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萍
摘 ? 要:以玉米種植技術為出發點,分析了種植玉米應當做好選種整地、合理播種、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實時采收工作,并以此為基礎,通過做好推廣準備、加強宣傳力度、推行種植補助、提高人員專業能力的方法,研究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措施,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應用
玉米具有營養豐富、產量高的特點,合理應用玉米種植技術,可有效促進玉米生產量與經濟效益的提高。在現代農業中,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玉米種植面積也隨之逐漸擴大,需要推廣正確的玉米種植技術,加強宣傳,以便提高農民玉米種植水平,掌握種植要點[1]。水秀鄉應當選擇與當地氣候條件相符的玉米種植方法,加大推廣力度,從而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1 ? 玉米種植技術
1.1 ? 選種整地
玉米種植對于土壤并無較高要求,但為增加玉米產量,應當正確選擇玉米品種及種植地。應當選擇具有高品質、高產量、抗病蟲害、抗旱能力強特性的品種,且注意種子應當顆粒飽滿,以便提高玉米成活率。
整地十分重要,播種前需要將土地深松,土壤細碎后開溝播種。起行應當兩小行合并為1行,中間小行距約為15 cm,而大行距則為50 cm,可有效提高玉米生長透光性與通風性,促進玉米開花授粉率的提升。
1.2 ? 合理播種
玉米最低發芽溫度是7 ℃左右,11 ℃則為幼芽緩慢生長溫度。所以,在土壤墑情合理的情況下,田間持水量超過60%,則可在7 cm地溫穩定在11 ℃時播種,有助于苗期培育壯苗。若是播種過早,則會延長出苗時間,無法保證幼苗整齊性,且易爛種。地膜覆蓋玉米則可在7 cm地溫為9 ℃時播種。
播種可選用精播機,單粒播種。播種量為3 500~4 000粒/667 m2,播種量受到種植密度、種子大小、種植方式不同而有所改變。
播種深度依據土壤墑情、土質、種子大小而定,通常為2.5~3.0 cm。若是土壤疏松,為沙壤土地,可以適當深些;若土壤黏重、墑情良好,可以適當淺些。播種深度應在4 cm范圍內。
1.3 ? 施肥灌溉
苗期施肥可用氮磷鉀肥,為幼苗生長發育提供養分。通常,玉米幼苗階段植株小、生長較為緩慢,氮吸收量少,氮肥以1/3為宜,施加肥料時與植株根部距離約10 cm即可,以免燒傷根部。施肥后需要培土,泥土挖成溝形,避免雨水浸泡,同時用泥土將肥料蓋上。
開花到穗期施肥,通常在定苗到拔節前追肥,每667 m2施加碳銨約13 kg,或尿素4 kg,也可以投放有機肥。干旱地區則應當及時澆水,主要是由于玉米在抽雄開花及形成籽粒期間生命活動較為旺盛,需要大量水分,特別是玉米開花前15 d到開花后1個月,對水分較為敏感,需增加澆水量。若土壤干旱,則易造成小花發育不良,花絲與花粉活力降低的問題。
1.4 ? 病蟲害防治
玉米作為高稈作物,病蟲害防治難度較大,應當以藥劑拌種與選擇抗病種為主要防治措施。若是在種植過程中出現病蟲害,則可通過以下幾種手段治理:玉米抽穗期注意黏蟲、螻蛄為害,可用敵百蟲液與水混合噴灑;生長期與大喇叭口期注意玉米螟、蚜蟲為害,可采取增效速滅殺丁液噴灑心葉,連續噴2~3次即可;玉米大小斑病一般發生在7月,可使用戊唑醚菌酯或醚菌酯防控,每7 d噴1次,連續噴灑2~3次[2]。
1.5 ? 實時采收
玉米授粉后50 d,莖葉與苞葉為青黃色,籽粒變硬時即可收獲,盡量在晴天收獲,以免玉米被雨水浸泡而發霉。
2 ? 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應用措施
2.1 ? 做好推廣準備
隨著科技發展,玉米品種向多樣化發展,不同玉米品種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當地管理者在確定玉米推廣品種時,應當根據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①應當選擇品質好、產量高、抗病性強的玉米,并考察市場對玉米品種的要求及市場需求量,保證供需平衡,從而有效提高玉米經濟效益。②考慮當地土壤情況及氣候狀況,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若是土壤情況較好,則可選擇對種植環境具有較高要求的玉米品種;若是土壤條件較差,則選擇具有較強適應性的品種。
2.2 ? 加強宣傳力度
在經濟不斷發展下,傳統玉米種植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現有農戶需求。農戶以往在種植玉米時,通常是依據自身經驗進行種植,若現階段仍然選用此種種植方法,則難以實現玉米產量與質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加強對新時期玉米種植技術推廣的宣傳。工作人員可通過村廣播站、微信、電視臺等媒體,加強宣傳力度,讓當地農戶對新型玉米種植技術有更多了解。同時,工作人員也應當與當地種植大戶主動聯系,建立玉米試驗田,邀請農業專家在田間為農戶示范玉米種植方法,并為農戶展示試驗田玉米產量,以此增加說服力,讓農戶對新型玉米種植技術更加了解,提高農戶積極性,從而讓其在種植玉米過程中自覺應用新技術、新品種。
2.3 ? 推行種植補助
對于農戶而言,推廣玉米種植技術可有效提高經濟效益,增加玉米產量。但是,由于種植初期農戶無法完全掌握新型種植技術,且資金方面不寬裕,導致無法實現玉米種植技術的有效推廣。為了加強推廣效果,當地政府部門可構建種植補助機制,農戶若是主動應用新技術、新品種進行玉米種植,可為其提供技術補貼與經濟補貼。農業部門也應當充分了解玉米種子市場價格及市場對于新品種玉米的需求,對新品種玉米價格及技術專利進行統一管理,為農戶應用新玉米種植技術奠定良好基礎。
2.4 ? 提高推廣人員專業能力
推廣人員是玉米種植技術推廣的執行者,為了提高推廣工作效率,工作人員應當具備一定服務意識與專業知識,這樣才能為農戶準確傳授新型種植技術。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出發:①定期對推廣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培訓內容包含玉米種植技術要點、農機使用方法、種植補助優勢等,讓其擁有豐富知識儲備,有效開展推廣工作;②增強推廣人員服務意識,遵循“以人為本”原則,當農戶種植中出現問題時,工作人員應當及時回答,作出正確示范,確保農戶能夠正確理解。
3 ? 總結
玉米種植技術推廣可有效提高當地農戶玉米質量與產量,增加經濟效益。因此,相關部門應當依據當地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玉米品種,利用多媒體、試驗田等方式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并推行種植補助機制,以此讓農戶放心應用玉米種植技術,從而有效提高當地農業的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 1 ] 曹彥沖,馬富東,李曉華.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吉林農業,2019(18):33.
[ 2 ] 古麗曼·結克參百.玉米種植技術及推廣應用途徑探索[J].農民致富之友,2019(9):5.
(收稿日期:20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