉,葉片深綠,畝穗數較多。穗層整齊,熟相好;抗白粉病、高抗葉銹;灌漿速度快,產量三因素為:穗數40.3萬/667 m2、穗粒數42.2粒、千粒重46.9 g。建議推薦區(qū)試。
3.2 ? 青農918
該品系系半冬性中晚熟品系,實收574.1 kg/667 m2,比相鄰對照周麥增產3.59%,位居小組試驗第1位。幼苗半匍匐,抗寒耐凍性強,分蘗力中等,越冬期長勢穩(wěn)健,春季起身拔節(jié)中等,株型緊湊,葉片深綠,旗葉中寬上舉,抽穗偏晚,穗大,穗層整齊,群體適中,綜合抗病性強,落黃好。產量三因素為:穗數43.4萬/667 m2、穗粒數34.7粒,千粒重42.1 g。建議推薦區(qū)試。
3.3 ? 青農877
該品系為半冬性中熟品系,實際收獲產量為615.3 kg/667 m2,比相鄰對照周麥18增產8.58%,位居小組第2位。幼苗半匍匐,葉片淺綠色,抗寒耐凍性強,分蘗力較強,越冬期生長穩(wěn)健,春發(fā)長勢穩(wěn)健,抽穗較早,分蘗成穗率中等,小穗排列緊密,灌漿期旗葉干枯較重;中感白粉病,抗葉銹、赤霉病。產量三因素為:穗數44萬/667 m2,穗粒數37.3粒,千粒重45.1 g。建議推薦區(qū)試。
3.4 ? 青農932
該品系為半冬性中晚熟品系,實收502.3 kg/667 m2,比相鄰對照周麥18減產9.12%。幼苗半匍匐,抗寒耐凍性強,越冬期長相好,生長穩(wěn)健,春季起身拔節(jié)快,株型緊湊,葉色深綠,分蘗能力強,綜合抗病性好,穗層整齊均勻,穗粒數較高,熟相好。產量三因素為:穗數43.78萬/667 m2,穗粒數40.9粒,千粒重43.6 g。建議不再試驗。
3.5 ? 青農283
該品系系半冬性中熟品系,實收621.8 kg/667 m2,比相鄰對照周麥18增產10.37%,幼苗半匍匐,抗寒耐凍性好;冬春分蘗適中,越冬期生長穩(wěn)健,春季起身較快,株型緊湊,葉片深綠,耐旱性好,抽穗早,穗中大均勻,穗層整齊,高抗葉銹病、赤霉病,中感白粉病。產量三因素為:穗數42.8萬/667 m2、穗粒數38.4粒、千粒重41.8 g。建議推薦區(qū)試。
3.6 ? 青農500
該品系系偏春性早熟品系,實收498.3 kg/667 m2,比相鄰對照周麥18減產10.09%。幼苗半匍匐,葉色青綠色,越冬抗寒性差,分蘗力中,長勢旺,春季起身拔節(jié)快,株型緊湊,穗小均勻,灌漿速度較快,熟相好,綜合抗病性良好。產量三因素為:穗數46.2萬/667 m2,穗粒數30.3粒,千粒重42.5 g。建議不再試驗。
3.7 ? 青農239
該品系系半冬性中熟品系,實收558.4 kg/667 m2,比相鄰對照周麥18增產0.3%。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強,分蘗力一般,越冬期生長穩(wěn)健,春季返青拔節(jié)中等,株型半緊湊,葉寬下披,,穗長方形,中等偏小,無明顯其他病害,產量三因素為:穗數45.5萬/667 m2,穗粒數38.7粒,千粒重38.3 g。建議繼續(xù)觀察1年。
3.8 ? 青農921
該品系系半冬性中晚熟品系,實收597.5 kg/667 m2,比相鄰對照周麥18增產4.41%。幼苗半匍匐,耐寒性好,越冬期長勢旺,分蘗力強,春季返青拔節(jié)快,株型緊湊,葉中寬深綠,穗大,穗層整齊,該品系抗病性強,熟相中等,落黃性好。產量三因素為:穗數49.3萬/667 m2,穗粒數35.8粒,千粒重42 g。建議推薦區(qū)試。
3.9 ? 青農1866
該品系系半冬性中晚熟品系,實收539.1 kg/667 m2,比相鄰對照周麥18減產5.79%。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抗寒耐凍性較強,越冬期生長穩(wěn)健,分蘗力強,株型緊湊,旗葉葉枯病重,穗中大,穗層不整齊,抗倒性差,落黃性中。產量三因素為:穗數42.7萬/667 m2,穗粒數40.7粒,千粒重33.7 g。建議不再試驗。
3.10 ? 青農100
該品系系半冬性中熟品系,實收667.3 kg/667 m2,比相鄰對照周麥18增產18.44%,居小組第1位。幼苗半匍匐,凍害較輕,抗寒耐凍性好,分蘗力中,越冬期生長穩(wěn)健,返青拔節(jié)快,葉片深綠,株型緊湊上舉,穗均勻、中大,畝成穗率高,病害較輕,抗白粉病,高抗葉銹病。產量三因素:穗數48.9萬/667 m2、穗粒數45.3粒、千粒重39.0 g。建議推薦區(qū)試。
4 ? 青農系列小麥新品系綜合評價及建議
在2018—2019年度青島農業(yè)大學小麥新品系篩選試驗中共有10個小麥新品系和一個對照品系周麥18參試,共計14個小區(qū)。其中有17個品系(品系)比對照周麥18增產,增產幅度在3%以上的品系有5個,增產幅度大于5%以上品系有3個。參試品系產量變幅498.3~667.3 kg/667 m2,平均產量582.8 kg/667 m2。由于前期播種干旱,抽穗前雨水適中且偏多,該年度沒有極端氣溫天氣,適合小麥健康生長。前期光溫條件適宜小麥分蘗,大部分品系畝穗數跟往年相當,4月中上旬正是小麥幼穗分化期有2次低溫過程,時間不長,造成部分品系穗粒數少于往年。灌漿后期出現高溫天氣,造成部分晚熟品系高溫逼熟,千粒重略低于常年。大部分品系表現出了品系豐產潛力。
對于此次篩選點篩選品系中增產幅度超過3%的品系,可結合其他篩選點結果綜合利用,推薦下一年區(qū)試。
(收稿日期: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