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暢 孟姝含
摘 要:電影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美術色彩的應用具有重要價值。將美術色彩理念應用至電影設計之中,可有效提高受眾的視覺體驗與感官體驗,色彩是影視電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基于美術色彩在電影設計中的應用,分析了美術色彩的在電影中的表現力,并結合相關的案例,對美術色彩的應用方式進行了分析,具有重要借鑒價值。
關鍵詞:美術色彩;電影設計;藝術表現;思想主題
引言
色彩作為電影藝術中的重要藝術元素,通過色彩的對比、明暗的調節,可以發揮吸引受眾眼球,改變受眾觀影體驗的重要功效。電影的發展史基于色彩的表現而進行,從傳統幻想中的色彩到黑白電視的衍生,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機的發展,其帶給了受眾不同的觀影體驗。基于美術色彩在電影設計中的應用,其具體表現如下所示。
一、電影設計中的美術色彩概述
美術色彩最早在繪畫藝術中產生,以靜態的特征展現在繪畫作品之中。美術色彩的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電影藝術在近代產生,開啟了美術色彩應用的新時代。數字技術的發展,為色彩的應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傳統的電影設計僅僅只能應用黑白顏色,現階段可應用彩色,使其表現力得到增加。電影以動態化的色彩表現形式,將其與情境、內容向對應,并結合相應的表現手法,有效增強電影的藝術性[1]。
二、美術色彩在電影設計藝術中具體應用
(一)電影意境與氛圍構造
在電影藝術設計中,美術色彩作為獨特的表現符號,可發揮渲染環境、構造氛圍的重要意義。很多電影中應用美術色彩的對比、協調作用,實現渲染環境的作用。例如,《城南舊事》的導演應用朦朧的色調,將其與電影的風格相對應。基于色彩設計的應用,淡漠、朦朧的色彩,構造了電影的愁苦意境,展現了電影的特征。此外,基于色彩氛圍的構建,《臥虎藏龍》很好的表現了電影的索要表達的意境以及氛圍。該電影講述了古代時期的武俠斗爭,李安導演在對色彩進行應用時,為了構造電影的意境以及氛圍,以朦朧的灰色為主調,主要表現了該電影中的山水意境。該電影中最經典的片段為竹林打斗,以翠綠的顏色作為背景,體現了電影追求虛無、平和的意境。合理的色彩應用會表現電影良好的意境,渲染電影的氛圍,對于引發受眾聯想與想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電影人物情感與心理
美術色彩是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色彩的視覺構造與視覺對比,可表現強烈的視覺效果。利用美術色彩中的光學理論與影學理論,可以揭示電影人物的心理,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色彩是影響受眾情感波動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電影設計藝術中,暖色調可以表達熱情、溫暖的情感,藍色可以表達寒冷、單調的情感。通過對不同顏色的科學應用,可以表達電影的獨特情感與心理。例如,在《有那么一天》的電影設計中,將粉紅色作為電影的主打色,充分的表現了電影的柔和性,塑造了電影主角浪漫的夢想,表達了主人公美好的心理愿望,追求人生的美好與幸福。在電影之中,橙色表示活力、紅色表示熱情,在結合不同的情節,會表現出不同的情感與心理,這是美術色彩在電影藝術設計中的重要表現[2]。
(三)電影思想與主題表現
在美術之中,色彩具有很強的思想表現意義,很多電影中應用單一的色調表示電影的意境、表現電影的藝術內涵。在電影設計中應用美術色彩的象征性,可充分表達影片的主題思想。張藝謀導演對色彩的應用十分純熟,在鞏俐主演的電影《紅高粱》之中,張藝謀從片頭至片尾,將紅色貫穿始終,在電影中表達其象征意義。色彩的強烈變化會象征著電影強烈的情感,基于紅色感官視覺的表現,刺激的紅色能夠增強電影的視覺感染力,用紅色謳歌了生命,表現了人性的關懷。在此電影之中,紅色與人性的善惡相連,與人物命運相連,有效的表達了電影的主題以及思想。色彩的強烈變化對于表現主題、思想具有重要的價值,在電影設計中,應用黑白色表示回憶,強烈的色彩交織,表現了女孩的成長經歷。
(四)電影色彩象征意義應用
美術色彩在電影設計中的應用具有很強的象征性意義,基于電影符號學角度分析,色彩也是符號的一種,利用色彩可以象征其他的事物、思想等。此外,美術色彩具有很強的襯托功能,通過色彩襯托故事情節,并表示一定的象征意義以及暗示意義。基于象征主義分析,在與電影結構協調的過程中,可有效應用美術色彩象征理念、事物。國外著名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導演了以色彩為題的電影,并將其劃分為《紅》、《白》、《藍》,利用三色表達電影的主題,在電影中,紅色象征著罪惡的色彩,象征著法國國旗,是對納粹黨的強烈批判。在電影設計中應用美術色彩的象征意義,可象征強烈的情感,追求色彩中的自我表現,使電影藝術具備個性化特征,象征電影設計之中的文化意義。
(五)電影設計與內容應用
在電影設計中應用美術色彩,必須基于情節、情境實現,而電影之中的色彩要素較多,可以將其劃分為服裝顏色、背景顏色、物體顏色等。在電影設計中通過賦予不同物品不同的色彩,可以提高電影的震撼力與表現力。通過色彩與故事情節、背景的搭配,并將其與聲音等進行融合,能夠表達更加復雜的含義,引導人們對電影表達的內涵進行思考。例如,在《英雄》電影設計中,色彩作為必然要素,在與情節進行融合的過程中,使其表現出獨特的理念。電影中的秦王始終穿著黑色的衣服,身邊的人們色彩由身至淺,象征著人物的權威。在此電影中,將黑色作為基調,表現了眾人的不滿,對于推動情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色彩的規律與電影的情節相融合,可有效提高色彩的表現力[3]。
結論
色彩具有情感渲染、情緒調節作用,色彩中的色相、明暗、對比度、純度等,會對受眾的感知力造成嚴重的影響。合理的應用色彩表達電影的內涵、主旨、思想,并通過美術色彩的應用烘托氛圍、推動情節發展,是電影設計的主要選擇,是展現電影設計藝術特征的重要手段。此外,將色彩與電影設計的情節相適應,對于提高電影表現力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湯美娜.張弛有度 ?收放自如——論當代電影的色彩張力[J].電影評介,2017(16):107-109.
[2]朱丹.新時期微電影《色彩》中的美術色彩搭配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7,32(03):102-105.
[3]廣暉.美術色彩元素在電影畫面中的視覺傳達效果研究[J].電影評介,2015(24):107-109.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