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都
摘 要:主要結合國外有關戀愛能力方面的研究,對他們的結果進行一定的比較和討論。
關鍵詞:戀愛能力;理論模型;初顯成人期
戀愛能力,主要是關注在戀愛的保持和增進情感的能力。如果把戀愛交往分為三個階段,戀愛前的追求階段,戀愛階段,以及最后的分手或者婚姻階段,本文主要關注在戀愛階段,即探索具備怎樣的能力可以讓戀愛活動獲得更高的滿意度,更多的快樂,更少的傷害和爭吵,有效溝通,解決戀人之間的沖突。當然,任何能力都不是孤立的,更何況,戀愛本身就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戀,這些能力都會貫穿始終。但是,鑒于他們之間還是存在一些細微差異,為了更為細致的研究,還是做一定的限制。
1 針對青少年的戀愛能力面試(2009)
這個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領導開發的一個測試青少年(13-15歲)戀愛能力的半結構化訪談面試。
研究者將能力的概念建立在人際問題解決的社會認知模型、依附理論和情緒調節模型的基礎上,每一個模型都被確定為與社會能力相關。根據這些模式和它們的共性,他們將浪漫能力理解為以一種深思熟慮、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思考人際關系的能力,這種能力表現為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以及相應思考的能力;有能力做出決定,并采取行動,保持對自己和他人的關心和尊重,并能在情感上成功處理;以及調節情緒和自我對關系經歷的反應的能力(例如,容忍不期望的結果,抑制沉思,保持自尊,平衡個性和親密關系),所有這些功能都被認為是能力的組成部分
例如:
如果和你約會的人欺騙了你或者和別人調情,你會怎么想,怎么感覺,怎么做?
缺乏能力:我不會離開那個人,但我會哭泣,崩潰。
很強的能力:我會瘋掉,我不認為我們的關系會持續下去。我會感到失望,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如果是我真正喜歡的人,而且已經交往了一段時間,我會生氣的。如果時間再長一些,恢復起來就會更加困難。
2 RC(Romantic Competence)三因素模型。(2017)
與作者強調的早期促進健康的關系功能相一致,該研究關注初顯期成年人。
洞察力是以這樣一種方式思考自我、他人和關系的能力:
(a)意識到自己和(潛在)伴侶的需要、目標、情緒以及對他人的影響;
(b)意識到行為的原因和后果;
(c)以及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它包括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從而導致行為的改變。當人們以洞察力處理人際關系時,他們會帶著開放和好奇心,渴望理解,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對他們是正確的,并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
相互性指的是考慮自我和他人的需求,并試圖最大化兩者的結果。在實踐中,這意味著采取行動時考慮到雙方的需要,傳達出這兩種需要都很重要,并確保雙方的需要都得到滿足。當關系是相互的時候,雙方都會感到被尊重和關心。
情緒調節是調節情緒的能力,以響應關系相關的經驗。在實踐中,如果一個人正在進行健康的情緒調節,他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適應性地表達它們,忍受不舒服的感覺,并正確地看待事情。
3 七因素模型(2019)
在制作這個量表時,作者提出的概念框架由7個領域組成:
“觀點采取”意味著有能力反思以前的積極或消極的相互作用,看得見,并在作出決定時考慮其他觀點。洞察未來的能力與人際關系的質量有關。
“情緒調節”的領域是指個體影響他們所擁有的情緒的過程,他們何時擁有這些情緒,以及他們如何體驗和表達這些情緒。
羅斯巴特和貝茨(2006)將氣質定義為個人對激發情緒的情況在反應和自律方面的差異。
解決沖突的技巧包括有能力處理和討論問題,冷靜地談判并達成相互同意的解決方案。
“避免親密關系”領域之所以包括在我們的文書中,是因為它與依附理論有關。從伴侶那里尋求聯系和親密的人和安全依戀的人報告了更高的關系滿意度。與尋求親密聯系在一起的是原諒的意愿。研究人員發現,給予和被原諒與更高的婚姻質量有關。
“浪漫吸引力”的范圍涉及到一個人吸引潛在約會對象的感知能力。
最后,“關系控制點”領域指的是一個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戀愛關系中取得成功。
總結
我們可以發現,由最初的2009年的戀愛能力訪談時相對復雜的能力定義描述和概念,到2017年的戀愛能力的相對清晰的三因素結構模型,實際這是在戀愛能力的理論模型上一個重要的跨步,也是筆者認為更貼合實際戀愛活動和戀愛心理的理論模型。但是筆者認為,七因素模型中的氣質,避免親密關系,這屬于人的一種固有屬性,而不是能力。而其他的五項當中,實際上筆者認為與四因素模型,有很大的重合度。比如沖突解決能力和觀點采擇,對應四因素模型中的相互性。
所以,筆者認為,四因素模型是目前為止戀愛能力理論模型中,比較合理的一個。但是,筆者認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問題,比如是否可以在某些因素中更為細化?且視角是否能夠從現實中戀愛男女之間的問題出發,從這些問題中再反推出一些能力,結合已有的四因素模型,提出一個更為現實可行的理論結構。
參考文獻
[1]Joanne Davila,Jonathan Mattanah,Vickie Bhatia,(2017)Romantic competence,healthy relationship functioning,and well-being in emerging adults,Personal Relationships,24(2017),162–184.
[2]Joanne Davila,Sara J.Steinbergb,Melissa Ramsay Millera,(2009)Assessing romantic competence in adolescence:The Romantic Competence Interview,Journal of Adolescence 32(2009)55–75.
[3]Anthony J.Faber,Eu Gene Chin,Victor R.Wilburn,Shahrokh M.Shafaie,(2019)Measuring Romantic Competence in Young Adults:The Inventory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 Competence,Interpersona,2019,Vol.13(1),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