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
摘要:目的 就護理管理干預在急診靜脈輸液病人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我院2018年收治的60例急診靜脈輸液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分別施以常規護理和護理管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一次成功穿刺率與護理滿意度均比對照組高(P<0.05),且不良反應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結論 針對急診靜脈輸液病人施以護理管理干預可促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提高,將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降低,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詞:急診;靜脈輸液;護理管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4-168-02
如今對廣大患者來說,靜脈輸液治療無疑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急診患者的數量較多,且存在復雜和流動較快的特點,進而便讓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加大[1]。同時,大部分患者在患病后均有一定的負面情緒,一旦處理不好,就極易引發護患糾紛,導致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如果要將急診護理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提高,首先就必須對輸液的安全性予以保證,我院利用分組對比的方式,對護理管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意義展開了論述,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收治的60例急診靜脈輸液患者為研究對象,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活動性肝炎、手術、精神障礙或有精神病史患者不在本次研究對象之列。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其中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為 13~75歲,平均年齡為(41.7±6.1)歲;靜脈輸液時間 3~20d,平均(8.6±1.54)d;病癥類型:10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支氣管炎、8例肺炎、。觀察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為 15~80歲,平均年齡為(44.2±6.5)歲;靜脈輸液時間 3~20d,平均(8.6±1.54)d;病癥類型:上呼吸道感染17例、7例支氣管炎、6例肺炎、。兩組一般資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方法
以常規護理方法護理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則接受護理管理干預,包括
1.對患者疾病做出正確評估,詳細詢問患者的現病史、既往史、遺傳史與過敏史,給予其心理安撫,并把輸液方面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使之對輸液治療的重要性有一充分認識,就輸液中可能發生的輸液反應進行講解,讓其知曉相關注意事項,全面詳細的了解整個輸液過程,針對患者的疑問,做出耐心解釋,把其輸液顧慮打消,從而以一個良好的心態接受輸液治療[2]。
2.護理人員主動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對其需要予以了解,給予一定鼓勵。并告知患者在疾病治療方法,靜脈輸液具有很快的療效,進而讓其積極配合,第一時間給予患者關注和關心,把心理應激反應對靜脈輸液的影響給有效減少。
3.在護理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的動作不宜過大,盡可能讓患者感到舒適,并關心其是否疼痛,告知其靜脈穿刺會有輕微痛感出現,把其緊張心理消除。與此同時,通過把患者的注意力分散來達到將疼痛反應減輕的目的。
4.把特殊藥物的用途與或許存在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如果有必要需讓家長把監護工作做好,得到家屬的積極配合。輸液時需對患者的意見耐心聽取,加大巡視與觀察力度,盡可能早的把輸液不良反應找出,第一時間進行補液的更換。
5.結束輸液在拔針后,需對穿刺部位按壓5分鐘左右,保證沒有出血時再離開,以讓患者感到安全。
6.針對急診靜脈輸液的護理管理做進一步加強,在輸液前、中、后均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原則,對醫囑、輸液信息、患者等進行嚴格核對,配液時兩種藥物混合使用時注意藥物配伍禁忌。規范靜脈輸液無菌操作要求,同時加大消毒隔離力度,以免發生交叉感染,讓靜脈輸液服務質暈標準得到保證。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予以觀察,諸如出血,淤血,針頭溢液等均包括在不良反應范疇中。同時通過我院自制問卷調查表評價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共分為三個層次,即滿意、一般與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本次研究所有調查數據值,以()、%表示臨床觀察指標,檢驗采用t、X2,P<0.05代表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而不良反應則比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滿意12例、一般10例、不滿意8例;觀察組中滿意18例、一般11例、不滿意1例,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快速發展的醫療技術,不斷完善的醫療制度,顯著提升的大眾健康意識,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急診患者的例數,更是加大了門診壓力[3]。所以,選擇一種有效的護理管理制度既有利于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也能夠把醫患糾紛降低。日益加劇的老年化社會,大大增加了急診心腦血管危重患者的數量,所以急診護理工作量非常大,但護理人員平均年齡均不大,進而便增加護理糾紛的發生率[4]。護理管理干預作為一項全面護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從心理干預和健康知識普及等方面展開[5]。而急診科采用最多的一項治療方法就是靜脈輸液治療,雖然現階段社會醫療條件和醫療人才的醫療水平提高較大,但很多患者卻并不知道靜脈輸液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規范化的輸液過程,所以本院實施護理管理干預以健康教育為著手點,先讓患者客觀認識靜脈輸液,再將自身所治療的疾病結合起來了解藥物作品,尤其是部分藥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護理人員提前告知,讓患者有所準備;其次是對患者行心理干預,因為急診科以突發疾病居多,環境復雜,輸液人群年齡各不相同,所以護理人員需把每一名患者的特點結合起來耐心與之溝通,讓其不再畏懼靜脈穿刺,通過適當的方式把患者的注意力轉移,將疼痛減輕。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將護理管理干預應用于急診靜脈輸液病人護理中,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既可把穿刺成功率有效提高,加強培訓護理人員,也能夠將防護意識樹立起來,促進專業技能的提高,對細節護理問題引起重視。與此同時,也讓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增加了,護患關系明顯好轉,讓患者及其家屬積極參與其中,順利實施穿刺,提高護理滿意度。一方面可使患者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其心理需求得到滿足,臨床研究價值巨大。
參考文獻
[1]陳蓮,李文璐,劉穎.護理管理干預對門診、急診靜脈輸液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3): 309-310.
[2]付莉霞.護理管理干預對門急診靜脈輸液質量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05):912-913.
[3]李永娜,楊紅娟.護理管理干預對急診靜脈輸液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07):228-229.
[4]黃慶文.護理管理干預對靜脈輸液質量的影響 . 現代臨床護理 ,2009,8(10):67-68.
[5]陳嬌燕,馮秀梅 . 護理管理干預對急診和門診靜脈輸液質量的影響 . 海南醫學 ,2014(18):2797-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