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鈺斌
摘 要:目前,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作為一個城市發展的基礎,道路工程中引入海綿城市理念,能夠進一步優化城市環境。下面文章就以道路工程為主探討海綿城市理念在其中的應用。
關鍵詞:海綿城市;城市理念;城市道路;道路工程
1 海綿城市理念
海綿城市理念在近些年融入很多城市的發展規劃與建設中,其主要機制就是,將城市建設成一塊“海綿”,實現城市吸水、儲水能力的升級,在城市各方面建設中積極構建具有儲水功能的海綿體結構,將一些季節性降水吸收存儲起來,并進行再次利用。
2 市政道路海綿建設的思路
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中,將城市劃分為若干塊管控區,首先確定管控區總的指標控制要求,然后再針對每個管控區不同的用地類型,采用不同的管控目標要求,即將指標分解。這樣就可以把基于低影響開發理念的雨水控制措施落實到用地條件或建設項目的設計要點中,作為土地開發的約束條件。主要考核指標包含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設計降雨量、年徑流污染控制率、下沉式綠地率、綠化率、透水鋪裝率等。道路系統作為海綿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海綿城市設計時,首先應滿足道路設計的基本要求。道路本身有交通服務功能,有使用的耐久性要求,海綿城市建設時不應影響其最基本的功能。然后,應按照海綿專項規劃的要求,以指標為導向,結合道路建設方案,對道路本身及項目所在地降雨特征、水文地質條件的情況進行調研,確定徑流的流向、積水點及匯水面積,因地制宜,設置海綿設施,滿足海綿規劃的指標要求。在諸多海綿措施中:透水鋪裝廣泛應用于道路人行道鋪裝;在道路側分帶寬度大于2m,且土壤下滲條件較好時,考慮設置下凹式綠地;在道路人行道外側有綠化帶時,可設置植草溝;在高架快速路、跨線橋路段,可在橋梁下立柱間設置蓄水模塊、生物滯留設施等。
3 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應用分析
3.1路面材料的選取
在現階段的市政道路建設中,瀝青材料由于具有非常好的透水性已經被廣泛應用于道路建設中。這種材料的應用主要是把雨水引導到基層指定位置,并且結合城市排水系統,優化和改進城市道路的積水問題,從而預防城市道路出現積水對道路交通造成影響。但是這種方法對雨水的回收再利用沒有產生作用,為了保證雨水能夠被回收,在市政道路建設過程中可以加入生態滯留系統,通過運用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反應,對雨水進行回收、凈化、利用。
3.2道路排水中的應用
在針對市政道路排水方面進行設計的時候,將海綿城市理念科學合理的應用其中,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市政道路排水設計的效果,而且還能增加城市綠化,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在針對市政道路進行排水設計的時候,一般會分為幾個重要的方面和環節。首先,在針對下凹式綠化帶進行設計的時候,這種特征的綠化帶主要是一種凹式淺碟形的綠化帶形狀。利用這種形狀的綠化帶,在針對雨水進行收集的時候,收集口一般會設計在綠化帶的內部。這樣不僅能夠從根本上滿足綠化帶的吸收作用和影響,而且還能夠避免對道路的強度產生惡劣影響或者是干擾。與此同時,這種設計在具體落實過程中,還能夠為雨水收集提供很多便利條件。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如果綠化帶自身出現了非常嚴重的飽和現象,那么多余的一些雨水,將會直接通過綠化帶內部的雨水口進行逐漸的排出。這種下凹式綠化帶不僅可以降低地表徑流,蓄養水分,有效的緩解及控制城市內澇災害的發生率,而且能提高城市綠地率,美化城市環境。另外,在對生態排水溝進行設計和使用時,需考慮排水溝自身的一些生態效果及可持續性,因此,在設計時,要盡可能采用一些耐水性并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植物,通過對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發展要求的響應,讓其逐漸成為一種新型排水通道。這種新型排水通道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不僅能夠強化雨水的滲入,而且還能夠促使路面的污水過濾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3.3道路結構的設計
第一,道路表面積水的排放可以通過路面縫隙進行;第二,道路結構如瀝青路面建設結構可以促使道路積水進行有效的滲透,從而流入地底層;第三,基礎土質結構可以讓道路積水進行直接滲透,從而利于積水排放。通過前兩種排放積水方式可以看到,其效果比較理想,對排水的一切基本要求都給予了充分滿足,但對于道路積水滯留以及積水滲透等功能卻沒有進行充分發揮。對此,為了使海綿城市設計更加合理,在城市道路建設過程中,對其滲透系數要進行合理設計,一般在7×10-5cm/s之上即可。但在城市道路擁堵嚴重以及道路所承受較大壓力的情況下,則還是無法使道路積水進行有效的滲透、排出。對此,在城市道路建設過程中,在對人行橫道的建設方面,混凝土以及花崗巖等建筑材料較普遍使用;同時為了保障城市道路表面的熱量,在材料的選擇方面可以選擇一些透水性較強的。城市道路建設過程中海綿城市理念的融入,可以有效保障生態環境的平衡。
3.4綠化帶設置與建設
海綿城市理念與技術形式在城市道路工程項目建設中應用時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進行道路配套綠化帶的優化設計,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其在發生降水時進行多余水分下滲與存儲的功能。首先,進行相應設計時首先必須確保道路綠化帶的面積符合海綿城市技術的要求,要結合道路橫斷面做好設計,提升道路兩側綠化帶的寬度設計科學性,從而在降水發生時通過綠化帶形成足夠的水分儲蓄環境。其次,在綠化帶的設計工作中還應根據是需要做好綠化帶結構布局,不但要根據綠化帶的蓄水需求進行植物品種的選擇,而且還應根據海綿城市蓄水需要做好綠化帶土壤結構與成分的調整,通常需要在綠化帶區域內設置好濾土層,并使用礫石等材料以提升其相應結構的滲水與儲水能力。為了提升綠化帶的降水儲存能力,還應做好其結構造型設計,使之能夠形成凹形結構,這樣才能夠使綠化帶形成滲水和存水環境。
結語
總之,在城市發展中,海綿城市理念是非常常見的城市建設理念,城市道路作為城市最大的市政交通設施網絡之一,對城市交通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城市道路工程建設中運用海綿城市技術手段對道路綠化與材料等進行優化能夠保證道路在遭遇降水時快速滲水與蓄水,提升道路安全運行能力與周圍區域水資源再利用的效力,為城市更好地進行水資源儲蓄與利用提供推動力。
參考文獻
[1]高火林.城市道路設計中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18(4).
[2]姜寧寧,康洪強.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1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