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浪
摘要:目前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逐漸從“數字校園”過渡到“智慧校園”,本文根據筆者在智慧校園的設計和實施中總結概括了智慧校園建設的認識和建設目標以及建設的三個維度,希望為智慧校園的落地實施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智慧、校園、建設
一、智慧校園的認識和建設目標
智慧校園是一個全新的概念,與所有新概念剛出現時一樣,不同的提出者有著不同的詮釋。智慧校園發展需要一個深層次的、既準確又兼顧學校建設的方方面面、可以引領智慧校園推進的定義和策略。智慧校園建設的基礎是前期數字校園的建設與發展,但相對數字校園,智慧校園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在整合度方面都有相當大的提升。
智慧校園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對校園的基礎設施、教學資源和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數字化改造而構建的信息化環境。智慧校園具有資源豐富、多種應用系統集成、相關業務高度整合等特征,其宗旨是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優化教學、教研、管理和服務等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促進師生全面發展。
二、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三個維度
第一,是通過校園網絡設施布局、機房基礎設施、教室多媒體設備、校園廣播系統、一卡通系統等方面的建設與提升,搭建智慧校園的基礎環境,滿足智慧學習、智慧教研、智慧管理及智慧服務等方面的要求,為智慧校園的全面建設打好堅實的基礎。
第二,是通過建設以平板教室、翻轉課堂、創客空間、智慧教室等功能教室為核心的智慧學習應用平臺,以校園廣播電視系統、錄播教室系統、視訊系統等為核心的智慧教研應用平臺,以協同辦公系統、物聯網控制系統、終端定位服務系統、設備空間展示系統等為核心的智慧管理應用平臺,以統一信息門戶平臺為核心的智慧服務應用平臺,從而初步建成一個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新的網絡教研、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理念為中心的智慧校園,為實現學校日常智慧化的學習、教研、管理和服務提供信息化的支撐。
第三,是通過前面兩個維度的基礎上,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建議以教學質量分析、學習過程評價分析、學生輿情分析、教師行為分析為核心的綜合應用分析平臺,加強對教育、教學過程中海量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通過建設創客空間、學科教室等功能教室,調動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充分利用前期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與其他學校的資源共享、業務協同等。從而建成以分層次教學、學生成長階梯、先進的教育教學為核心理念的智慧校園。
三、結束語
智慧校園正在我國各地火熱的建設中,還處于起步階段,智慧校園建設的目標和內容都在不斷的豐富和擴展,學校應根據自身條件,充分統籌各種資源,搭建符合學校實際的智慧應用系統平臺,實現校園各種物理設備實時動態監控,從而對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和分析,提高校園智慧化。
參考文獻:
[1]蔣家傅,鐘勇,王玉龍,李宗培,黃美儀.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園系統構建[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2).109-110.
[2]宗平,朱洪波,黃剛,許建真. 智慧校園設計方法的研究[J]. 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4)
[3]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開放教育研究.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