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建平
摘 要:金融危機的爆發證明了新經濟自由主義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的不足與缺陷,破除了世界各國對單一化發展模式的迷信。只要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壟斷存在,只要生產與需求脫鉤的資本主義制度還存在,新的危機或遲或早還會爆發。
關鍵詞:經濟自由主義,演變過程
一、經濟自由主義思潮的歷史演變
自從斯密通過對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深刻洞悉發現了“看不見的手”以來,自由主義經濟傳統就在西方經濟學界生根發芽。經過穆勒、瓦爾拉斯以及馬歇爾等的努力,自由市場經濟這座大廈在20世紀初巍然聳立起來。然而,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宣告了自由市場經濟信條的破產,催生了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理論。隨著20世紀70年代“滯脹”現象出現,國家干預主義也破產了。新自由主義思潮開始登上舞臺,因為它適應了資本主義從國家壟斷向國際壟斷過渡的需要,一躍成為了西方主流經濟學派。
17世紀,英國洛克的財產權理論是經濟自由主義傳統的第一座里程碑。他認為,如何人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財富是完全正當的,因而私有財產權也是天經地義的。18世紀法國重農學說的“自然秩序”理論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受到“自然秩序”的支配,如果順應“自然秩序”,則社會經濟就會走向自由和繁榮。這就要求實行自由競爭、自由經營、自由貿易,但對“人為干預”。
18世紀至19世紀初英國古典經濟自由主義的形成。以斯密、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就提出了以個人主義為哲學基礎,以經濟人假設、自由貿易理論、市場機制理論、分配理論作為四大理論支柱的古典經濟自由主義理論,它成為20世紀30、40年代出現的新自由主義的最重要的理論來源。
19世紀中后期,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日益尖銳化,古典自由主義的弊端日益呈現,為了維護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合理性,薩伊提出了著名命題“供給會創造出自身的需求”,生產與需求始終是等值的,生產過剩只是局部的、暫時的,從整個社會來看不會出現生產過剩,市場機制的調節使產品的供給與需求自動達到均衡,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是不必要的。
19世紀未20世紀初,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從而也產生了新古典學派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它以供求論為媒介,吸收了邊際學派的理論,使傳統經濟學成為一個帶有綜合性的折中主義的體系,其代表人物是馬歇爾。20世紀70年代,新制度經濟學分析框架的建立標志著經濟自由主義理論徹底走出了形而上學的泥潭,進入了實證分析的階段。
二、新經濟自由主義思潮的產生與發展
新經濟自由主義的思潮,20世紀30年代在反凱恩斯主義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并且在20世紀70年代得到巨大發展并成為主流經濟學派。
1、新經濟自由主義理論產生的原因。20世紀30年代興起的凱恩斯主義理論,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有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滯脹現象,使其破產。于是新經濟自由主義思潮又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并成為主流。
2、新經濟自由主義的概念界定。美國諾姆.喬姆斯基(2000)認為,新經濟自由主義是在斯密古典主義自由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以市場為導向,包含一系列有關全球秩序和主張貿易自由化、價格市場化、私有化觀點的理論體系,其完成形態則是所謂的“華盛頓共識”。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人員(2004)認為,新經濟自由主義是在繼承古典自由主義的基礎上,以反對和制止凱恩斯主義為特征,適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壟斷資本主義轉變要求的理論思潮和政策主張;“華盛頓共識”的形成與推行,則是新經濟自由主義從學術理論嬗變為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范式和政治性綱領的主要標志。
3、新經濟自由主義的基本觀點。(1)全面自由化,否定國家干預。他們是自由放任思想的忠實繼承者,也是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論的堅決反對者。他們認為,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資本主義經濟能夠調節一切并自動趨于穩定,人為的干預只會破壞經濟的這種固有穩定性。(2)完全私有化,反對公有制。他們強調市場經濟的私人經濟基礎,否定私人經濟與政府經濟相結合的混合經濟基礎,極力主張國有企業私有化。(3)絕對市場化,推崇市場原教旨主義。他們鼓吹市場萬能,強調市場的自發調節。他們將市場的作用無限擴大,將之看作永恒并且是決定一切的力量。(4)他們主張用自由市場經濟搞垮社會主義經濟,從而取代社會主義經濟。
4、新經濟自由主義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觀點。20世紀30年代在反凱恩斯主義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20世紀70、80年代適應國際資本主義主導全球化進程而得以勃起的新經濟自由主義,既傳承著古典自由主義的精華,又形成了眾多學派,主要有奧地利學派、現代貨幣學派、理性預期學派、供給學派、弗萊堡學派、新制度經濟學派等。
(1)奧地利學派,其代表人物是哈耶克。他不僅明確主張自由化,強調自由市場、自由經營,而且堅持認為私有制是自由的根本前提。他反對任何形成的經濟計劃和社會主義,認為壟斷、計劃化、國家干預始終與無效率相聯系。他認為,即便是貨幣發行權也應還給私人銀行,而不能讓政府壟斷。
(2)現代貨幣學派,其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該學派以現代貨幣數量論為基礎,以制止通貨膨脹和反對國家干預為主要政策主張,強調實現“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他鼓吹自由放任、自由競爭,認為沒有自由、沒有自由市場經濟就沒有持續經濟增長。他認為,貨幣是國民經濟運行中最重要的因素,政府只要控制貨幣發行的增長速度,國民經濟即可圍繞自然率實現最優狀態運行。
(3)新制度經濟學派,其代表人物是科斯。其觀點是明晰私人產權,降低交易費用。許多經濟自由主義者認為,新制度經濟學分析框架的建立標志著經濟自由主義理論徹底走出了形而上學的泥潭,進入了實證分析的階段。
三、小結
新經濟自由主義主張減小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強調市場價格機制的調節作用。他們認為,發展中國家政府推行了一系列錯誤的價格政策和過多的國家干預,結果造成了發展中國家資源配置不當,減慢了經濟增長的步伐。因此發展中國家要提高經濟效率,就必須放開市場,讓自由市場經濟繁榮。
參考文獻:
[1]胡代光? ?剖析新自由主義及其實施的后果[J]? ?當代經濟研究2014.2
[2]張耀燦等? 新自由主義理論演進的歷史透視[J]? ? 探索2019.5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 ?新自由主義研究[J]? ?經濟學家 2018.2
[4]丁為民? 新自由主義體制下美國經濟增長的矛盾與危機[J]? ? 經濟學動態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