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遞從文字向圖像轉變。圖像可更直觀的使讀者明白所傳達的含義。表情包在這個大環境下孕育而生,它的出現使得信息更容易被讀者所理解、溝通效率大大提高。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而采用純文字的表情包在當代流行的純圖片表情包中不多見。這種表情包通過動畫和靜態的漢字來展現現代互聯網用戶的情感表達,使得溝通更加簡單、易懂。本文便是從漢字在表情包當中的設計應用出發,以“人”字為例來展現漢字為主題的表情包設計。
關鍵詞:漢字“人” ;表情包設計
一、表情包的特征
表情包可以理解為在互聯網上用于表達情感的圖文并茂的圖片,一般分為靜態圖和動態圖兩種,可以說互聯網未出現,表情包也不會出現。世界上第一個表情包可以追溯到 1982 年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法爾曼教授,他通過用 ASCll 碼創造了一種微笑符號 “(:-)”,這此后與之類似的表情符號常在早期社交軟件 MSN 中出現。此后日本設計師發明了更加擬人化的 emoji 表情包系列,其名稱也源自日語名字的諧音。1999 年騰訊 QQ 問世并推出小黃臉系列符號表情,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中國青年和青少年成為創作表情包的主體并廣為傳播。在國內早期熱門表情包有兔斯基、阿貍等卡通形象,近年爆火的有亞洲表情包三巨頭。在傳播過程中以 QQ 為首的通信工具推出 “另存為表情”功能后,大大推動用戶自定義表情的進程,表情包種類更加多元化。2011 年微信的問世促進表情包進入有圖有文字的時代。2018年中國網友制作的演員類昂納多的表情包占據了國外網絡,把外國媒體都給震驚到了!小李子剛開了個微博就被他本人的表情包給刷屏。現如今我國的表情包不論從質量、數量和多樣化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與勢能極強的IP合作產生的表情包,它們傳播效應更廣,而且盈利豐厚。
二、“漢字人在表情包中的設計”的主題策劃
2.1主題闡述
文字在信息傳遞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遞慢慢的從讀文時代進入到了讀圖時代。圖像這種特殊的符號語言使得信息的傳達沒有了那么高的門檻,更加的易懂。讀懂它不僅不需要什么學歷的門檻,使用者甚至包含了文盲和其它國家的網友。本設計便是在以文字為主的表情包中以“人”字為例,設計一套表情包。以漢字為主題的表情包,讓單個的漢字變得別具一格且獨出心裁。
2.2創意思路
從一個漢字“人”出發,結合日常生活的禮貌用語,進行個人風格的設計。
三、漢字“人”表情包設計策略分析
3.1“人”表情包定位
本表情包有著中國的人文情懷,在新穎的同時又簡單直觀,能夠精準的表現社會各層人民的對祖國的美好期盼。能夠在枯燥且高壓的工作學習之余活躍人們的聊天氣氛,讓人們的溝通不再枯燥乏味。且中文本就是圖形文字,漢字“人”不僅僅是文字,還是一個人的簡單影像。因為人的右腦負責圖案處理,左腦負責文字處理,所以“人”字表情包能夠讓人們產生兩次記憶的機會,時的記憶更加深刻。“人”表情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比如,對新認識的朋友不知該怎樣開口聊天時,先發個表情包賣個萌,對方也回你一張,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又如在惹朋友生氣后,再多幾句道歉的話總會讓人覺得敷衍了事討人厭,而一張可憐兮兮的表情包則能緩解緊張的氣氛。
3.2“人”表情包形式
人字表情包可分為靜態圖片和GIF動圖兩種形式,每個局部既具有個性、富于變化,有和諧統一,完整有序。靜態圖片的呈現刪掉了不必要的多余細節,使得內容更加的簡潔易懂。GIF動圖更具有戲劇性,以敘述一個動作的方式,生動的展現表情包的情感張力。
四、結語
在“人”表情包制作的過程中,遵循形式與內容統一原則、整體強化布局原則、色彩原則等表情包設計的設計原則,注重傳達精神特質與文化特性,從而使表情包富有生機。
作者簡介:
曾一峰(1999-)男,漢族,江蘇南京人,2018級本科學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邵婕,女,藝術與設計學院講師,網絡媒體視覺研究。
基金項目: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三小項目(2019YBYS2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