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 孫道軍
摘要:結合實際,以復合襯砌防水施工技術為研究對象,分析在山嶺隧道施工過程中該技術的應用,首先詳細解析山嶺隧道防水內容,其次在闡述復合式襯砌施工要點和結構層的基礎上,詳細對該技術的應用要點進行討論,希望分析后可以給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山嶺隧道;復合襯砌;防水施工;技術應用
在隧道建設施工過程中,質量問題始終是核心和重點,隧道防水工程也是隧道工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由于現場施工情況復雜,施工人員較多,各項管理工作繁瑣,因此,有限的人力資源不能及時協調各方問題。但是,如果對工程的關鍵環節進行把握,可以有效保持隧道建設施工的質量。通過實施相應的對策對隧道施工問題進行集中整治、綜合治理,可以有效提高隧道的安全性能,避免質量問題的出現。盡管如此,防排水問題仍是當前隧道建設項目的核心難題之一,早在我國開始實行隧道采挖項目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針對防排水問題建立專家小組,集中力量攻克難關。我國隧道的防水設置有三道防線,分別是初期支護、分體式防水層、二次襯砌并對施工縫等作出處理。由于地下水滲透能力強,如果水壓較大,可能導致防水效果差,地下水順延管道滲入隧道內部,給交通安全帶來強烈隱患。
一、 山嶺隧道防水簡述
山嶺隧道需要穿越不同地層,面對的地下水系情況復雜多變,即使是一條隧道的不同路段,地下水出露也會完全不同。當前,為了克服這一現狀,將隧道劃分成不同區域,采用“分區隔離防排水技術”。
隧道防排水系統需要做到防排結合,截堵同一的原則,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有地下水的即使治理,沒有地下水出露的要做好防范準備。隧道的防排水系統主要由防水型和排水型兩種模式,其中防水型需要承受水壓,排水型則不需要。
二、復合式襯砌防水層施工要點及防水層結構
1.防水層施工要點
1) 混凝土噴射要求: D/L≤1/6,拱頂 D/L≤1/8,如沒有達到此標準,則要進行基面處理。
2) 將先澆混凝土表面鑿毛,再把表面的松軟層和水泥等清洗干凈。由于我國隧道主要使用兩層復合式的襯砌結構,因此,在隧道開挖后,需要立即施作網噴混凝土搭建初期支護,在初期支護穩定后,鋪設防水層,再次澆筑混凝土。由于隧道開挖過程中容易遇到斷面,因此,在初期支護斷面位置的處理需要考慮到安全性和平整性。
3) 防水材料需要選擇符合行業規定標準的,在涂刷防水材料時,需要將其與基層粘結牢固,使表面平整光滑,沒有裂紋,涂刷厚度必須滿足規定標準,涂刷高度需要保持一致。
4) 復合式襯砌防水需要依賴防水層和二次襯砌混凝土進行搭建,防水層和混凝土必須同時存在。通過復合式襯砌的搭建,可以有效提升防水能力,還有較好的隔離保溫效果,增強平滑度,降低混凝土開裂的風險。
2.防水層結構
當前,由于隧道工程的地質條件、途徑地區的水文條件以及隧道使用要求,都制約防水層的選擇,最終可以發現全封閉分體式防水結構是最佳防水層。首先,既有聚酯短纖維工布充當緩沖防震作用,其次混凝土基面凹凸不平等問題也可得到克服。
隧道復合式襯砌防水層主要選擇厚度為1.5mmEVA(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防水板,這種板材防水性能強,且成本較低,可以滿足隧道施工的需求。
