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苑
摘 要:本文通過對天津農學院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發音錯誤進行分析,發現來自不同方言區的學生其方言負遷移對于英語發音的負遷移影響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異,并針對這些差異和共性,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英語發音教學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方言;負遷移;英語發音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957 年,美國語言學家 Lado 在他的著作《跨文化語言學》中說:在外語學習環境中,學習者會廣泛依賴已經掌握的母語,傾向于將母語的語言形式、意義和與母語相聯系的文化遷移到外語學習中來。[1] 1994 年,Rod Ellis 在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將母語遷移歸納為如下 4 個方面:正遷移、負遷移、回避和過度使用。[2]在本文中討論的是負遷移現象。 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是指當母語規則與外語規則有差異時, 學習者會把母語規則遷移到外語中去,母語便會干擾外語的學習, 對于中國學生而言,他們大部分是在掌握了漢語普通話或本地方言的基礎上學習英語的,所以在習得第二語言時難免會受到來自母語思維習慣的影響,語音便是受影響的重要方面之一。當今學者一般把現代方言分成七類,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和閩方言,操各地方言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必然要受到本地語的干擾,而且受到的影響也有一定差異。
二、研究過程及成果
天津農學院生源覆蓋全國各地七大方言區,為筆者進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經過兩年的調查研究,作者發現天津農學院來自各個方言區的非英語專業學生方言對于英語發音的負遷移影響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異。共性主要為以下兩點:
1.元音的長短音差異不明顯:英語元音有長元音和短元音之分,并且在不同的語境中元音的發音長度也略有不同,但普遍認為英語元音在濁輔音前的發音要比在清輔音前的發音要長。但是對于中國學生,無論來自哪個方言體系,這種差異都不明顯,長短元音無法區分。例如:feel-fill, pool-pull學生們普遍讀出來的效果是一樣的。
2.口腔開口度偏小:英語中的半閉前不圓唇元音/ e /以及次開前不圓唇元音/? /是英語中獨有的發音。口腔張開過小,舌位抬升過高的話就容易把/? /發成/ e /,例如把bag / bg /發成beg /beg /。
北方方言接近普通話,其他方言體系基本上是南方方言,所以在比較差異時,將北方方言學生歸成一組,剩下方言系學生為一組,經分析,差異主要存在于以下幾方面:
1.對于以北方方言為母語的學生而言,對于英語詞尾/t /-/d/的敏感性不佳。在英語中,出現在詞尾的輔音無論清輔音濁輔音發音都很輕(后面緊跟元音起始的單詞一般應該連讀,不在此次討論范圍之內)。但是詞尾的輔音也應有其相對應的時間占位,無論語流快慢都不能吞音。這樣的輔音大多是靠對這種時間占位的感覺來獲知,因此不能夠擔心他人無法感知而在發音時故意加上一點含混元音(即產生聲帶震動,以期發音“響亮”)而弄巧成拙,例如把詞尾“-t”發成漢語拼音中“te”的音。把“–d”發成“de”的音。
2.對于以南方方言群的學生,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常常犯的錯誤如下:
1). 鼻音n與邊音l不分。筆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無論是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還是閩方言區的學生,對于n 跟l的發音極易混淆。在英語中/l /的發音方式為舌尖抵住齒齦,口腔中的氣流從舌頭兩旁的縫隙處穿過發出聲音,因此在英語中它被稱為齒齦邊音;/n/為齒齦鼻音,它的發音方式為舌尖抵住齒齦封閉口腔氣流,讓氣流從鼻腔中通過發出聲音。在英語中,這兩個音雖然發音部位相同,但是發音方式卻毫不相同。來自這些方言區的學生極易混淆這兩個音,主要是源于方言中/n/和/l /界限模糊。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贛方言中聲母r往往異讀n或l從而使得贛籍學生/n/,/l /和/r/傻傻分不清楚。
2). 由于方言中平舌音和翹舌音不分導致的錯誤。英語中存在卷舌音現象,發音方式類似于普通話中的翹舌音,由于南方方言群普遍不存在翹舌音,因此這些地區的學生在發音過程中便容易受到平舌的負遷移影響。例如:學生在發/r/音時,舌尖容易抬升后卷,與后齒齦形成阻礙的/r/音便易誤讀成齒齦邊音/l /,比如將rose念成“漏絲”。而把同樣需要抬升舌位,與后齒齦形成狹窄通道產生氣流摩擦而發出的音誤讀成齒齦擦音/s/和/z/。與此相似,后齦塞擦音誤讀成/ts/和/dz/等。
三、對策與建議
母語對于二語習得的遷移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作為一名外語教學工作者,應引領學生盡量克服方言對于英語發音的負遷移影響:
1.進行大量的聽音與模仿發音練習,引導學生通過發音模仿來糾正自身的錯誤發音。教師應多多利用多媒體教室和網絡優勢,為學生提供適量適當的聽力材料,包括課本,電影,廣播等,讓學生反復跟讀模仿,接觸最純正的英美發音,從而糾正自身的蹩腳發音。
2.筆者在訪談過程中發現,大部分操有方言的學生學生在開口講英語的時候,都比較緊張,從內心懼怕英語語音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生動的英語學習環境,培養他們對于英語語音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多多鼓勵學生,不要因為自身發音的不足而感到慚愧和恐懼,逐漸幫助學生們樹立其英語語音學習的自信心。
3.根據不同方言區的特點,有目的地為學生糾正發音。讓學生在課堂盡可能多地開口說,從而暴露自身的發音問題,方便教師糾正其發音,從而幫助同學們實現英語語音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M].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57.
[2] Rod 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