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彪
摘 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見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
在推進課堂素質教育的今天,增強教學有效性的意識,注重有效教學方法與技術的運用,對于每一位教師顯得十分重要。提高課堂的時效性將有效改變目前教師和學生負擔過重而教學質量低下的現狀。現代主體教育理論為設計有效課堂提供了理論依據。當前國內外有關的學科教學、自主學習理論的成功做法和經驗更是值得借鑒運用。呂叔湘先生指出:“教師培養學生,就是給他一把鑰匙,他拿了這個鑰匙能夠自己開箱子、開門,到處去找東西。”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有效性呢?下面談談本人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科學教學要真正走進課堂,引導學生自覺、主動、深入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把過程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師生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使課堂成為學生積極思維的舞臺,讓每個知識點成為學生幸福生活的快樂音符。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轉變一些傳統的觀念。
一、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讓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成為《科學》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資源。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有著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背景的支撐,我們要建立起“生活科學”的理念,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材為框架,大膽應用生活中的素材創設學習情境進行教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產生“情境效應”,它能有效地激勵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走出“要我學”的低谷,進入“我要學”的積極狀態,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從注重“教”,到注重“學”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著教師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雖然已提出很久,但在科學教學中很難實現,教學過程中往往是以“教”定“學”,讓學生適應和配合教師的教,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于被動接收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喪失。新課標倡導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強調學法與教法在教學過程中最佳有效的結合,它要求教師以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設計課堂教學情境和方法,從而保證教法與學法改革的同步進行。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講授一個新的知識點時,通過豐富的情境實例,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討論、提出猜想、實驗探究、歸納分析得出結論,從而體現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的培養。
三、從注重“傳授”,到注重“引導”
當今是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學生容易從課外資源中獲得信息和知識。因此,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的角色不應是信息的傳遞者、講授者或呈現者,而應成為挖掘資源的向導,尋求真知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小學生注意力時間短、容易分散,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圖像清晰、形象逼真、色彩鮮艷的特點,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注意力集中,又可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講,通過觀察認識事物是他們增長知識的主要方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一般采用觀察實物、觀察圖片、觀察標本、進行演示實驗或分組實驗等方式使他們認識事物。但由于有的實物或標本體積過小,不易看清,影響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如采用了電腦媒體,就能較好地幫助學生觀察物體的細節部分及整體結構,從而使學生可全面深刻地認識物體。
五、從原有經驗,到最近發展
建構主義的學生觀認為,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必須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現在發展區,分析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情感和思想狀態,是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前提和基礎。這些知識和經驗可能是下一步學習的鋪墊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維定勢,成為下一步發展的障礙。因此,關注學生的知識基礎,尋找適度的、可行的最近發展區。
五、加強有效指導,及時反饋評價
(一)加強學生分組實驗前的有效指導
課程實驗需要建立新的評價觀念和評價方式,對于教師教學實踐的評價應由單一的考試成績的評價轉變為“多元評價”機制。以往,我們的科學課十分重視對學生實驗進行指導,實驗材料、實驗的步驟、實驗中要注意的問題,教師在實驗前都詳細講解,學生照著按部就班地做實驗,實驗現象明顯結論正確。新課程來了,要學生自主探究,有的教師就不敢指導了,什么都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則在一旁耐心地等待。我們認為不能因噎廢食,許多時候必須給于學生一定的幫助。
(二)及時進行課堂反饋和評價
在教學中要使學生能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探究,就需要教師不斷地獲取和運用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方向,使教學針對性更強。
總之,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時效性的課程是在基礎型課程基礎上,注重知識擴展和綜合能力的發展,是學生終身學習精神、方法、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時效性課程著眼于對基礎學力的培養,更注重發展學生各種不同的特殊能力,培養個性,為學生高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