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媒體背景下,傳統的新聞工作者已經無法滿足新聞傳播的需要,新聞傳播要想求得發展,就必須創新新聞報道形式,不斷提高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本文針對融媒體背景下報道方式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關于如何創新新聞報道形式的策略,以此推進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傳統媒體;報道方式;創新;媒體融合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新聞傳播途徑逐漸增多,除了傳統的期刊、報紙,更為智能化和數字化的傳播渠道被開發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新媒體,這個時候新聞內容、畫面的呈現形式也就多種多樣了。隨著媒體的不斷融合,處于這個時代下的新聞媒體改革日趨緊迫,改革的切入點在于采取有效手段創新新聞報道形式。隨著時代的進步,新聞媒體越來越趨于多樣化,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是順利了該趨勢。此時新媒體融合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較大,這種情況下,研究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報道的創新和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融媒體背景下報道方式所存在的問題
(一)報道的內容沒有吸引力
以往的新聞報道為了吸引讀者的目光,帶給讀者視覺沖擊,提高新聞價值,新聞采編往往是把文字和圖畫結合起來,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其呈現出來。隨著媒體的融合,小視頻的出現給了傳統媒體重重一擊,紙質媒體報道受到了較大影響。
(二)報道體制過于單一
在傳統媒體改革過程中,常常會被社會職責和組織結構的所制約,與網絡報道的體制相比,傳統媒體報道更為僵化,而網絡報道表現出來的是靈活多變。傳統媒體在報道之前,要先采集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層推廣,然后審核采集內容、制作版面,最后通過渠道進行宣傳,整個采編過程繁雜、冗長,新聞的新鮮感很難維持下去。
(三)在報道的渠道和途徑上有所轉移
隨著閱讀渠道的轉移,閱讀成本逐漸降低,這給新聞報道宣傳帶來了巨大挑戰,為了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只有不斷創新閱讀方式。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媒體和移動媒體所需的閱讀成本更低,所報道的新聞也大多是碎片式,但這樣往往滿足了讀者的需求。
二、融媒體背景下對新聞記者的素質要求
(一)新時期的信息傳播思維
融媒體背景下,較為單一、落后的傳播方式在與媒體的融合中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個時候傳統新聞報道下的新聞記者也將無法滿足媒體融合的大量需求。基于此,新聞記者只有通過轉變自身,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增強專業素養,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全能的新聞記者,這樣新聞采訪才能呈現出更好的效果。要想成為全能型記者,不僅要在新聞發布、編輯技能以及采編方面掌握多項技巧,還要對各種形式的傳播技術進行了解。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加上媒體的不斷融合,新聞變化的不光是傳播渠道,工作方式同樣發生了變化,具體表現在新聞編輯和傳播終端上,要求新聞記者必須掌握各種網絡媒體傳播方式,以便更好的為新聞報道提供素材,學會把新聞報道與微信、微博和電視等平臺融合起來。例如,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針對不同受眾在閱讀內容和閱讀時間上的不同進行深入分析,使報道出來的新聞更具目的性和針對性,滿足大眾的需要。
(二)加強新聞敏感度,提升反應靈敏性
首先,要增強新聞記者的專業技能,推動其敬業精神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只有不斷從工作中積累經驗,才能正確判斷和選擇所需要的新聞素材,才能挖掘出新聞報道后的深刻涵義,自身的專業素養也由此得到提高。其次,新聞記者對新聞必須具備較強的敏感度,這是其作為記者的基本素質。在融媒體背景下,這一基本素質將發揮重要作用,并且不斷提高自己在新聞上的反應度和靈敏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新聞對時間的要求。但新聞記者具備了新聞敏感度,他就能把事實背后和新聞背后的真實信息報道出來。例如,新聞記者要想挖掘出普通事件背后掩藏的真實且更具價值的信息,還是要學會觀察、分析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如果采取的是直播報道,當發生突發事件和意外事件時,就特別考驗記者的現場反應能力,記者能否快速找到新聞點并利用僅有的設備進行報道,這是保證新聞時效性、獨家性的關鍵。
