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芮
摘 ?要:科學技術的發展迅速,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也越來越完善。人們在注重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于小學生來說,在美術課堂上,孩子們很愿意通過繪畫、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現出自己對美術的高度熱愛,課堂上的孩子們思維很活躍,這是現在小學生上美術課的普遍現象。構建高效的美術課堂,對于形成學生的創新意識、審美情趣、發展其形象思維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對于新課程下的美術教學,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美術的狀況,以及是否體驗到美術教學帶給自己的樂趣和重要性,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獲得了收獲。這就需要教師在平常對孩子的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用善于發現的眼睛發現孩子的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建和諧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氛圍,從而改善傳統的美術教學。
關鍵詞:構建;小學美術高效課堂;研究
引言
有效教學主要是指教學過程能夠給學生帶來比較愉快的心理體驗,并且能夠使教學內容吸引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師應對有效教學的理念進行一定的研究,并利用恰當的方式將其滲透于小學美術教學的全過程當中。為此,本文將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敘述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方式。
1重要性
美術具有啟發性,它發展人的聯想力、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上,要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主線,根據學生發展特征,充分挖掘教材,因材施教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創作學習活動中去。但培養創新意識是一個漫長又艱巨的過程,它的形成需要教師長期潛移默化且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如何創建有效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每個學校和美術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主要通過論述美術課堂上幾種突出新穎的教學方法,探討其應用價值。
2優化措施分析研究
2.1滲透德育教育因素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是教學中首要的培養目標。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將德育教育的內容與美術教育結合起來,深入挖掘美術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因素,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在《愛護家園》這一節的教學當中,我讓各個小組討論了以下一些問題:(1)從我們身邊的實際情況來看,環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如果環境污染繼續持續下去,將會帶來哪些嚴重的影響?(3)為了保護環境,我們應該做到哪些事情?然后,我給學生講解了一些制作海報的方法:沖突法,或者說是對比法,就是讓海報在內容上產生矛盾;聯想法,把主體進行聯想比喻;夸張法:利用幽默、夸張、特寫等表現方法來揭示作品的主題。接著,我給學生提供了油畫棒、剪刀、水彩筆、素描紙、膠棒等基本的材料,然后引導學生以“保護地球”主題,設計了一些比較有創意、有個性的海報。之后,我分別讓各個小組根據自己設計的作品來描述設計的理念。最終,通過這種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明白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2利用學科特點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
可以通過學科特點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來激發學生玩兒的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因此,要創設有趣的情景,利用多媒體豐富的現代技術,色彩豐富的畫面以及生動的聲音,使教材中靜態化的畫面變得鮮活起來,從而使學生能夠耳目一新,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將學生的多種感官調動起來,使學生的認知變得多元化,能夠從不同的渠道認識到可感事物,將知識打破時空的限制,使美術課堂變得形象富有感染力,從而讓學生變得愛學,樂學,易學。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美術方面的審美情趣,也可以使課堂變得更有效率。例如,老師可以通過《手形的聯想》這一課時,通過玩游戲的方式,在投影下,讓學生擺出各種各樣的手型,通過發揮學生強大的想象力,通過擺出的造型說出自己想象的思路,并且跟隨教師一起擺出各種造型,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開闊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在課堂上將想象中與現實實物聯系起來,做到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從起初的手模仿剪刀這一簡單的動作,到逐漸由淺入深的思考來模仿不太熟悉的實物。這一過程,體現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使得學生對于美術課堂很感興趣,可以在快樂中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
2.3優化課堂教學評價
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通常來講需要做到這幾個方面:第一,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第二,擴大評價的范圍,將評價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使教學評價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樣是在《愛護家園》這一節的教學當中,在引導學生完成小組合作討論以及作品設計之后,我馬上進行了教學評價。首先,我讓學生進行了自主評價,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以及本小組的討論情況發表意見,并由各小組的組長把這些意見匯總之后上交,以便我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接著,我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將評價的重點放在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討論的積極性等方面。最終,通過這種評價方式,使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進一步得到強化。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現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師應熟練掌握有效教學的具體方式,并不斷完善每一個教學環節,只有這樣,才能不斷促進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提升。
2.4課堂的改變和提升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美術課堂在課堂環境、科技運用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和提升。隨著素質教育的程度不斷加深,人們越加注重“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課堂環境變得更加輕松、愉悅,上課形式也不斷改變,一些多媒體設備被經常運用到課堂中,為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如,在五年級上冊《陽光下的世界》這一章節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清晨、正午、日落時雪景的變化,讓學生通過圖像識讀找出并說出其中色彩的不同,感受陽光的魅力。然后,教師可以展示莫奈的作品《麥草堆》,引導學生從構圖、色彩上分析這個作品,加強學生的審美判斷和對美術文化的理解。這不僅能活躍課堂的氛圍,而且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一章節發現陽光不僅能孕育生命,也能給世界帶來溫暖和靚麗的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創新意識是潛移默化的過程,是儲存能量的過程。小學美術傳統的教育方式有其優勢,但也容易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教師應采用分組評價、重視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感受美術創作表現的多樣性、繪畫與語言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擁有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趙紀軍等人的研究與本文研究結果相似,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俞思蕾.小學美術教學學生創新思維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36(08):58-59.
[2] ?李媛媛.中職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9,43(22):10+22.
[3] ?劉月.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21):7-8.
[4] ?王嬌.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7):210-211.
[5] ?趙紀軍.淺談小學美術課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基礎教育參考,2019,36(1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