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引娟
【案例背景】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廣進行,對于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物理在當前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其中,微視頻制作在初中物理科目中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電子手段強大發展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微視頻可以使學生對物理的學習更加生動形象。傳統的的物理教學無論從各個方面都深受限制,使用新的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創新思維得到發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在本案例中我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現象和不能演示或演示效果不好的實驗,制作成微視頻,利用微視頻輔助教學,深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同時也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教學過程】:
在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節課時,上課前,我按全班學生的認知結構、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分為不同的層次,動手能力強的和動手能力差的分到一起,分成10小組,每組6人,每組配備音叉、鋼尺、水杯等器材,教室的布置盡量營造一種隨意寬松的氛圍。
一、導入新課
課下搜集學生生活中熟悉的與聲音有關的事例,制作微視頻(其中視頻中還有部分班內同學彈奏樂器、過馬路等的身影)。課上多媒體播放微視頻,通過熟悉的人,熟悉的聲音把學生帶入聲音的世界。
老師提出問題:這些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呢?
二、探究活動
(一)聲音的產生
探究活動一: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學生實驗:利用桌上的器材(橡皮筋、尺子、裝有水的飲料瓶、紙、筆等物品)讓它們發出聲音,比比看,誰的方法多,誰的發聲方法有創意?
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體驗并思考(多媒體展示問題):
(1)你是如何讓物體發聲的,物體在發聲時有什么共同特征?
(2)怎樣做能使發聲的物體停止發聲?
2.學生實驗完成后學習小組內進行交流并由代表作答。
學生展示的很順利,其中主要以固體發聲、液體發聲的實例為主。當我提問哪位同學能設計出證明氣體能夠振動發聲的實例后課堂一下子安靜下來,因為同學們之前的活動沒有對發聲的物體進行分類,只是籠統地使桌上的物體發聲。當時我心頭一緊,想“恐怕課難以進行下去了”。突然,一位學生舉手說:“老師,我可以使筆桿發聲,但我不確定是不是氣體在發聲。”孩子的這個疑問,真的似雪中送炭,我順勢而上,利用微視頻播放了在吹奏樂曲時,笛子內空氣柱振動的細微過程。不僅證明了氣體能夠振動發聲,而且對孩子的大膽質疑給予了表揚,孩子倍感自豪。
3.師生小結:物體發聲是由于物體的振動引起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4.擴展交流: 通過PPT展示:固體物體發聲時的情況,例如:大提琴、古箏、吉他都是琴弦在振動;液體發聲時的情況,例如:小溪和瀑布都是水在振動,氣體振動發聲時的情況,例如:薩克斯,長笛、小號都是空氣柱在振動,可見固體、液體、氣體都能振動發聲。
5. 緊接著,有學生提問到:剛才敲擊音叉時,雖然聽到了音叉發聲,但卻看不到音叉在振動。我于是通過微視頻播放:將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水中迅速有水花濺出,而且我專門把濺出水花的過程做了慢放處理,幫助學生清楚地看到發聲的音叉在振動。學生感到很驚訝,我順勢介紹了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轉換法”。
(二)聲音的傳播
探究活動二:生活中到處都有聲音,那么聲音是怎樣從聲源向遠處傳播的?
我首先提問:“我說話你們能聽得到嗎?講課聲是通過什么傳播到大家耳朵里的呢?
學生搶答到:“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到耳朵的。”
我繼續 追問到“聲音是以什么樣的形式在空氣中傳播的?”學生一時難以回答,于是,我先通過微視頻播放“當一塊小石子落入水中時,不僅聽到了水聲,而且看到水面泛起的水波在一圈一圈地向遠處傳播。”并向學生介紹聲音在空氣中也是這樣向遠處傳播的,幫助學生形象的認識到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向遠處的,同時告訴學生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另一種研究方法——“類比法”。
此時,有學生反問道:“如果連空氣都沒有,聲音能不能傳播?我首先對孩子的大膽質疑給予肯定,并通過微視頻播放“真空罩實驗”,從而得出沒有空氣不能傳聲的結論。這個微視頻,不僅成功模擬了真空狀態下,聲音是不能傳播的,而且很容易地幫助學生理解了為什么太空中的宇航員即使挨著很近,也不能直接對話的原因。
“那么液體、固體是否也可以傳聲呢?”我提問到,學生聯系生活進行了討論 。有同學提到“花樣游泳比賽中,水下的運動員能跟著岸上的音樂聲做動作,說明液體可以傳聲”,還有同學提到“電視上看到過有人將耳朵貼在墻壁上偷聽別人說話,說明固體能過傳聲。”……我播放微視頻“古代行軍打仗,士兵晚上休息總是將耳朵貼于地面、釣魚人不喜歡有人在旁邊說話等”,概括了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中傳播,幫助學生豐富了知識面,并了解了人們生活中的做法都是有原因的。
(三)聲速
探究活動三: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聲速表,了解聲音在一些常見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并概括聲音的傳播速度有哪些特點。我利用微視頻播放在地震時,被埋在廢墟下的人通過敲擊鐵管進行自救的過程,讓學生對此展開討論,評價這種做法的好處,并結合今天的學習談一談這種做法能說明的物理知識。
接著,我利用“自制土電話”,讓兩學生表演固體傳聲的過程。我首先將手機調到最低音,播放我們學校的校歌,坐在座位上的學生聽不到聲音。此時,我將手機的聽筒放在土電話的一個紙筒內,其中一位同學將土電話的另一只紙筒扣在耳朵上,將細棉線繃直,他說出是什么歌曲,然后將手機音量調高,驗證了這位同學說出的歌曲名是正確的。學生們的興趣很高,親身體驗了固體不僅能夠傳聲,而且傳聲效果更好。
【教學反思】
本節課結合微視頻讓學生更生動形象的了解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了解到真空不能傳聲,傳統教學與微視頻教學相輔相成,圓滿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傳統的一些教學方式相比,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運用微視頻,對于初中學生來講,能夠使學生們更細致的觀察到一些有趣的實驗現象,幫助他們理解一些抽象概念,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提升物理的學習效果;對于老師來講,微視頻的運用使得物理教學的方法更加完善,讓教師在講解和開展實驗教學時更加游刃有余,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行業之間的交流,拓寬了老師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