(三)繁雜信息進行過濾,引導正確輿論
融媒體時代下,要加強團隊協作以及策劃、內容把關上的重視,引導正確的輿論。為了挖掘新聞背后的涵義,展現其本質,新聞策劃把團隊中很好的思維融合在一起,使整個新聞報道看起來全面、具體。針對不同的受眾要從對方位、多角度去報道新聞,以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樣才能增強新聞的影響力,推動新聞的傳遍。當報道的是突發事件和重大事件,這個時候就需要集結團隊的力量,對新聞進行詳細報道,以保證新聞的真實性,滿足其對時間的要求。在報道新聞時,要注意擴寬傳播途徑和渠道,從大量且雜亂的新聞信息中篩選出有效信息,同時又要保證新聞輿論的正確性,隨著媒體的不斷融合,新聞發布渠道逐漸增多,但并未對信息嚴格把關,導致虛假信息、不良信息的傳播,沒有正確的輿論引導,整個新聞行業開始受到外界的質疑。基于此,在采集新聞的時候,新聞記者就要嚴格把關信息質量,避免混進一些虛假、低俗的新聞,重點推送熱點新聞,引導正確輿論方向,將其主流媒體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三、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報道方式的措施
(一)教學理念的更新
融媒體背景下,加強對新聞傳播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各大高校要更新和改變教學理念,無論是教學思想,還是教學內容都應該符合時代需要,把一些陳舊的教育內容篩選出來并進行補充。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和手段,教學方式由單一向多元進行轉變。多元化教學主要表現為: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和多媒體進行在線互動教學,讓學生在教學中了解到新聞傳播的各種渠道與途徑,進而增強學生的創新理念。
(二)內容要逐步專業化、權威化
雖然受到媒體融合以及互聯網的影響和沖擊,但傳統媒體依然保持著它的專業度,它在媒體行業仍然具備一定的權威性。基于此,傳統媒體要充分利用這個優勢,將其展現在新聞報道中。例如,在報道有關城市發展的新聞時,傳統媒體需要解讀城市規劃,繼而進行深度報道,在統一規劃城市遠景后,政府能更好的處理對地產、經濟的調控,又引導人們了解了城市的未來發展,報道價值就在媒體公信力的影響下實現了最大化。
(三)采編渠道要市場化
融媒體背景下,隨著網絡媒體的出現,新聞報道形式和采編渠道日趨豐富。新聞媒體配備的采訪設備除了錄音筆、相機以及攝像機等傳統設備,目前最為先進的無人機和智能機等也不可缺少,這是為了應付復雜環境下出現火災、爆炸等突發情況,這個時候無人機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利用無人機進行航拍,不僅能及時獲得新聞素材,又將現場畫面清晰、逼真的展示在大家面前。此外,還可以充分發揮微信、微博、抖音等媒體平臺以及評論功能的作用,進而豐富新聞內容。
(四)報道形式進一步靈活化
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改革之路并不順利,主要是因為報道形式的單一、缺乏靈活性制約了其發展。融媒體背景下,人們已經習慣使用智能手機接收信息,但傳統媒體的傳播媒介仍然為紙質,紙質媒介不能隨意擴展內容,閱讀條件容易被影響。隨著媒體的不斷融合,傳統媒體在創新方式和報道形式上有了新的方向,傳統媒體應該充分發揮網絡技術的作用,豐富報道形式,增加其靈活性,不斷推動創新和改革。例如,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來推送信息,確保了信息的及時傳播,彌補了傳統媒介的不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融媒體背景下,隨著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不斷重合,傳統媒體需要對目前的市場情況進行深入分,找準市場定位,重點關注有開發潛力的新聞版塊,而那些低質量的新聞版塊可以淘汰掉;豐富報道形式、擴寬報道深度和渠道、提高報道質量,創造出最新穎的報道方式。
參考文獻:
[1]許禮源.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報道如何創新[J].傳媒論壇,2019(19):36+38.
[2]李雅.論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報道如何創新[J].傳播力研究,2019,3(16):68.
[3]秀靜荔.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報道如何創新[J].傳播力研究,2018,2(27):79-80.
[4]黃益琨.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報道創新路徑探索[J].傳播力研究,2018,2(25):80.
[5]賀小千.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報道如何創新[J].傳媒,2018(08):70-71.
作者簡介:王曉帆(1989-),女,漢,山東鄆城人,工作單位:海南廣播電視總臺 三沙衛視,研究方向:新聞學,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助理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