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芮
摘 要:有關“把”字句分類的研究已經頗有成果,不論是從表層結構還是深層結構的關系分類,國內外學者已經做了一些探索,但或多或少存在著局限性,大多是根據主觀想法來判斷。本文從“把”字句的原型性出發,把“把”字句分為典型類的“把”字句和非典型類的“把”字句。
關鍵詞:“把”字句;典型類;非典型類;語義特征;結構構成
“把”字句一直是漢語研究的熱點,對“把”字句的分類,有學者曾做過詳細研究,從結構上,崔希亮將它分為17類;從與動詞搭配上,邵敬敏(2007)將其分為動補類、狀中類;從位移圖式上,張旺熹將其分為系聯圖式、等值圖式、變化圖式和結果圖式。但從“把”字句原型性來劃分的研究較少,施春宏曾對“把”字句的邊緣性做過分析,但未對其典型類和非典型類“把”字句的構成和語義特征做詳細論述,本文在此研究的基礎上,詳細論述“把”字句的典型類和非典型類。
一、“把”字句的概念
“把”字句是指一句話的謂語部分帶有由介詞“把”構成的介詞短語做狀語的動詞謂語句。“把”字句一般包括四個要素,分別是補語、賓語、狀語和表狀態“了、著、過”等;總結其句式結構為:S+把O(adv)+V(R),( )表示動詞前后可能出現的成分,R可和adv同時出現,也可單獨出現,V前面是狀語,后面的R可以是補語、賓語,也可以是動態助詞。
二、“把”字句的分類
(一)典型類“把”字句
根據“把”字句的定義,將其句式總結為“S把O+VR”,其中“S”是主語,“O”是賓語,“VR”是謂詞性結構。在這樣的結構內,只有符合以下特征,才能稱之為典型類的“把”字句。首先,“VR可以表示單一的述補關系,也可表示包含述補關系的謂詞性結構”;“V是動態動詞,對O產生某種作用,R是形容詞、介詞性成分或不及物動詞”;其次,“V和R代表兩個子事件,他們之間是致使關系”;最后,“S”是整個“把”字句的致事,它對“O”發出動作,產生作用。
(二)非典型類“把”字句
非典型類的“把”字句主要指主語、賓語、述語等相比較,典型類“把”字句不同。如:把個鳳丫頭病了。
三、典型類“把”字句的構成及語義特征
(一)典型類“把”字句的主語和述語
典型類“把”字句的主語,必須是名詞性成分,也可省略,語義上表施事。如:我把飯吃光了。典型類的“把”字句的述語是動態動詞,所謂的動態動詞是根據郭銳的研究來劃分的。如:貓咪把我的手臂抓破了。
(二)典型類“把”字句的賓語和補語
這里所說的賓語是“把”字后面的賓語,在“VP”這個結構中的“P”只能是“補語或述補短語”。典型類“把”字句的補語即謂語動詞后接的補語,它表示對賓語產生的一種狀態,可以由結果補語、趨向補語充當。
(三)典型類“把”字句的語義特征
典型類“把”字句的語義可以概括為致事通過某種方式對役事施加致使性影響并使影響的結果得到凸顯,語義焦點在整個謂詞性結構上。如:我把腳扭傷了。
四、非典型類“把”字句的構成及語義特征
(一)非典型類“把”字句的主語和述語
非典型類“把”字句的主語可以是謂詞性成分,也可以是受事。非典型類“把”字句的述語有五種:一是靜態動詞,如,把菜餿了;二是動詞的重疊式;三是單個動詞;四是熟語;五是不完整的話語。上述幾種這里說成非典型,是因為其語義重心在動詞上,也不符合“把”字句結構。
(二)非典型類“把”字句的補語和賓語
非典型類的“把”字句,補語是說明動作的狀態。如:把稿子讀一遍。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無補語的情況,如:把飯吃了,句子的語義焦點也在動詞上。非典型類“把”字句的賓語,是在賓語前面加“個”的形式,這是“一個某某”的省略。
(三)非典型類“把”字句的語義特征
不論是典型類還是非典型類的“把”字句,其語義焦點都在謂詞性結構上,但通過分析,可以得出,典型類的語義重心在補語上,重在說明一種動作對致事造成的一種影響或結果,非典型類的“把”字句,語義焦點在“把”字句的動詞上。
五、結束語
通過對典型類和非典型類“把”字句的主語、述語、賓語、補語及語義特征的討論,可以看出,典型類“把”字句和非典型類“把”字句的明顯區別,以“把”字句的原型性為研究依據,就使得典型類“把”字句有所支撐,其余的“把”字句就是非典型類的。這樣的方式突破了單純從結構、語義和語用研究的限制,打破了語言研究的主觀性,從客觀角度研究,探本溯源地進行分類,更符合語言研究的實質,使“把”字句的分類標準變得更加科學。
參考文獻:
[1] 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語義問題[J]. 世界漢語教學,1995(03).12-21
[2] 邵敬敏.漢語語法的立體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3] 張旺熹.“把”字句的位移圖式[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03).1-10.
[4] 施春宏.從句式群看“把”字句及相關句式的語法意義[J]. 世界漢語教學,2010(03).291-309
[5] 宋玉柱.關于“把”字句的兩個問題[J].語文研究,1981(0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