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琴 王珊



摘 要:某油區位于鄂爾多斯盆地西部,在構造位置上橫跨天環凹陷和伊陜斜坡兩大構造單元。該地區長2儲層整體構造較協調,為湖泊三角洲平原亞相沉積,主要為碎屑巖的成巖作用。在巖心資料和測井數據統計的基礎上,通過定量計算該地區長2 儲層的滲透率變異系數、突進系數和級差等參數,對儲層的層內、層間及平面非均質性進行了研究。綜合分析認為,該地區長2儲層為中等非均質性儲層。
關鍵詞:非均質性;儲層;鄂爾多斯盆地
1 緒論
在油氣勘探與開發過程中,儲層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針對儲層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油氣勘探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儲層的非均質性影響油氣的聚集,生油條件、封蓋條件及圈閉條件相似,巖性、粒度等也相近的不同砂巖油氣藏,含油氣性會有很大差別。儲層非均質性與其形成的沉積環境密切相關,也影響其儲油性和滲透性,因此,在油氣勘探和開發過程中,對儲層進行精細解剖的儲層非均質性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2 該區長2儲層宏觀非均質性研究
2.1 層內非均質性
層內非均質性是直接影響和控制注水開發過程中單砂體層內水淹厚度波及系數的內在原因,是生產過程中引起層內矛盾的關鍵地質因素。該區長2 儲層的層內非質性有以下特征:
2.1.1 粒度韻律特征
通過該油區長2儲層測井曲線特征分析,發現研究區層內韻律性都非常明顯,主要有以下幾種韻律模式:
①正韻律:自下而上顆粒粒度由粗變細。主要為分流河道、河道砂壩和河道沉積;
②反韻律:自下而上顆粒粒度由細變粗。主要為分流河道沉積;
③復合韻律:以上兩種韻律的組合。該區長2儲層粒度韻律以正韻律為主,因此,注入水縱向波及厚度與開發效果均較差。
2.1.2 滲透率韻律特征
該地區長2儲層屬分流河道砂體,在垂向上主要為粒度下粗上細的正韻律,砂體內部多數情況下由幾個正韻律段疊加,自然電位曲線形態主要為箱形,滲透率表現出自下而上變小的特征。天然堤主要發育小型正韻律,決口扇為間斷正韻律,沼澤為復合韻律。
2.1.3 滲透率的非均質程度
該地區長2 儲層巖石類型主要為中—細粒巖屑長石砂巖和長石砂巖。根據研究區30多口井1000多個巖心物性分析數據統計得出,長2儲層中分流河道砂體的孔隙度主要為15.0%~19.0%,滲透率為1.0~32.5 mD,儲集物性較好;天然堤砂體的孔隙度主要為12.0%~16.0%,滲透率為1.0~10.0 mD,儲集物性差—中等;決口扇和沼澤砂體的孔隙度主要為8.0%~13.0%,滲透率為1.0~5.0 mD,儲集物性差。
儲層內滲透率垂向上的變化和差異程度能直觀反映儲層的好壞,是研究非均質性的關鍵參數。對該地區38 口井長2 儲層各微相砂體的滲透率值進行統計后,分別運用下列公式:
(1)
(2)
(3)
計算出各微相的變異系數(VK)、突進系數(TK)和級差(JK)(表2-1)。研究中統計分析了長2儲層各小層層內滲透率的差異性,計算了各小層滲透率的級差、突進系數、變異系數(見表2-1)。
從統計結果的對比可以直觀地看出:長2 儲層各沉積微相砂體中,通過對該地區92口井長2 儲層3個砂層組層內非均質性參數的統計與計算得出,長21、長22和長23砂層組滲透率的變異系數均小于0.5,突進系數均小于3.0,級差均小于7.0。綜合評價長2 儲層3 個砂層組的層內非均質性均較弱,但相比之下,長23砂層組層內非均質性較弱,長21砂層組中等,長22砂層組較強。
2.2 層間非均質性特征
層間非均質性反映了儲層或砂體之間儲油物性和滲透性等方面的差異,它是注水開發油田造成開發過程中層間矛盾的內在原因。
區域沉積背景和該背景下的具體沉積環境及沉積方式是影響層間非均質性的地質因素,本研究通過分析沉積的旋回性,來掌握砂體在剖面上的發育與分布,從而研究層間非均質差異性。本次研究分別統計了該油區長2儲層的分層系數、垂向砂巖密度參數,以掌握砂層的發育與分布規律。
分層系數是指某層段內砂層的層數,常用平均單井鉆遇率表示。單砂體平均厚度越小,非均質越強,反之,均質程度越好。砂巖密度也稱砂地比,是指剖面上砂巖累計總厚度與地層總厚度之比。砂巖密度越大,表明砂體縱向連通性越好。根據該地區88口井的測井資料統計(表2-2)得出,長21與長22砂層組的分層系數大于3,長23砂層組小于2,反映從長23砂層組到長22、長21砂層組沉積環境的變化,單砂層的沉積增多。長22砂層組的分層系數最大,這與上述長22砂層組層內非均質性較強的結論相符。長22和長23砂層組的砂巖密度大于50%,長21砂層組為40%~50%,表明長22和長23砂層組砂體的連通性好于長21砂層組。
2.3 平面非均質性
該地區長2儲層的儲集物性在平面上變化較大,孔隙度為8.0%~19.0%,平均為10.5%;滲透率為1.0~32.5 mD,平均為16.8 mD;變異系數為0.01~3.23,突進系數為1.01~7.43,級差為1.01~93.00,具有較強的平面非均質性。以長22砂層組砂巖滲透率平面分布為例,與物源方向相同的沉積相帶的砂體連通性較好,物性變化較小;而與物源方向垂直的砂體連續性差,連通性也差,物性變化大。
3 結論
①為了進一步挖掘該地區長2油藏的開發潛力,必須對該區儲層的非均質性進行詳細研究;②該地區長2儲層整體構造較協調,為湖泊三角洲平原亞相沉積,主要為碎屑巖的成巖作用;③該地區長2儲層整體上為中等非均質性儲層。各砂層組的層內非均質性均較弱,其中長22砂層組的層內非均質性相對較強;縱向上從長23砂層組到長21砂層組單砂體和隔層沉積增多,層間非均質性較強。該地區長2儲層的各微相砂體中,強水流環境下的分流河道砂體非均質性較弱,而天然堤、決口扇和沼澤砂體的非均質性較強。長2儲層砂體平面上的展布和物性變化較大,平面非均質性特征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