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玢文
一、什么是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是婦女宮頸由于受到細菌的侵略,從而使得宮頸外口表皮慢慢脫落,期間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增生便會趁機代替原本的宮頸外口表皮,覆蓋面的新生上皮由于菲薄,甚至下方的血管和紅色組織都能夠被明顯看到,使得宮頸外表看上去紅彤彤的,就像糜爛了一樣。受物理、化學、激素、細菌、病毒等多種因素都可能導致宮頸糜爛樣改變。比如當女性處于青春期或妊娠期間的時候,伴隨其體內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就會延伸至宮頸口,外觀呈紅色細顆粒狀的紅色區,由于肉眼觀似糜爛,但病理學上沒有異常改變,所以并不是真性糜爛。當女性絕經以后,伴隨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期間柱狀上皮會逐漸內移至宮頸管內,糜爛癥狀自此消失。
二、女性發生宮頸糜爛原因?
(1)月經原因:月經周期、月經持續時間與女性發生宮頸糜爛存在著極大的關系。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月經周期大于20d的女性發生宮頸糜爛的概率小于43.81%,月經周期小于等于20d的女性發生宮頸糜爛的概率為81.80%;月經持續時間大于等于8d的女性發生宮頸糜爛的概率為83.33%,月經持續時間小于2d的女性發生宮頸糜爛的概率為33.33%。
(2)性生活原因:太早發生性行為、性生活次數過于頻繁、性伴侶數量過多等都是導致女性發生宮頸糜爛的主要原因。
(3)衛生原因:避孕套質量不過關、性生活環境不潔凈、過度清潔陰道等都會加大女性發生宮頸糜爛的可能性。
(4)損傷原因:宮頸擴張術,刮宮次數過多,人工流產次數過多,過多進行這些婦科手術所造成的手術損傷對于女性而言,其發生宮頸糜爛的可能性將因此而大大地增加,同時分娩裂傷、宮內節育器也與宮頸糜爛存在一定關系。
(5)激素原因:女性體內雌性激素水平很大程度影響發生宮頸糜爛的可能性。
所以月經周期過短或月經持續過長、尤其是月經周期小于等于20d或月經持續天數大于等于8d的女性,有過宮內手術史尤其是多次進行宮內避孕、流產等婦科手術的女性,已經有性生活尤其是太早發生性行為、性生活次數過于頻繁、性伴侶數量過多的女性都是病理性宮頸糜爛的易感人群。而長期服用含雌激素藥物、懷孕期、哺乳期、青春期體內雌激素過高的女性則是生理性宮頸糜爛的易感人群。
三、宮頸糜爛如何調理?
那么當女性發生了宮頸糜爛后應當怎樣調理呢?如果是輕度宮頸糜爛的女性可以選擇通過科學的飲食進行相應調理。多食水果、蔬菜(石刁柏、黃芽菜、青瓜、波斯菜、冬瓜、香芹等)、魚類(喬魚、鯽魚、團魚等)、蛋類(鶉鳥蛋、雞蛋等)、肉類(雞肉、瘦肉等),以清淡為主;不食烏鱧、白鱔、腌制的魚,不食蝦、蟹等海鮮,不食羊肉,因為上述都屬于容易誘發疾病或加重疾病的食物;禁食含激素成分的食品,禁食熱性的食品,禁食凝血性的食品,比如紅棗等干果、龍眼等水果以及蜂王漿、阿膠等營養品;忌食刺激性食物,比如姜、蒜、蔥、辣椒以及麻椒等,忌飲酒精含量較高的飲品,比如白酒的酒精度普遍較高。
在整個調理期間,還需要尤其注意以下幾點:
(1)護墊使用方面。不少女性簡單地以為借助護墊,可以使得陰部與內褲之間無法直接接觸了,那么這樣做更有利于使得自己的陰部保持清潔。但是她們忽視了一點就是護墊不能長期使用,如果長期使用只會使得陰部難以實現良好透氣,從而更容易發生感染,增大發生宮頸糜爛的可能性。
(2)不能長時間久坐。廣大女性朋友需要明白,長時間久坐只會使得陰部難以實現良好透氣,而且還會使得陰部血液循環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從而更容易發生感染,增大發生宮頸糜爛的可能性。
(3)不能隨意使用陰道洗液。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女性當他們發生了陰部不適的時候會選擇自行去藥店購買陰道洗液進行清洗,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隨意使用陰道洗液,將極大地破壞陰道內環境,降低陰部對外部侵襲的抵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