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走訪調查,查閱相關文獻著作等對三峽地區各個地方民俗體育的開展情況和三峽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而形成的三峽地區特色的民俗體育進行觀察總結。三峽地區包含了較多的民族種類,人們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而民俗體育又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各族人們對民俗體育的相互傳播和交流,為三峽民俗體育的產生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三峽地區? 地理環境? 民俗體育? 地域特征
1 前言
在奧運會的促進下,全民體育健身活動呈現高潮,我國居民特別是城市居民在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下,健康成了第一位的要求,參加體育活動也成了一種時尚與潮流,于是對城市居民體育健身活動問題與方法的研究也日益重要和迫切起來。三峽工程的建設,三峽移民工程給三峽地區的民俗體育注入了新鮮血液,移民作為一種活的文化載體,將各種風俗習尚,民間體育活動帶到遷入地,與其他民俗體育融合,在傳承中得到了更好的發展,不斷的適應著新環境、新形勢的需要。隨著三峽工程的完成,庫區居民的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而民俗體育的廣泛開展對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三峽地區民俗體育的調查與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 民俗體育的概念
民俗體育是由一定民眾所創造,為一定民眾所傳承和享用,融入和依附于民眾日常生活的風俗習慣(如節日、禮儀等)之中的一種集體性、模式性、傳統性、生活化的體育活動,它是一種體育文化,也是一種生活文化。首先,它存在于一定民眾群體之中,民眾既是民俗體育的創造者、享用者和傳承者,又是民俗體育的載體;其次,民俗體育是一種模式化體育活動,民俗體育的結構、程式等在一定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不斷重復,并被他們所遵循,如龍舟競渡在我國已成為一種模式化的民俗體育事項;再次,民俗體育是一種傳統性體育文化,它在時間上是可以世代延續的一種社會文化,在空間上也可以傳播和擴展;最后,民俗體育是生活化的,是一種生活文化,它依托于民眾日常生活中的風俗習慣,如節日、禮儀等,所傳承的一種特殊的生活文化,民俗體育是民眾日常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3 三峽地區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
三峽地區是一個與長江三峽工程相關的概念,其廣義主要指直接受三峽工程水利建設影響的沿庫地區。既包括直接涉及移民搬遷的各區,市,縣,也包括水庫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及在文化,經濟,社會等方面長期緊密聯系的沿庫非移民地區,即包括重慶,宜昌在內的及其之間的23個市,縣,區及神農架林區;狹義的三峽庫區僅指有三峽移民搬遷任務的18個區,縣,即包括重慶市的巴南,渝北,涪陵,萬州,長壽,武隆,石柱,忠縣,開縣,云陽,奉節,巫山,巫溪和湖北的宜昌,秭歸,巴東,興山。
三峽地區有著特殊的地理環境。三峽地區屬于移民區,因為開展三峽建設,所以許多被占用房屋和土地的人民,全部集中于三峽移民區。來到這里的移民民族種類很多。由他們帶來的民俗體育文化也是大不相同。個別的移民因為土地被占用,所以閑暇時間比較多,他們聚集在一起自然而然的就是一種民族文化的交流,這些民族把各自的民族文化帶到了三峽地區,使這里成為了多個民族的文化集中地,民俗體育屬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民俗體育文化的交流也是其中一部分。這樣各個民族的移民也就不知不覺的促進了三峽地區民俗體育的發展。這樣的地理環境也決定了三峽民俗體育的發展,也正是因為這樣才使三峽地區有著特殊的地理環境。
4.三峽地區民俗體育的特性
恩格斯指出,勞動是“整個生活活動的第一個基本條件”。 現代考古學表明,早在遠古的漁獵時代,先民就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漸創造出不少生產工具,這些工具也是早期的體育用具。為發揮工具的效用,人的力量和技能,以及人們使用工具的能力,就要進行形態操練,如人們進行狩獵和采集食物的時候,攀登、投射、攀登、奔跑、游泳、角力等活動,這就是早期體育產生的根源。這種勞動、生活教育帶有“身體教育”的形式,對民俗傳統體育的產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是未來較成熟的體育的起點??傊?,在物質生產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的先民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生產經驗,因而他們認識到,人的生存取決于自己同被追捕的獵物之間的速度、耐力、靈巧、力量等各方面競爭的最終結果。于是他們在繼續進行一些必不可少的勞動教育同時,也開始有意識地對自身素質進行培養。隨著生產力逐步發展,人們在使用工具的過程中,需要通過鍛煉來提高生產能力,當他們以追逐、投射、跳躍、攀登、游泳、角力等作為傳授內容時,遠古時期的民俗體育就逐漸從直接的生產活動中分化出來,反過來也促進了人們生產技能的發展,同時發展了人類自身,增進了健康,使之更加適應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苦的勞動力要求,先民才得以在三峽地區一代又一代的繁衍。
5.三峽民俗體育的地域特征
我國民俗體育的豐富多彩是和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特征相連的。由于各個地區各種條件和民眾生活習俗的不同,所創造的體育活動也幾乎形式各異,多姿多彩,可以說我國是民俗體育的“百花園”。由于我國民族甚多,居住地域遼闊,各民族所處的環境,社會歷史條件、基本生活方式和生活習俗不同,因而各種文化特質也就千差萬別,體育的地域性差異正是民間文化地域性差異的一個表現,我們可以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己鐘情的體育活動,而這些活動又是該民族民俗風情的很好體現。民間是指廣大的民眾中間的意思,民眾外延的寬廣性決定了民俗體育也是一個外延其寬廣的概念。民眾偶爾的一次體育行為是屬于民俗體育的范疇。如熱愛籃球運動的幾個年輕人偶然的相約在某個籃球場進行一場籃球比賽。因為這些年輕人的體育行為就是民俗體育。
在三峽地區以萬州為例,在萬州很多足球愛好者組織起了“萬超聯賽”,其比賽的制度規則以及其他的一些措施,基本類似于我國的足球職業聯賽。這也就反映出三峽地區民俗體育的一種地域特征。三峽地區的地理環境也就決定了民俗體育的發展。例如,天氣的原因,三峽地區沒有北方的沙塵暴和冰雪天氣。這樣的天氣更適合人們長年在戶外運動。我們在夜晚的時候,可以在廣場上聚集很多的人。他們在一起跳舞、玩游戲等戶外體育活動。同時也是三峽地區民俗體育普遍性的一個縮影。
6小結
三峽地區是匯集幾個省部分地區的中和,地域廣大,而且天氣也適合人們在戶外運動,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民俗體育具有特殊的地域性,同時,三峽地區包含的民族種類也很多,各個民族之間的體育文化不同,各族之間相互交流促使三峽地區是一個融合于多民族民俗體育的特殊地區。所以,我們要將這一特殊的民俗體育發揚光大,使其不斷傳承、源遠流長,同時,應該充分發揮民族各地政府的調控功能,利用民族民俗、重要節日、運動會等機會,組織各式各類的傳統體育活動,打造民族地區的體育品牌賽事,還應讓民俗體育項目進入學校的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健身的興趣和意識,達到全民參與,終生受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愛華.巴渝舞[J].體育文化導刊,2003年第10期
[2]三峽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開發利用原則[J].三峽大學學報, (社科版)2007(6).
[3]陳懇,李英,楊愛華等.三峽庫區傳統體育與原始宗教們.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