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華
摘要: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公路建設成為重中之重,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將重點分析農村公路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強調要合理建設農村公路,發揮農村公路應有的作用,科學規劃,統籌發展,以期能夠促進農村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關鍵詞:農村;公路建設;經濟;發展
農村公路建設,不僅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加快了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通過開發、改良交通體系網,使得原本落后的農村也能夠與城市緊密連接,加強與外界的合作與交流。但仍需進一步分析公路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改進不足,推動發展。
一、現階段農村公路建設現狀
由于交通運輸網絡具有其自身的復雜性,因此在對農村公路進行區分與界定時相對存在一定的難度。有人認為,農村公路中包含縣道、鄉道以及村道幾個層次,能夠與城市進行連接,同時是國家交通運輸網絡的一部分。也有人根據農村公路服務的對象與功能對其進行了定義,認為農村公路是服務于廣大農村人口并能夠解決其生活中由于交通帶來的問題。綜上,可將農村公路理解為能夠帶動周邊區域經濟活動發展,能夠連接全國主干道的地方交通路線。
但就目前建設現狀而言,我國農村公路建設中需要不斷提升管理機制,強化工程質量以滿足國家基本標準,填補與國家要求標準之問的距離,提供農村公路建設中應有的技術支持與道路保養。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變農村公路建設中戛然而止的現象,盡可能滿足農村群眾的正常生活需求,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二、農村公路特點
由于建設對象的特殊性,農村公路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1.公共物品。農村公路建設受益范圍主要包括縣域以及鄉鎮范圍內的居民,能夠為其提供生活、生產服務。因此,農村公路具備全同性、地方性、社區性公共物品的特點。
2.政府主體投資。我國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視,因此大部分農村公路的建設主體多為政府機構,通過設立收費站等方式進行投資回收。由于公路為公共物品,無法收取道路使用費用,因此即便征收一部分費用也全部作為后期道路養護與管理等支出。
3.規模大、范圍廣、修建方式靈活。我國鄉村地區相對比較遼闊,農村公路的修建能夠直接有利于鄉鎮以及企業,便于資金與勞務的籌集。因此籌建規模較大,修建范圍較廣,修建方式相對也比較靈活。“十二五”以來,我國新建農村公路達20萬公里,向“村村通硬化路”的方向不斷前進。
4.路徑簡單、里程較短。我國農戶具有同定的特點,在公路運輸對象方面也比較穩定,運輸環境相對單一。而農戶具有自行裝卸的能力,因此在運輸過程中簡化了保管與交付等環節。尤其以村為中心的短途運輸流向,更加縮短了修建的里程,簡化了路徑的分配。
三、農村公路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加強農村與外界聯系
從以往農村發展歷程來看,由于道路條件的不便,導致眾多農村稀有產品無法進入城市進行流通,大部分農民以自給自足的狀態生活。城市先進的思想與技術也難以到達農村,導致農村各種煤礦、水電等資源無法得到有效的利用與開發。最終導致農村經濟發展滯后,生活水平低下;城市資源匱乏,難以滿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
而在農村公路建設后,道路成為農村與城市連接的重要工具,在改善農村交通運輸條件的同時,也能夠加強農村與外界的聯系,打破原有封閉格局,實現二者的資源共享與互通。促使農村有機食品銷往城市,加大開發商對農村的關注與投資力度,進而改善農村經濟發展局面,加快農村經濟建設腳步。
可見,農村公路建設后,城市與農村之問交通運輸的便利性顯而易見。農民日常生產生活不僅更加便利,城市與農村之問的溝通往來也更加便捷。實現了農村有機食品銷往城市的可能,城市先進設備運往農村促進農村生產更加高效。此外,水電等資源的進入,也改善了農村封閉環境的狀態,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能夠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促進農民就業
在傳統生產生活中,農民主要收入來源于農作物,次要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隨著外出人口的增多,導致農村現有勞動力大量流失,留守兒童與孤寡老人無人照料等問題隨之而來。
而農村公路的建設,讓更多新潮思想與技術流入農村,打破農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實現生活與網絡的無縫銜接。一方面,農村群眾可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電商銷售,通過各大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當地特產,了解農村特有的田同生活。不僅能夠實現經濟的二次發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當地旅游業的開發,實現服務業的增長。另一方面,隨著道路便捷性的提升,更多開發商能夠認識到農村地區經濟開發的高機,進行大量投資。多表現為在農村地區建廠、在農村地區進行自然景觀的開發、開發田同旅游度假村,吸引消費者體驗田同生活并品味綠色食品。如此,公路的建設使得農村經濟發展速度進一步提升,就業機會成倍翻漲,農村年輕勞動力將不再出現流失現象。
(三)實現城鎮化發展
我國農村多散落在不同區域,導致村落之問溝通滯后,生產生活多以獨立形式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我國農村城鎮化的發展,難以實現合作共贏,難以促進城鎮規模的擴大。
隨著農村城鎮中各種要素的不斷集中,農村城鎮人口不斷增加,使得城鎮質量進一步提升,最終實現了農村城鎮化的高質量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城鎮化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我國政府部門對經濟落后地區十分重視。其中,公路的建設成為促進城鎮化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聚集、輻射發展效應完善的必然因素。因此,農村公路的建設,能夠從根本上對落后的農村地區起到促進作用,帶動農村城鎮化發展水平的提升。與此同時,農村公路的建設促使散落在不同區域的村落連接起來,繼而形成大城鎮,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交易商圈,并從中衍生出更多農產品企業,真正達到城鎮化標準。
(四)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由于村落的特殊性,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存在不協調的現象。而閉塞的環境與落后的交通線路,導致村落之問無法實現經濟的流通,最終導致區域經濟發展出現兩極分化,無法滿足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初衷。
在進行農村公路建設前,政府部門需要在宏觀上對整體進行規劃,并對公路優先區域加以研究。不僅要做好區域問關系的平衡處理,還要對投資效益加以分析。例如:部分村莊即將進行生態移民,公路建設項目則應隨之取消。因此,在進行公路建設過程中,各級政府需要在不降低公路質量的前提下,采用不同技術標準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農村公路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本地區發展情況,滿足當地農民的實際需求。對于經濟落后地區可作為重點對象加以改造,在最短的時問內實現該地區與村落之間的溝通與連接。從而通過農村公路建設來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四、結論
綜上所述,農村公路的建設不僅使得農村交通運輸網絡更加完善,也改變了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質量。農民將不再以單一的生產勞作方式滿足經濟需求,轉變為以第一產業為主,第二、三產業為輔的生產勞作模式。隨著農村公路與國家主干道的連接,農村經濟將高效發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實現與國家經濟利益的同步攀升。
參考文獻:
[1]李秀東.淺談公路建設對推進新時代農村經濟發展與脫貧工作的意義[J].科技經濟導刊,2018(02):206-207.
[2]洪嫻靜.淺議杭州農村公路建設對農村經濟的影響『J].經貿實踐,2017(06):45+47.
[3]王立.農村公路建設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8,41(10):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