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花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6-0246-01
愛的環境會影響人的積極發展,影響個體對自我的認識和自信的評價,還會積極影響他人的認知水平。學生安全、溫暖的學習環境,是課堂有效行使日常功能的必要組成部分,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更重要的是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產生積極影響。
案例:我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新和鎮第三小學。我的學生全部是來自縣城周邊的維吾爾族學生,我班有一個學生,基本不愛說話,從來不交作業,而且從來不帶書包回家。從班主任那里了解到,這個學生所有科目的作業都不交。我特別關注這個孩子,通過了了解他的家庭情況,原來是他的父親曾經觸犯法律被判刑,母親一個人帶他,他母親經常出去打工,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而他和同學的關系也不好,同班學生課間基本都不和他一起玩耍,還經常欺負他。得知這些情況以后,我心里酸酸的,一個七歲的孩子,心理上要煎受如此多的折磨。
由于不交作業,我經常陪他在辦公室看著完成作業。他常常說,他媽媽要到鄉里干農活,以此來維持兩個孩子的基本生活,所以他中午回家沒有飯吃。從那以后,我經常帶他去吃飯,慢慢的他也不再那么抵觸寫作業了。
這個學生有個優點,漢字寫的非常漂亮。有一次在課堂上,我向全班同學展示了他的作業本。從那天開始,他每天放學都在學校門口等我,單獨給我交語文作業。就這樣,他由不帶書包回家到每天按時且工整地完成作業,學習也漸漸地進步。
良好的開端,開啟了成功的篇章。同時,由于我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其他學生也不再欺負他。看到他的進步后,在一次家長會上,我對他進行了又一次的表揚,他是我們班進步最快的學生。家長會結束后,她的母親來到我辦公室,一進門卻哭了。因為我不會維吾爾語,她不會漢語,無法正常交流,我當時嚇壞了。后經同事翻譯,原來是這個孩子給他媽媽講述了我是一個漢族老師,沒有因為他的父親參與非法活動而放棄這個孩子,依然對他這么關心,孩子感動了,他的媽媽也感動了。他媽媽拿著孩子寫給爸爸的信,信是維語寫的,其中有一段內容講述了漢族老師對他是如何地關心和愛護。他認識到爸爸真的錯了,也希望爸爸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早點回家。
案列分析:
1.愛的澆灌,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證
每一個家庭塑造出來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對孩子學習的影響也不同。根據我的觀察,在家里完不成作業或者作業質量不高的孩子,大部分家庭環境都存在問題。案例中的這個學生,父親的入獄,成了他心里的負擔,加上被同班同學的欺負和嘲笑,讓他幼小的心里蒙上了巨大陰影。在新疆參加恐怖組織的人像過街的老鼠一樣,讓孩子因為爸爸而感到“恥辱”,也可能讓他從小就在心里埋下“仇恨”的種子,對漢族人的一種仇恨。
學生的情緒健康會影響學習的質量。我對這個學生的關心與關愛,不止是一個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也給學生樹立一個民族團結的榜樣,讓孩子感覺到原來民族團結不是一句大話、空話,而是身邊真實的事。
2.愛的環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學校是國家培養人才的地方,只有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才可以培育出為國家做貢獻的人才。“孟母三遷”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環境的重要性。案例中的學生受到同學的排擠和看不起,甚至打罵,給一個七歲的孩子心理上造成重大創傷。在此期間,如果學生沒有得到老師及時的關注和心理上的疏導,加上母親的疏忽,很可能給他幼小的心靈上種上仇恨的種子,甚至走上歧途。
3.愛的環境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與學生的學習及身心健康密切相關。案例中提到老師通過發現學生書寫很漂亮,并在課堂上將他的作業本當眾展示,以此來達到激發學習動機和建立自信的目的。這體現了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理論。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成績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它影響或決定學生對學習行為的選擇以及對該行為的堅定性,還影響學生的思維模式或情感反應模式,進而影響新行為的習得,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學習的動機、興趣,及對待困難的態度、付諸努力的程度。
老師的一次表揚,讓一個七歲的孩子覺得,自己原來有亮點,有讓其他學生學習的地方,所以在以后的學習中,他不但開始寫作業,而且還“特意”的把字寫的很漂亮,使他逐漸樹立自信,并且慢慢地愛上學習。
4.愛的環境引發學生的積極情緒
案例中的教師對這個不寫作業的學生在處理方式上,沒有直接“體罰”或者是“放棄”這個學生,而是通過觀察,發現學生的長處去激勵他。在得知家庭環境對該學生的影響,班級同學對他的排擠后,老師沒有放棄他,而是用尊重、關心、愛護和幫助,去詮釋真正的愛。
在案例中,教師這個關鍵角色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營造讓所有學生都被認可、都得到重視,以及都能受到尊重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學生都有機會獲得學業上的成功以及相關支持,才會有機會能和同學及其他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
愛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教師就是愛的使者。教師是參與學生成長過程重要的見證者。每個學生都有“可塑性”,善于捕捉學生“閃光點”,對“問題”學生來說,他們的心靈深處同樣蘊藏著進取奮發的心理需要。教師需要給予關愛與鼓勵,誘發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孩子的心靈里播撒下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