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
摘 要:近年來,我國為了維護企業利益,完善企業管理制度,提出了“三型”工會這一概念,即“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工會組織,要求工會必須對企業實行“深度管理”,在工作要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新性,著力打造“三型”這樣的工會組織,就是為了能夠讓企業保持健康的可持續發展性。
關鍵詞:三型;工會組織;企業健康發展
引言
工會的主要職能,是與企業員工群體密切聯系,為職工起到組織動員、教育引導、聯系服務以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等作用,為了更好的服務到職員群體,密切的關注職工在工作與生活中的狀態變化,工會需要加強自我建設,不能具有機關、行政、娛樂等特性,一切要以職工的切實利益出發,要為企業職工謀求福利與發展,才能真正的幫助到職工群體。
一、“三型”工會的基本理念與意義
1.基本理念
為了響應黨與國家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彰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至上的價值觀。作為最貼近人民生活與工作的工會組織,更需要為職工辦實事,不以虛假的形式主義來敷衍職工?!叭汀惫謩e為:一、“學習型”工會,加強對職工的專業技能上的培訓工作,創建“職工書屋”的建設,為職工個體的職業發展助力,幫助職工實現個人的職業生涯目標;二、“服務型”工會,為職工做好服務工作,從服務的基層做起,努力解決職工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推脫、不敷衍,堅持將工會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層,加強對基層工會的建設,構建以服務職工為主的工作體系,為職工提供類似就業援助、法律援助、互助援助、女職工關愛行動等服務;三、“創新型”工會,持續以改革創新精神規范、加強工會的自身建設,以此來加強工會組織對職工的吸引力與凝聚力,鼓勵職工勇于創新、大膽改進,將企業文化品牌打造的具有地域與行業特色。
2.工會意義
工會是職工階段為了維護自身政治與經濟利益鏈而自發自愿搭建的工人階段群體組織,工會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職工群體而發聲,為了職工的利益而奔走,工會在維護著職工利益的同時,也在約束職工的行為準則。自2001年起,我國便公布實施了修訂后的新工會法,中國工會現有1.2億多人,近百萬個基層的工會組織。中國工會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為了維護廣大職工的權益、協調勞務關系、參與社會經濟建設以及穩定社會秩序上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新時代下創建“三型”工會
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機構,都應該緊跟政策的發展,在國家的號召下響應時代的發展,力求在新時代下創建全新的工會體制。黨的十八大會議要求中明確指出來要建立學習型、服務型以及創新型的工會,要全面開展為基層積極服務的活動內容,加強工會與群體之間的粘度,共同為新時代工會的創建做貢獻。
習近平主席明確表示,我國的新時代的發展進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對于“三型工會”的建設,企業內部需要加強對工會干部的學習教育,幫助職工提高個人的工作技能水平,為員工搭建相應的崗位培養平臺,著力于建設“四個一流”的綜合型人才;企業應與政府機構攜手合作,貼切群眾需求路線,以職員為主,以基層服務為重點,讓企業做困難職員做好幫扶計劃,持續深入職工的體質建設;在新時代的大環境下,“三型”工會不光要為員工的職業發展做支撐,還應該切實的為員工辦實事,做好事,因此,“三型”工會又被稱之為是新時代的“職工之家”。
二、工會對企業的積極作用
“三型”工會不光在維護職工的權益,其實也是在為企業的長遠健康的發展提供空間與環境,工會在保護職工權益的同時,也是在正面積極的將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企業管理內部,讓企業預先準備好解決辦法,積極的響應職工的問題,避免問題程度嚴重化、影響范圍擴大化。為后續的企業建設,鋪設好了較為暢通的道路,提前將未來可能引起隱患的問題暴露了出來。
工會作為職工的“娘家”,作為協調企業管理層與基層員工溝通的橋梁,一起為企業的健康發展起著積極正面的作用,基層員工在出現問題往往不知道應該怎么合理、合規地去解決,工會此時就可以為雙方搭建一個平等有效的溝通空間。特別是針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問題上,員工作為企業的一份子,也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建議,雖然由于員工綜合素質的限制,員工的建議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但是由工會對員工的意見進行整理與收集,讓企業的高層能夠感受到基層員工的心聲。
眾所周知,企業的發展改革離不開企業的文化建設,企業可以借由工會組織向職工宣導文化發展的重要性,利用工會組織對職工的凝聚力與吸引力來引導職工主動、積極的投入到文化建設中來,特別是“學習型”工會對職工的影響力,當工會從職工的切身利益出發,為職工切實的考慮問題,反而更能引起職工共鳴,讓職工更加能夠快速的響應企業的文化建設,幫助職工開展自身專業技能的培訓工作。
“創新型”工會,能夠鼓勵職工突破自我,在實踐工作挖掘自己的潛能,為工作的開展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也是在為企業培養真正的技術人才,幫助企業穩定高效的發展。也能讓企業重視員工內部的發展,為職工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與平臺。
“服務型”工會,對針對職工日常工作生活中,這樣類型的工會為職工提供了精神上的幫助,更側重于職工內心活動的起伏,讓員工敢于說出自己的難處,合理的解決問題,這一工作對于企業而言,也是為企業解決了職工在職業道路的不穩定性與隱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工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不光是為職工群體謀取福利與發展,更能為企業在行業中的長遠規范而帶來收益,如果職工群體不穩定,那么企業發展就不會穩定,縱觀世界歷史,工人們看似身處基層架構,但是他們卻也擁有揭竿起義的勇氣與膽識,不在沉默中滅亡,便要在沉默中爆發,正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使得世界上多少社會高層制度被工人階段群體所推倒?工人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而工會作為唯一一種可以有效讓工人與企業高層進行平等溝通的媒介不光是在保護著職工群體的利益,也是在為保護企業的利益。
參考文獻
[1]李超.昆明通報6起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典型案例[N].春城晚報,2015-10-13(9).
[2]周志軍.關于工會“去行政化”問題的幾點思考[J].工會理論研究,2014,(4)
[3]袁久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貫徹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教學探索.思想理論教育,2016(12)62-67.
(作者單位:中鐵十六局集團北京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