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凱
摘 ? 要:20世紀開始,出現了眾多的科學技術,如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空間科學技術、激光技術、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此類技術統稱為“新興科學技術”。文章將“新興科學技術”具有的優勢在黨校的科技課教學中體現出來,對黨校的科技課教學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妥善解決。
關鍵詞:黨校科技課;新興科學技術;問題
文章針對我國黨校科技課“新興科學技術”教學的幾個問題,展開詳細的分析,主要圍繞“新興科學技術”在黨校科技課教學中的組織形式、教學方式、教學設計、關系維護等方面進行進一步探討。為我國黨校科技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以及“新興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1 ? ?“新興科學技術”部分是科技課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內容
1.1 ?黨校科技課教學的重點體現
將新興科學技術合理地融入黨校科技課教學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在新時代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逐漸轉變,相應的黨校領導干部應該具備能夠滿足現代化建設要求的能力,具有過硬的作風、較強的黨性、積極的思想,樹立新時代有文化、有知識的領導干部形象[1]。另一個方面,黨校的領導干部在學習新興科學技術時,能夠將科技政策與科技管理、現代科學方法論、新興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概論等教材中眾多具有實際性的問題,逐一理解,并運用到實際的管理工作中,進一步將新興科學技術具有的作用通過黨校科技課教學,全面體現出來。
1.2 ?黨校科技課教學的難點體現
由于我國科技化水平發展較快,各種新興科學技術的覆蓋領域越來越廣,這導致黨校科技課教學的目標難以確定。同時,新興科學技術的學習難度較大,理解和吸收的效果不理想。此外,資金投入較薄弱,教學實踐環節效果差。這些都是導致黨校科技課教學整體水平難以達到理想狀態的原因。基于此,如何才能將具體的教學內容、方法進行科學的設計,明確思想教育與知識教育的關系,是重中之重。
2 ? ?“新興科學技術”部分教學內容的組織應該體現的內容
根據大量的實踐證明,將新興科學技術融入黨校科技課教學中,能夠將具體的教學模式變得更加新穎、實際、多元,富有強烈的時代特征[2]。新興科學技術最主要的特點是內容新穎,黨校科技課教學主要是培養現代化的領導干部。因此,黨校應該加大對領導干部的現代化培養力度,保證領導干部能夠具備先進的思想意識,了解當前社會的發展狀況,明確我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差異。同時,黨校科技課教學還要將對領導干部自身能力提升有幫助的重要內容,作為黨校科技課教學的重點,進一步強化領導干部的科技意識,將興縣、興市、興省、興國的觀念牢牢樹立。對于我國黨校科技課教學和領導干部具備的水平和素質而言,在未來新興科技領域,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雖然黨校的領導干部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專業人才,但是在現代化科技發展的情況下,也要具備必要的現代化新興科學技術的學習、運用能力。
3 ? ?“新興科學技術”部分教學方法的設計重點
對于應用到黨校科技教學中的新興科學技術,必須具有新穎的內容、廣泛的應用領域、較寬的知識面等特點,針對大部分黨校領導干部科技化能力較低的情況,有效的解決途徑是保證具體的教學內容必須具有通俗的講解模式、科學的板書形式、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等。通俗化的講解模式,主要指在黨校科技課老師的講解下,領導干部能夠對教材中的基本內容進行全面、詳細的了解,明確了解、掌握科學技術具有的提高社會經濟發展作用。科學化的板書形式主要指黨校老師在設計教學板書時,要將具體的知識內容和信息變得新穎,吸引領導干部的注意力。將通俗化的教學模式作為基礎,使具體的知識內容條理清晰。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主要指的是,黨校聘請專業人士對領導干部進行專業知識的講解,使用電化模式進行教學。這樣能夠提升領導干部的學習積極性,將所學習的內容進一步鞏固。以上每一個教學方法在開展過程中,都要注意保持有效性、針對性,做好教學前的調查,精確選擇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3]。
4 ? ?“新興科學技術”部分的教學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知識教學之中
科技課程所屬的領域沒有包括在馬列課程之內,是一種不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課程。當人們意識到新興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影響時,不能只關注積極影響領域,還要重視消極影響方面。這樣,才能保證黨校的領導干部能夠了解“馬克思主義科學觀”的標準性和正確性。將新興科學技術融入黨校科技課教學中,能夠將具體的教學模式變得更加新穎、實際、多元,富有強烈的時代特征。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將新興科學技術部分的教學合理地融入知識教學之中,保證該項工作的價值能夠真正呈現[4]。
5 ? ?結語
根據以上對我國黨校科技課“新興科學技術”教學的幾個問題,文章展開了詳細分析,通過將新興科技技術融入我國黨校科技課教學中,將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環境優化的意識、科技強化的意識、科學技能的意識、傳播科學的精神、民族自豪感、愛國主義精神等調動起來,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鐵錚.淺析黨校科技課“新興科學技術”教學的幾個問題[J].思想教育研究,2016(12):66-68.
[2]丁大尉,李正風,胡明艷.新興技術發展的潛在風險及技術治理問題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3(6):62-70.
[3]韓源.探討黨校科技課“新興科學技術”教學的幾個問題[J].理論探討,2017(11):70-72.
[4]楊東升,羅震.新興技術商業化潛力的綜合評價研究[J].科研管理,2009(S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