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娟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也在逐步提高。近年來我國開始推行教育創(chuàng)新改革,優(yōu)化教學過程,全方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在小學語文中,作文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占比重極大。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以及素材積累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習作;素材積累
引言: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與文字運用能力。所以在日常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非常關鍵。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小學語文老師在日常作文教學時,通常只強調了寫作方式與寫作手法,卻忽略了最重要的素材積累。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世界了解較少,閱歷較少,沒有積累足夠的素材就會導致在寫作時無物可寫。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對于作文產生恐懼心理,為日后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素材積累,以此來幫助學生寫好作文。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一)教學觀念轉變不及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施行,許多教師都開始進行教學改革,但受傳統語文教學觀念影響,部分教師只是簡單的改變了教學方法,并沒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教師對學生作文上的教學還停留在陳舊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中。這種以教師為主體,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忽視了學生的意志,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寫作水平普遍不高。
(二)對素材積累缺乏重視
當前,許多老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往往都只重視寫作技巧的教學,而忽視了素材積累的重要性。教師在日常作文教學中,常有讓學生背誦模式化范文的現象。這種方式短期內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但從長久而言,其實是固化了學生的寫作思維,對學生今后的寫作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致使學生在之后的寫作中,套用固定模式,用華麗的辭藻與陳舊的素材堆砌起一篇華而不實泛泛可陳的文章。且使學生今后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也難以提升。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語文寫作水平
在日常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所占比重極大。要想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好素材積累。受生活環(huán)境與年齡限制,小學生所能接觸的事物極其有限,思想尚未成熟。因此,教師在這個階段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素材的積累。幫助學生拓寬詞匯量,開闊眼界。不斷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
(二)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
積累素材除了能提升學生寫作水平之外,還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小學生思維模式簡單,見識認知比較短淺。在這種條件下,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教師通過引導多閱讀多觀察,來提升學生的素材積累,領略各地風土人情,見識人間百態(tài)。文化素養(yǎng)也隨之提升。
三、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累素材
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小學語文教學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新課改中,提倡以教材為教學活動之原本。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教材來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當中隨時記錄隨時積累教材當中的詞語、句子、段落。并將這些好詞好句好段運用到寫作當中,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教師還可以對教材中的文章進行素材擴展教學。例如在《牛郎織女》一課中,教師可以對牛郎織女背后的神話故事進行素材擴展,也可以對這篇課文的作者葉圣陶先生的故事進行素材擴展。在提升學生素材積累的同時,也能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
小學階段的學生接觸事物較少,與他們最息息相關的便是日常生活。因此,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來積累作文素材。教師在日常寫作教學中,可以主觀引導學生體悟生活,感受身邊的生活趣事,并記錄這些事情以此來擴充素材積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感受美發(fā)現美記錄美的能力會逐步提升。通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來提升出臺積累,不僅可以提升寫作靈感,還能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素材的習慣。例如,在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就有關于精彩的民間故事積累活動。教師可以發(fā)動學生詢問長輩,通過讓講故事的形式積累素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
(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素材
閱讀是積累寫作素材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積累到大量優(yōu)秀的素材。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通過閱讀筆記的方式增加學生的素材積累,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素材積累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關鍵。要想讓學生在寫作時下筆有神、下筆有魂,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積累素材。通過學習課文、觀察生活、閱讀優(yōu)秀文章等多種形式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充分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萬靈.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8):66-67.
[2]詹仕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0):236+238.
[3]包久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習作素材的途徑[J].華夏教師,2018(2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