隧道緩沖層主要采用聚酯短纖維制成的土工布,厚度約維持在三毫米以內,每平方米重四百克,斷裂伸長率維持在80%到100%之間。這一板材抗壓能力強,延展性好,材料簡單易于鋪設,所以在緩沖層一般會選擇這一結構作為主要材料結構。
三、防水層關鍵施工點處理方式
1.噴射混凝土基面的處理
在噴射混凝土過程中,由于基面粗糙不平,可能導致鋼筋頭等外露的問題,將對防水層的鋪設帶來嚴重阻礙。所以,在噴射之前,需要對混凝土基面突出的鋼筋等進行處理。如果錨桿端在外部空氣重暴露的時間較長,則可以在末端預留5毫米,將割除的位置磨成曲面,保護防水層的安全。下圖1是處理意見的具體體現。
在進行平整度檢查時,需要注意將平整度控制在側壁5厘米、拱部7厘米的位置的范圍內,在防水層進行施工時,杜絕明水出現,一旦發現有明水,需要及時引流。如果防水層位置正好在隧道的斷面位置出,則將隧道轉彎時的陰角磨成半徑不低于五厘米的弧形即可。
2.緩沖層處理
首先需要確認緩沖層的位置,再從拱頂向兩側下垂進行鋪設,鋪設完畢后用射釘將緩沖層固定在基層位置,由于緩沖層會出現某個角度的凸起,因此,需要對突起的部位進行再次加固。射釘本身帶熱熔襯墊,襯墊墊片和防水板之間有四十厘米的間隔,具體位置布置如下圖所示:墻 80cm,2~3 個墊片/m2 ,頂部 40cm,3~4 個墊片/m2 的梅花形布置。如圖 2所示:
3.防水板的鋪設與焊接
鋪設防水板,在防水板的連接處用自粘卷材密封裝好,使用的自粘卷材寬度為200毫米。從而避免水從縫隙中深入,增強密閉性。根據本條隧道的情況,可以看出,防排水板的固定需要依靠鋼釘和機械完成。因此,在施工建設過程中,需要注意:
1) 鋪設處(固定)必須保持平整光滑的狀態,鋼釘或墊片都需要保持平整,增加后期防排水板的安裝的安全性和效率。在鋪裝防排水板的過程中,需要用鋼釘和墊塞加強固定。
2) 防排水板在接縫位置采用鋼釘固定的方法,用人為方式使防排水板始終處于平整狀態,減少因扣接問題導致的排水板翹起等現象。從現場反饋的信息來看,通過增加鋼釘和墊塞,可以有效為防排水板的后續加固工作留有空間。
拼縫位置完成后,對拼縫部位進行密封和壓實,避免出現自粘卷材和防排水板之間的縫隙或裂痕。
防水板的鋪設環節主要采取無釘熱熔的方法,首先,需要用“熱熔”將防水板粘貼在圓墊片上,然后將墊片和防水板焊接牢固,保證整塊防水板沒有任何穿孔或縫隙,防水板中線與拱頂中線之間始終處于同一位置上,并沿拱頂向拱腳、邊墻進行鋪設。具體圖示可見下圖 3 所示:
3) 在施工作業的過程中,焊接接縫位置是維系整個防水效果的關鍵性細節所在。如果兩幅防排水板的搭接寬度在一百毫米以上,允許出現-10mm的誤差。對于熱合型雙縫,一般采用負壓或充氣的方法進行接縫嚴密性測驗。如果防水板的材質為塑料,且厚度達三層以上,那么可以選擇“T”型接頭,而且在焊接的位置必須錯開,不允許出現接縫之間的重疊。焊接結束后,需要將搭接位置磨成緩角,再進行進一步拼接,避免錯臺情況的發生。
4) 還有一方面,防水板在沿隧道縱向鋪掛的長度多于本次灌注砼長度,這是由于既需要將防水板與下一循環可使用的防排水板相連接,還需要對防水板的邊緣部分進行保護,避免邊緣出現磨損等狀況。
4.防水層的防護
防水層施工操作完成,需要對防水層進行保護,避免遭受任何人為破壞。由于防水層的拱頂、側墻等位置沒有安裝保護層,因此在捆扎鋼筋的時候,需要對這幾處更重視,焊接水泥的時候,也不允許對防水層造成破壞,需要用石棉制成的水泥網隔絕焊接火花。振搗過程中,需要與防水層保持一定距離,避免因振搗產生共振造成防水層的破裂。
同理可知,開挖工作面時,爆破距離始終應保持在安全距離以上。
5. 施工縫、變形縫界面防水
