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堯
摘 要:本文主要以大學美術課題式教學為主題展開分析,先是簡要闡述了我國大學美術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缺陷,隨后基于數字媒體時代視角,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探討了大學美術課題式教學的具體應用,旨在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全面提升大學美術教學效果。
關鍵詞:數字媒體時代;大學美術;課題式教學
數字媒體時代,數字媒體在社會多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并發揮出了積極作用,尤其是在教育領域中的推廣應用,為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提供了保障。傳統大學美術教學一直存在教學內容不合理等問題,不利于現代美術人才的培養。所以,數字媒體時代下的大學美術教學需重視創新,并積極應用數字媒體,充分發揮數字媒體既有作用,有效開展大學美術課題式教學,為促進大學美術教學效果夯實基礎。基于此,本文對“數字媒體時代下的大學美術課題式教學”進行深層次探討具備一定的現實意義與實踐價值。
1.大學美術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缺陷分析
1.1教學內容方面的問題
大學美術傳統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的教學活動緊緊圍繞教材知識展開,尚未結合學生能力培養目標等進行有效拓展,致使學生在美術學習期間,僅能夠掌握教材中的美術知識,無法實現能力提升。同時,現階段的美術教學內容具有局限性,學生通過系統的美術學習,僅掌握了美術教材中的知識,無疑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與全面化發展[1]。如今是數字媒體時代,美術教學要想真正意義上提升美術教學效果,實現新時期美術教學目標,需重視數字媒體的合理運用,有效延伸教材中的知識,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而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1.2教學觀念有待與時俱進
大學美術傳統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持有陳舊教學觀念,不利于學生能力發展,僅限于學生系統掌握相關美術知識[2]。長期以往,學生能力發展受到制約,所學知識無法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進行有效應用,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同時,傳統模式下,教師課堂傳授美術知識,學生機械記憶美術知識,整個環節尚未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并且教師引導作用、指導作用等尚未發揮出來,不利于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提高。除此之外,師生之間缺乏有效互動,教師難以實時掌握學生美術學習具體情況,進而無法進行針對性指導,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3]。
2.數字媒體時代下大學美術課題式教學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傳統大學美術教學存在一系列問題,不利于美術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所以,數字媒體時代,有必要革新教學理念,重視教學方法的創新,由此彌補傳統美術教學的缺陷。接下來,筆者以美術教育平面設計基礎性課程為例,基于數字媒體時代視角,簡要分析了大學美術課題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
2.1課題內容的包容性
課題教學的基礎是充分評估課程教學內容,并以此為依據,確定課題教學內容及范圍。平面設計基礎課程內容主要有平面和色彩基本構成元素、基本原理等內容,要求學生在系統學習之后,具備平面設計基本能力等[4]。所以,在課題式教學設計過程中,筆者立足于解決上述問題的大課題。以我的圖形簡歷為例,這項課題的內容具有良好的包容性,通常情況下,要想全面了解一個人,主要涉及名字、性別、愛好、年齡、專業、興趣等,上述元素均可以作為單個元素進行設計,并最終融合成冊。在此過程中,著重結合整體設計表現效果問題,具體包括形態、色彩、整體架構方法、情感表達等。如此一來,課題內容就又可以有效界定,進而為課題式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夯實基礎。
2.2課題層次性
課題式教學除了保證課題整體的包容性之外,還需要保證課題具備層次性。簡單來說就是學生可對課題進行細化學習,并從中培養出全局觀念。在“我的圖形簡歷”設計中,美術教師開始提出“我的圖形簡歷”大課題之后,就攜帶了一系列問題,如:如何視覺呈現?色彩如何配置?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課題研究學習時,就面臨整體與局部關系分析問題。簡單來說,“我的圖形簡歷”大課題確定之后,學生需要立足于“我的圖形簡歷”這個大課題確定小課題,并思考如何逐一解決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鍵問題,如:色彩配置問題;視覺表現效果;圖形信息傳達等。除此之外,小主題的設計,需以大課題表達需求為依據,確保最終設計能夠實現預期設計目標。在此過程中,學生在特定大課題的引導下,一方面活躍了思維;另一方面充分理解了整體與局部形態的設計規律,能夠基于創意角度合理運用色彩,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促進了學生整體設計意識的增強。
2.3課題互動性
平面設計課程作為大學美術教育專業的基礎性課程,在課題教學中,需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師生、生生互動,由此有效促進學生設計能力的提高。由于課題教學涉及內容較多,教學適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能力提升提供機會。然而生生互動,在實踐中,極有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難以有序進行。所以,教師需實時發揮指導與引導作用。例如:“我的圖形簡歷”為課題的學生在進行課題研究時,部分小組學生表現十分著急,此刻教師需實時提出問題:怎樣設計既有獨特性有適合視覺化?怎樣的布局設計與個體特征相符?通過幾個簡單的問題,可有效引導學生打開設計思路。這種引導教學,除了能夠增強學生知識記憶之外,還可以增強學生體驗感。
3.結語
總之,我國大學美術教學實踐中存有一系列問題,為有效促進大學生美術素養的提高,數字媒體時代下大學美術教學需重視方法的創新。大學美術課題式教學相比其他教學方法具有顯著的優勢,在本文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深入分析的情況下,發現大學美術課題式在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應用,具有突出優勢,并具有實踐價值。所以,大學美術教學需重視課題式教學應用,并積極探討行之有效的應用方法,為促進大學美術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張佳瑋,余洋.美術課題化教學模式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24):94+96.
[2]郭棟.美術教育專業課題化教學模式與可行性研究[J].美與時代(中),2015(07):53-54.
[3]呂曉珊.美術教育專業設計基礎課程中的整體性課題教學探索[J].藝術教育,2014(11):191-193.
[4]陳藝仁.美術學科的“課題教學模式”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3(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