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殿峰
中圖分類號:G62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6-0167-01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時,不能像以往一樣只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導,而是要注重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科學課堂中給學生營造成一個歡樂的學習樂園,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科學的興趣,創造師生和諧相處的課堂氛圍。那么,這就要求在科學課堂中,改變以前陳舊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
1.改變老師在課堂中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
新課標要求學生用心主動學習,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用心參與到科學教學中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營造一種簡單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中用心參與學習。另外,老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做到因材施教。老師還要公平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對學生的進步予以肯定,鼓勵學生,讓學生有信心學習。
2.針對小學學生具體特點采取不同教學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一項研究表明,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的相關達到顯著水平。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力,有了興趣的學生才會有好奇和求知心理傾向,而且能促進學生智能發展,達到強化學習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從目前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調查看,科學基礎知識理解和掌握程度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而言存在一定差異,使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學習興趣。對于科學教師來說,他們需要根據學生對科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進行劃分,并針對不同層次進行分類教學。一方面,根據學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及科學學習和接受能力的差異進行分層次教學。在課堂上建立小組,科學分層施教。具體來說,對于科學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學習成績好的,學習態度較為勤奮;成績稍差的,就要針對這些學生的具體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或采取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盡管分層次教學在我國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但其產生的效果在各個學校中均取得了較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深切領會分層教學帶給自己的好處,并且在這種教育環境中逐漸得到新的益處。
3.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探究實踐活動
科學課程是一個操作性較強的科目,學生的學習潛力務必要在自我實踐中才能夠不斷提升。所以教師也要帶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來進行科學探索,使得學生樹立起相應的科學觀。例如在學習“溫度的測量”時,教師就能夠先給學生示范如何進行溫度的測量,怎樣認識實驗用具,怎樣操作實驗用具,并且如何進行有效地實驗數據記錄等。在教師演示時,教師就要提醒學生仔細觀察老師在每一個步驟所選用的道具,以及操作的動作是怎樣的。當學生自己親自進行演示時,必須會與教師的操作步驟和動作存在偏差,比如把溫度計放到燒杯中時溫度計的置放方式和置放位置都需要持續一個標準的狀態,而學生在操作時可能會忽視這些細節,導致實驗的結果也會和教師的結果有著必須的出入。因此,教師這個時候就要強調學生們的出錯點,更正他們的操作方法。學生在經過教師的指點后就會明白自己實驗的錯誤點,并且構成自己的認識,再次操作實驗,加深印象,從而學習到溫度測量的正確方法。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進行觀察、操作、糾正,最后學習到正確的方法,對這一課的知識掌握到位。所以,學生獨立自主的實踐探究活動才是科學學習的根本,并且也只有在學生自己的探究過程中才能夠了解到自己的出錯地方,能夠根據教師的指點進行及時地更正,到達學習的效果。
4.盡可能擴大參與面,激發自主探究熱情
小學科學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以最短時間找出各種實驗的最佳路徑,并在引導下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對提供的實例進行觀察、比較,自己去發現、揭示。這樣不僅著眼于學生自主地探究,能夠主動建構概念,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課中,要求學生注重科學小實驗的每一組數據,自己按照一定標準進行探究。科學課教學中,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敢于放手讓學生學習。放手讓學生思考、探索。激發思維,充分合作。討論時,先小組內交流。在小組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整節課要保持同學們情緒高漲、興趣濃厚,學生在興趣盎然中掌握科學基本知識,思維得到發展。
5.總結
總體來說,科學這門學科是一門與大自然緊密結合的學科。小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所以學習科學的過程也對他們的身心成長有著極大的幫忙作用,教師要用心參與學生的活動,與學生一齊探索自然,學習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