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正處青春期向成年期過渡的階段,他們對新生事物的各種因素都比較敏感,心理尚未完全發展成熟,受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以及社會身份的陡然轉變,大學生情緒容易波動、行為沖動,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因此,大學生須了解常見的情緒困擾情緒,及時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提出了加強情緒管理的方法,旨在提高大學生調節情緒能力和控制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情緒管理;困擾
心理學家讓幾個4歲孩子待在一間房子里,給他們每人一塊軟糖,告訴他們若堅持二十分鐘不吃掉這塊軟糖,就能再獲得一塊軟糖。在漫長的等待中,有些孩子控制不住自己想吃糖果的欲望將軟糖吃掉;有些孩子控制住自己,獲得了第二塊軟糖的獎勵。這些具有強大自控能力的孩子,在長大后面對任何事物都能將目光放長遠,能夠等待而不急于實現,這就是著名的“軟糖實驗”。可見,一個人的情緒控制能力影響著他未來的成長。大學生正處于情緒管理的敏感時期,受一些外部因素影響,大學生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從而產生沖動行為和心理健康問題。因此,了解并掌握一些常見的情緒困擾及調節方式,有助于大學生更好的成長。
1 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表現及存在原因
情緒困擾是一種心理狀態。由于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能力不夠成熟,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容易產生情緒困擾,有些人甚至可能會有沉重的心理負擔,這將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整體發展。
1.1 焦慮
過度焦慮是大學生主觀上對未來事件的過度反應,也可能伴有心煩,緊張和恐懼等情緒。致使大學生焦慮的大多數原因來自社會,學校和個人。當前,社會各界的競爭越來越大,大學生的身心難免會受到影響,容易產生焦慮。例如,身邊的同學就有每當大型考試前就會出現焦慮、緊張不安的情緒,擔心自己會發揮不好,做不完試卷、發生突發狀況等。
1.2 抑郁
抑郁癥也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情緒障礙。抑郁癥最典型的癥狀表現是情緒持續的低落,悲觀、厭世等表現。一些學生由于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難以將精力集中在學習,導致掛科;或因為不會處理人際關系,與同學發生沖突;失戀等導致情緒低沉、思維遲鈍,對事物失去興致等。事實上,抑郁癥的出現也表明,當代大學生抗挫能力較弱,而且抵抗壓力的能力也不強。
1.3 沖動
沖動是一種心理現象,多指人的情緒較為強烈,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沖動是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境。例如性格暴躁、亂發脾氣、行為偏執、聽不進正確意見等。
2 提高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對策分析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大學生必須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見情緒,并且學會接納處理情緒。高校工作者應加強關注情緒調節能力差的學生,通過開展選修課和講座等途徑加強情緒知識的滲透,讓學生意識到及時調節情緒對他們自己學習、生活的重要性。
2.1引導大學生掌握排解不良情緒的能力
學會合理控制情緒,正確發泄、排解不良情緒不僅可以維持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它還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控制情緒的能力。每個人都會經歷負面情緒,但很多人在發泄消極情緒時沒有科學合理性,導致嚴重了后果。在正常情況下,發泄不良情緒的方法主要包括寫日記,將不開心的事記錄下來,進行文字發泄;或通過與朋友傾訴,進食甜品等排解負面情緒。這些方法善于發泄情緒,且不會傷害他人。
2.2 強化大學生情緒管理意識
面對大學生共同的情緒困擾,學校應該高度重視。雖然高校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但大多數學生礙于他人的眼光而不選擇咨詢。因此,高校可以開設“情緒管理”相關課程,可以增大受眾群體。在設置情感課程時,課程體系必須具備科學性、針對不同年級應有不同的側重點,例如對于大一和大二的學生,可以專注于人際情感的管理和調整。針對大三和大四的學生,可以關注就業壓力調節等,且課程形式要以學生個人案例分析為主,注重實踐,讓學生自主參與課程,真正掌握如何有效調節情緒。
2.3開展特殊對象網絡深度交流
大學生在四年的求學生涯中,出現情緒困擾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對大多數大學生而言,情緒困擾完全可以在自我調節下化解,此類學生的消極情緒疏導僅需做好一般性工作即可。而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社會適應能力相對差的、身體出現較重疾病的特殊群體,則需要輔導員、心理咨詢人員高度重視,并借助新媒體落實好深度交流。在消極情緒疏導中,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交流本身就是一種心理釋壓,對他們更快地走出情緒困擾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傳統的交流以面對面為主,學生難免會產生局促感,很多心里話未必說得出口,如果輔導員或者心理咨詢人員借助微信、微博等自媒體與學生進行匿名交流,則可以消除溝通障礙,還可能把交流引向深入。這樣,才能準確把握學生產生消極情緒的真實原因,從而量身定制解決方案。
3 總結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大學,大學生面臨一系列適應大學生活,學習專業知識,調節人際關系,戀愛,就業等問題。因此,高校應重視大學生的情感管理教育,加強對大學生調節情緒能力的培養,引導大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得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同時,大學生必須轉變觀念,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憂慮,正確評價自己,過上健康的生活。
參考文獻
[1]賴練.淺析情緒管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與運用[J].高校輔導員,2014(02):61-65.
[2]劉曉峰.情緒管理的內涵及其研究現狀[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2013,39(06):141-146.
[3]羅金艷.情緒管理能力訓練的團體輔導干預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3(01):72-74+106.
[4]馬向真,王章瑩.論情緒管理的概念界定[J].東南大學學報,2012,14(04):58-61+127.
[5]周靜.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調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2(09):48-50.
[6]趙俊萍.論當代大學生的情緒管理[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8,26(04):13-15.
[7]許若蘭.論大學生情緒管理和情緒教育[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116-118.
作者簡介:
王若涵;性別:女;出生年月:1994年7月;籍貫:新疆 民族:漢; 最高學歷:碩士在讀;目前職稱:;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