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 馬廣超
一、 引言
燒結生產的歷史已經有一個多世紀了,眾所周知,在燒結過程中將混合料溫預熱到“露點”溫度以上,就可以顯著的減少料層中水汽冷凝形成的過濕現象,從而可以降低過濕層對氣流的阻力,改善料層的透氣性,使抽過料層的空氣量增加,為料層內的熱交換創造良好的條件,燃燒速度加快,燃燒帶厚度減薄,熔融物的冷卻速度加快,阻力減小。目前,我部使用的預熱混合料方法是:返礦預熱和生石灰預熱。本文介紹采用煉鋼紅泥(紅泥中主要為煉鋼轉爐除塵灰)進行生石灰消化對生產現場存在的問題的改進。
二、 背景概述
隨著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越來越高,燒結生產在資源、環保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部于2014年改造為200㎡燒結機,亦采用三級生石灰消化器,該消化器噴頭堵塞嚴重、生石灰消化不均勻,下料口宜出現球狀生石灰塊,導致生石灰配料不穩定,設備故障率極高,造成燒結混合水分不穩定,從而引起燒結礦強度差,堿波動大。為降低能源消耗節約成本,減少乃至杜絕廢物外排,建設成綠色工廠,穩定燒結礦轉鼓強度、提高燒結礦質量,我部去除三級生石灰消化器,改造為使用紅泥代替部分水對生石灰進行預消化(即一級消化器)。
1、使用紅泥進行生石灰消化的益處:
1.1廢物利用,節約能源。生石灰充分消化需要適當的水量,一般加水量為0.3~0.35t/t生石灰,這樣用紅泥是生石灰消化,每噸生石灰可節約水量0.2~0.25t。
1.2 提高混合料品位,及微量元素含量。紅泥大約中70%為水,其余30%為氧化鐵皮及硅、鈣、鎂等微量元素,氧化鐵皮能提高品位,硅、鎂等微量元素有利于高爐煉鐵的操作。
1.3 提高紅泥溫度,增強生石灰活性度,提高了生石灰的消化速度,在皮帶有限的運輸距離內,使生石灰消化得更完全。一次混合機物料混合均勻,提高混合機造球率。
2、使用紅泥進行生石灰消化給生產帶來的困難:
2.1從煉鋼長距離輸送紅泥進入紅泥池后,紅泥溫度降低。
2.2紅泥中有時會有雜物,造成管道、水泵經常性堵塞,紅泥泵故障率增加。
2.3從紅泥池中用紅泥泵打入消化器時,紅泥壓力大,不利于生石灰消化,而且污染消化器周邊環境,增加崗位人員勞動強度。
基于以上因素,設計了本系統。該系統由兩部分組成:蒸汽換熱裝置與減壓、過濾、流量調整裝置。
3、系統設計
3.1蒸汽換熱裝置組成及工作原理
生石灰要進行充分消化要加適當水量,根據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水溫由20℃提高到100℃,生石灰活性度有210mL提高到380mL,生石灰單獨消化時,不同水溫與消化時間關系:水溫在20℃時,生石灰消化時間為6分鐘;水溫達到80℃時,生石灰消化時間為0.83分鐘。可見水溫越高生石灰消化時間越短,生石灰充分消化能發出大量熱量,混合在混合料中能提高料溫有利于成球。由于我部生產場地限制,生石灰配料系統距離一次混合機較近,生石灰需在所以設計了蒸汽換熱裝置,經過長時間的生產實踐該換熱系統能使紅泥溫度提高至80℃,生石灰在進入一次混合機前已充分消化,一次混合機加水穩定,造球效果提高,燒結料層透氣性良好,燒結礦質量穩定。
蒸汽換熱裝置由兩個換熱罐串聯組成,換熱罐中間由直徑100mm無縫鋼管連接,換熱罐內部安裝螺旋狀管道(直徑20mm),換熱罐一側連接煉鋼紅泥管道,另一換熱罐設計泄壓管道(通往紅泥池)與溢流管道(通往紅泥過濾裝置),加熱罐底部安裝紅泥排污閥門。
從煉鋼紅泥池輸送紅泥由紅泥進口管道進入兩個換熱罐中,蒸汽由頂部蒸汽管道進入換熱罐,蒸汽管道在換熱罐內為螺旋狀,以增加加熱面積,提高紅泥溫度;當換熱罐中壓力過大時由泄壓管道進行泄壓;底部閥門用來控制換熱罐中紅泥總量。當紅泥經過換熱罐加熱后由溢流管進入紅泥減壓、過濾裝置。
3.2減壓、過濾、流量調整裝置
由于從紅泥池中用紅泥泵直接把紅泥輸送進消化器,紅泥壓力過大造成浪費、污染周邊環境,紅泥中雜物有可能堵塞紅泥管道,不利于流量控制。為了控制生石灰消化器的合適配加紅泥量,避免生石灰加紅泥過多或不足,引起混合料水分的波動,提高生石灰的消化效果,故設計此裝置。該裝置由單個紅泥罐及內部L型過濾網、頂部連接換熱裝置管道、底部排污閥以及電磁流量計、電動調節閥和切斷閥。電磁流量計、電動調節閥使操作人員可在控制室內對加紅泥量進行監控調整,可保證及時切斷紅泥,避免生產事故。
該系統工作原理:換熱罐中經加熱的紅泥由管道進入減壓罐,經過篦子過濾紅泥中雜物進入減壓罐另一側,由電動調節閥控制紅泥量,經管道進入生石灰消化器。過濾出的雜物由底部排污閥排出。
4、系統改造后的使用效果
此次改造涉及到了工藝、設備等方面的改造,整體水平得到了提升。紅泥經過減壓、過濾、流量控制裝置,能有效的減小紅泥壓力、清除紅泥中雜物、控制紅泥流量,便于控制,降低崗位操作人員以及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配料室內環境得到了改善。改造后采用的換熱裝置,能提高紅泥溫度至80℃左右,使生石灰得到充分消化,混合料溫度提高5℃-10 ℃ ,強化了制粒造球,減少了燒結礦白點的產生,提高燒結礦成品率。我部近4個月內燒結礦指標與改造前指標如下:轉鼓強度由76.84提高至77.13,堿度穩定率由提高1%,出礦率由84.5%提高至86.6%,溶劑單耗由177Kg降低至166.5Kg。
參考文獻:
[1]張天啟,《燒結技能知識》,冶金工業出版社,2012.
[2]周傳典,《高爐煉鐵生產技術手冊》冶金工業出版社,2005.
[3]薛俊虎,《燒結生產技能知識問答》,冶金工業出版社,2005.
[4]王悅祥,《球團礦與燒結生產》,冶金工業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武安工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