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核心素養應逐漸成為中小學教育中的一個熱頻詞匯,如何通過一系列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的重點。對于語文教學而言,語文核心素養是指以語文能力為基礎的基本素養,不僅包含學生對于語文的認知、了解和知識儲備還包含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養成,而這些素養也能夠在長期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養成,并且有所提高。
一、應用問題導學,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對于一篇語文閱讀而言,學生要想對其有一個整體、全面的了解,就必須要對課文的基本知識進行發問,以幫助學生詳細了解文章寫作的背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給學生簡單介紹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但是這樣對于學生了解文章寫作的背景幫助非常小,不能達到拓寬學生知識面的目的,進而影響學生的素養和基本學習能力的養成。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通過趣味性的問答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線索來對當時文章寫作的背景進行有效的思考和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基本素養。
例如,教師在講解《嫦娥奔月》時,教師應該針對該文章提出相應的問題,“嫦娥是誰?她為什么要飛往月亮?”于是學生就會對此做熱烈的探討,如嫦娥是西游記中的仙人,是神話故事中的任務,而且嫦娥非常漂亮,有玉兔做伴等。教師對學生的探討結果做簡要總結,并對嫦娥的來歷和嫦娥奔月的創作背景作詳細的介紹,而且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提問:“目前,同學們如果想飛往月球,需要乘坐什么前往,月球上有什么?”教師需要通過教學視頻向同學們講述我國航天飛船和探月計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且引導學生在課外時間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查詢。
二、利用生活資源,促進學生素養的多元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否定語文學習的標準教學方法和標準答案,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人對于文章閱讀所產生的情感是不一樣的,而且沒有人的思想可以替代文章作者的思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語文權威和固定答案、固定模式對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危害。新課程改革更加重視語文學習的多元性,并且強調語文學習的多樣性,尊重每個個體對于事物的不同見解,即不論是看似正確的答案還是看似離奇或者偏頗的答案,都是可以接受的。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閱讀的不同見解,其閱讀能力以及語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學生不斷地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例如,教師在進行《北大荒的秋天》這一文章教學時,使用文中所敘述的“銀灰、血紅、絳紫和橘黃”來形容云朵的五彩斑斕,但是當學生讀完該課文時,卻說五彩斑斕應該有多種顏色,比如綠色、藍色、黃色等等,這些顏色也許不是文章原作者所認為的顏色,但是學生認為的顏色也沒有錯誤,學生在后期的語文作文寫作時,也可能會采用五彩斑斕來形容其所認為的多種色彩,這樣學生也就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完成了對一些生僻詞的理解和應用。
三、開展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知識積累成效
由于語文閱讀課堂時間有限,而且根據學生學習的記憶曲線,若短時間內學生不進行相關內容的應用和復習,就會出現遺忘的現象。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安排其他相應的教學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用這些語言和寫作方法,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進而促使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教授《推敲》一文時,在教師對文章進行全文講解以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這篇文章想要我們了解什么道理?”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對此進行回答,即做任何事和說任何話都需要進行詳細的推敲和思考。接下來,教師為了加大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理解,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課堂實踐活動,教師可以提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析,如:小明同學今天上學遲到了,就跟老師承認錯誤,說老師我對不起你!請問這段話有誤嗎?是否能夠經得起推敲?學生進行分析后發現,小明同學雖然遲到了,但是說“對不起老師”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通過這樣的對話,學生對于推敲的理解也進一步加深了,而且其學習能力和語言綜合能力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四、轉換角度引導,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對于學生而言,其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一樣重要,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通過轉換思維方式和思維角度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進而多方位地對所學到的知識和內容進行思考,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切實達到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教師就必須要不斷地加強對自身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轉變以及引導方式。
例如,在教師講授《自相矛盾》一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如果你當時在現場,你應該如何回答才能夠在談話中避免尷尬局面的出現?”該問題就屬于發散性問題,沒有正確答案,這樣學生在回答時,就需要一定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夠提出令老師滿意的答案。于是,學生在經過激烈的討論后就會提出以下答案,如“矛盾是沒有可比性的,所以即使在現場也無法給出令人不尷尬的答案”。這時,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如:“當兩個人爭吵時,你感覺會很難回答對方或者不論怎么回答都會令人感到尷尬時,就可以去從別的角度進行分析和討論,這樣既可以避免尷尬,也可以巧妙地化解矛盾,使對方信服。”這樣學生就會回答道:“我無法直接回答你的問題,不過咱們可以一起來驗證你的回答是否正確。”通過這樣的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就會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
綜上所述,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新課改下提升中小學學生語文素質的主要目標,同時也是中小學學生提升綜合能力和素質的主要方法及途徑。核心素養主要包含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以及其他各種能力,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一定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配合趣味性問題、教學活動和課外實踐等來幫助學生實現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身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