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歸納和研究未來主義的歷史與發展,對未來主義繪畫、設計等多個領域進行分析,分析未來主義對現代版式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未來主義;版式設計;自由排版
一、未來主義的背景
在20世紀初期,西方開始新興一種新藝術思潮,稱為未來主義。它誕生的標志是意大利作家、思想家馬里內蒂在法國刊物上發表了《未來主義宣言》。
20世紀初的意大利未來主義代表了現代、青春、叛逆。靈感來自現代元素—工業城市、機器、速度及飛行技術,其追隨者推崇創新與顛覆。未來主義最初以詩歌開始,宣言、自由體詩歌、小說、期刊等都是至關重要的理念傳播方式,然而未來主義在視覺與表演藝術、政治、甚至廣告領域得到更快的發展。這種對傳統行為的沉迷被未來派稱為“過去主義”,嗤之以鼻,但他們對戰爭大肆宣揚,并且受到戰爭的啟發,隨后出現許多歌頌戰爭的作品。
二、未來主義的發展與過渡
未來主義最初發生在俄國。標志俄國未來主義的誕生是馬里內蒂先后于1910年、1914年前往俄羅斯,宣傳他的思想。未來主義在俄羅斯比在意大利更具有社會和政治上的革命性。
以莫斯科為核心,以一群詩人、藝術家組成的“基里亞小組”為代表。他們創作和出版了一系列的書籍,內容和形式的革新無不體現對傳統書籍的抗衡。1912年12月,基里亞小組發表出版了——《給大眾品味的一記耳光》。號召創立以生動、圖像化的字體和頁面,取代傳統的文法、標點符號和印刷排版。
三、未來主義繪畫的特點及影響
未來主義藝術家嘗試以形態的瓦解、時間與空間的顛覆、動態描繪以及眼花繚亂的構圖等形式進行創作。
因為要與舊時代具象寫實的藝術做切割,未來主義的繪畫作品都非常抽象,其中的代表作來自賈科莫·巴拉的《動態中的小狗和人》這幅作品將奔跑的小狗的腿抽象成了飛速旋轉的輪子的形狀,是將不同時間線上的腿的位置連續起來,以表示運動的狀態。
翁貝特·波丘尼,意大利人,是未來主義最具代表性的畫家。波丘尼的畫作中,動感是核心要素。他的代表作《城市的上升》描繪了紅鬃烈馬的動態殘影,表現城市的運動感,充滿了非常強烈的情感。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充滿活力的自行車騎手》也非常能夠代表未來主義的創作精神,第一眼看上去,難以辨別畫面中車手的形象,只能依稀通過畫面線條的走向,來辨別車輪的痕跡。
波丘尼將不同時間點上事物的形象放在同一個畫面中。此外,他還將自己的主觀情感加入其中,將追求未來的具有前瞻性且熱烈的情感融入畫面。
四、未來主義對平面設計的影響
未來主義對平面設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版式設計上。在平面設計中,未來主義尋求的是視覺沖擊力和韻律與未來主義繪畫追求的“速度”與“力量”相一致。
在20世紀初,歐洲的版式設計依然沿襲傳統的風格,版面的編排規矩穩重,注重比例和秩序,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版式風格不能滿足20世紀工業化影響下人們的需求,直到1901年,馬里內蒂發表的《未來主義宣言》,明確否定舊的藝術形式和文化,宣揚現代文明,認同科技進展所帶來的好處,贊揚新時代的潛力與活力。馬里內蒂以生動、圖像化的字體和頁面,取代傳統的文法、標點符號和印刷排版。未來主義是藝術史上第一個以企業化的角度來操作和經營的藝術派別。
馬里內蒂出版了大量的詩歌和宣傳品,來進行未來主義風格宣傳。在版面編排上,拋棄舊有的印刷字體和版面編排的規則,采用具表現性的字體和結構,取代傳統的字體格式和版面設計。以嶄新的自由字體呈現,文字不再是單純的文字,而是作為圖像出現,是構成畫面的視覺元素,自由編排布局,不受制于任何框架的限制,自由組合,字體有大有小,粗細有別,在視覺上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弗朗哥·格里納尼,意大利未來主義平面設計的代表人物,他通過帶有動感的文字,扭曲變形的圖像來表現未來主義對速度美的追求。
如格里納尼設計的海報,背景為白色,畫面上半部分是大號黑色文字和小號紅色文字穿插排版,黑色的大字體設計視覺沖擊力很強,紅色的小說明文字像是掉落在水面的樹葉,黑色文字像是水面上的漣漪,流動性很強。畫面協下半部分是四個舞女的形象,采用了紅黃藍三種單色,對比強烈。字體的粗細、大小、形式各不相同,通過文字的扭曲變化,使文字圖像化,又增添了活力和運動感,使人物舞蹈動作的韻律感和文字的流動感相呼應。
五、未來主義在中國
20世紀初期,由于未來主義大肆宣揚戰爭的美好,其代表人物還參加法西斯戰爭,而且宣傳男權主義,所以在中國,西方的藝術思潮的傳播中關于未來主義的內容很少出現。
2009年,中國美術館舉辦“未來主義之路”百年巡回展,除了未來主義的早期的代表人物以外,還有當代受未來主義影響的藝術家們。展覽跨越百年,涵蓋設計、雕塑、海報、家具、服裝等等,全面的展示了未來主義的發展脈絡。如今,商業文化逐漸繁榮起來,追其源頭,是受到未來主義的影響,發展到現在其風格更加的貼近時代風潮,表現形式上更加豐富。
六、未來主義對我的影響
未來主義對我的影響體現在對自由版式設計的認識。
1.版心自由。自由版式設計其版心沒有固定的位置,它與古典版式的嚴格性不同,與網格設計的分割概念不同。而是根據設計中的字母和圖形內容進行自由編排設計。無疆界性打破了傳統版式設計,畫面元素可以自由排列,可以沖出版面。
2.文字圖形化。文字圖形化就是把文字進行圖形化處理,讓傳統的文字賦予活力,從而達到文字表意性與圖形直觀性的視覺效果。
文字圖形化既增強了版面的視覺沖擊力,突破常規的設計方式,利用文字與圖形的穿插、變形等手法創造出新的視覺元素;準確傳達主題,適應時代需要,降低文化差異對設計主題的理解障礙。
3.字體多變性。字體的多變不但增強畫面的視覺沖擊力,而且還能體現出畫面的流動感、速度感,文字的變化多樣,大小不一慢慢的被設計界所接受,不斷創新出新的具有生機的字體來滿足版式設計的需求。
4.解構性。解構性是自由版式設計的重要特征之一。解構性是對原始古典主義排版的支解,它使用點、線、面元素來重新組合新的圖形。當今的自由設計正試圖跨越這一界限,走向相反的方向。基于對傳統設計思想的分析和分析,試圖以一種新的、多樣化的方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乃沃.中世紀建筑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的家具設計.[J].裝飾,2004:5.
[2]余珊珊譯.未來主義的基礎宣言.吉林美術出版社,2000.
[3]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J]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張邑陽,1994年10月14日,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河北省廊坊市,省市郵編:065000,學位:碩士,職位:學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