施工縫、變形縫等是最容易出現滲水漏水現象的部位之一,如果沒有及時處理,防水砼也無法發揮正常效果。因此,在隧道建設中,在隧道施工縫和變形縫的位置分別安裝中埋氏橡膠止水帶、雙組份聚硫密封膏和砼界劑進行穩固。
6.界面處理
當砼界劑開始發揮作用,首先需要及時清理施工縫內壁,用高壓水槍將施工縫清洗干凈,再將表面浮漿沖刷干凈,使界面始終處于干凈平滑的狀態,待狀態穩定后,再繼續從縱向、環向施工縫內涂抹砼界面劑。
7.中埋式止水帶及背貼式止水帶施工
設計隧道縱向、環向均采用中埋式橡膠止水帶具有較高的強度,拉伸強度維持在15兆帕以上,硬度適中,為 60±5(邵氏 A 度);斷裂延伸率不低于380%;這條帶本身的構成材質、形狀、物理屬性等,都與現行《橡膠止水帶》(HG/T2288)的規定相符合。
8.嵌縫處理
隧道的拱墻部分通常采用雙組分聚密封膏,密封膏具有較好的延展性,可以承擔較大拉伸強度,而且不易變形,是一種防水性強的涂料,通過向拱墻的內墻進行嵌縫,可以每環向施工縫嵌一道。
四、 防水層薄弱點檢查及注意事項
1.薄弱點的檢查
對防水板表面的光滑度和平整度進行檢查,觀察是否有烤焦、焊穿等情況,檢查焊接縫的寬度是否保持在合理范圍,焊接縫本身是否已足夠均勻,沒有出現波形斷裂。
檢查主要采用隨機抽查的方式,在環向焊縫循環抽檢一條,縱向焊縫循環抽檢2條。在檢查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模擬水壓,可以將五號注射針和壓力表連接在一起,再用氣筒充氣,如果壓力表的數值達到0.25兆帕,則停止,在十五分鐘后,如果壓力值只有不超過百分之十的下降情況,則說明焊縫符合檢驗標準;如果壓力值下降速度過快,則需要用肥皂水檢驗焊洞的位置,如果有氣泡產生,則需要補焊。
2.注意事項
1) 現場工具、物料等需要保持在離已鋪設好的地段較遠地方,現場工作人員必須保持鞋底平滑,加強對防水層的保護,避免防水層因任何人為因素受到破壞;
2) 隧道的拱頂和側墻沒有保護層,屬于隧道安全中防范能力薄弱的環節,正在這些地方進行作業時,需要盡可能遠離防水層,在進行焊接作業時,需要采用石棉網等具有阻燃性質的材料對現場進行覆蓋,避免火花對防水板的影響。安全起見,工作現場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滅火器。
3) 擋頭板的支撐物在與防水板接觸時,為保護防水板不受人為因素損壞,需要在防水板上加一層橡皮墊層,起減震緩沖的作用。
4) 在進行襯砌的時候,需要對鋼筋頭部進行防護,避免造成鋼筋對防水板的破壞。
5) 在綁扎鋼筋的車就位前,需要在鋼筋保護層外仔加一層土工布,避免對防水板造成劃傷。6) 灌注混凝土時,振搗棒必須與防水層保持一定距離,整個澆筑過程必須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在場,一旦發生防水板劃傷,需要立刻進行修補。
五、結論
總而言之,在山嶺隧道復合襯砌防水施工過程中,想要將施工水平提高,那么在工程開展時必須要全面的了解施工地質情況,同時按照工程特點選擇針對性的施工方案,唯有如此,才能切實提高施工水平。
參考文獻:
[1]《高速公路標準化技術指南》(隧道篇 2012 年 11 月).
[2]《山區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關鍵技術》 洪開榮.
[3]《隧道施工技術》 陳小雄(人民交通出版社).
[4]《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人民交通出版社).
(作者單位:蘇交科(廣州)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