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玲
摘要:教師不僅僅是孩子的朋友,也是孩子成長中的引導者。關注每個兒童是教師的責任,教師要用心靈這雙眼睛去關注每一個兒童,使孩子們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健全人格。
關鍵詞:家庭;教師;心靈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必須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使不夭折,也難成材。所以小學教育是建國之根本,幼稚教育為根本之根本。”家庭與幼兒園是影響孩子發展最重要的大環境,它們各有其特點與作用。彼此不能取代,而且需要互相補充協調教育,培養特別是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呵護。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不少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幼兒園的事情,把培養的責任單方面推給學校、幼兒園,也有很多家長讓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不考慮孩子能否接受,不管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點,強加給孩子許多不必要的負擔。而有長自己則忙于工作,很少考慮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自己所應擔負的責任,特別是怎樣正確關心,呵護孩子的心靈更是關注得太少。認為只要給孩子吃好、穿暖即可,培養教育則是幼兒園的事,以至于現在有許多孩子表現出了許多個性缺陷,有的是以自我為中心,有的是習慣形成不好等等。
有較多的家長沒有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用心去觀察體驗孩子的需求,把望子成龍的期望化為具體的行為,從每件小事做起,做好孩子的榜樣,而是忽視家庭教育的滲透性。如據一些調查報告表明,幼兒品德表現好與不好,主要在于家長自身素質和教養行為的差異。而忽視對孩子心靈的培養生理、心理的需要。幼兒期是個性品德開始形成的時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幼兒年齡小、經驗少、模仿性強、受周圍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影響大,這時養成良好的品德、個性與行為習慣比較容易,而且比較牢固。
陳春曉小朋友的健康成長,就充分說明了教師和家庭共同關注幼兒的心理、生理健康的重要。
春曉到三歲才顯現出他和正常孩子不同的地方,他對事物有倦怠感,注意力不集中,語言思維混亂,在我和他交往的三年中,我發現他自閉、弱智,在我和家長的溝通中,家長也發現了這些問題,在我的幫助下,春曉父母把孩子帶到北京找了最好的心理專家、醫學專家、學前教育專家治療,現在孩子雖然和一般正常兒童有差距,但和他自身來比,已經有了一個質的變化和進步!
在幾十年的工作實踐中,我親身經歷了許許多多個案例如:我班有個叫鐺鐺的孩子很特殊,他非常不合群,從不和大家在一起,甚至怕故事里的有些角色,如:大灰狼、巫婆等。看著孩子驚恐的眼神,我深感不安。為了進一步了解孩子的生長環境,我進行了家訪,通過家訪我了解原來他從小體弱多病,由爺爺奶奶帶大,父母工作非常忙,沒有注意孩子這些行為舉止,加之家長過分溺愛,導致孩子有些自閉的傾向。針對孩子的情況,我制定了對他的教育方法。與家長進行認真談話,把初步教育方法教給家長,取得了家長的配合,家園雙方一致對孩子實施全方位關注,老師在每次活動中都留心觀察,選擇合適的機會給他以必要幫助、指導,同時經常表揚鼓勵他,讓他體驗成功的快樂,講故事時,講到緊張關頭他又要躲起來,我會把他抱在懷里,一邊繼續給全班講故事一邊用臉貼著他的頭,讓他在心理上有安全感。然后每次活動都耐心傾聽了解他的想法,撫慰“呵護”他的心靈,漸漸地,他的恐懼心理慢慢消除。家庭的教育也和幼兒園教育結合起來,父母也用更多時間去關注當當的行為,和孩子交流玩耍時間長了起來。一學期后,他基本上能與大家在一起活動了。可隨之他變得特別愛告狀,家長又非常著急,我通過進一步學習兒童心理學等論著,知道j,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我與家長一起分析孩子的最近發展情況與心理特點,肯定了孩子的進步,告訴家長孩子喜歡告狀是好事,證明他開始關心周圍的事物。同時,針對孩子依賴性強,不會處理同伴關系的問題,我們一道共同制定教育措施,教學中有意識增設這方面內容進行情境教學,還常常引導他看看同伴之間是怎樣交往的,幫助他學習自己解決一些問題,他現在告狀的次數明顯減少,我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內心體驗與他人交往的樂趣。現在的鐺鐺儼然是一個健康、快樂的小男孩子,在班級里也結交到了要好的小伙伴。
正如陶行知先生說:“6歲以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后只須順勢培養下去,自然成為優秀分子,倘若培養不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壞了不易變”。這些兒童進到學校里,教師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去糾正他已形成的壞習慣、壞傾向、壞態度,真是事倍功半。幼兒教育是根的教育,對人的各方面發展起著奠基作用,是教育的黃金時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因此家長和幼兒園教師必須用自己的“心靈之窗”去教育關注孩子。
作為幼兒園老師,怎樣擔起教育的責任,就必須做到時時留心,處處細心,用心靈之窗去感受幼兒,那怕是他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個看似不經意的眼神,這都是孩子心靈對老師的企盼,希望老師的關注和幫助。
我的親身案例充分說明,關注幼兒生理、心理健康是幼兒園教師和家庭共同的責任,忽視任何一方面都是不行的。
孩子人格健全的形成,更需要老師把真誠的“愛”傳遞給幼兒,我在二十年的工作實踐中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個真正的幼兒教師,她不僅僅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她更需要心靈中有一雙關注每個兒童的眼睛。這雙眼睛為孩子的煩惱而煩惱,為孩子的憂愁而憂愁,為孩子的快樂而快樂。
20多年來,我先后幫助和教育了很多特殊兒童,從中體會到了一個幼兒教師因人施教的成功帶來的喜悅。我更深深感受到觀察對一名幼兒教師的重要,老師不僅是教育者,還是家長的朋友和伙伴,要以平等的身份與他們交流、溝通,以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和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他們的教育行為,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成為成功的觀察者和教育者。
把觀察和引導結合起來,把批評和教育結合起來,把學校教育同家庭熏陶結合起來,把及時幫助同長期關愛結合起來,用心靈這雙眼睛去關注每一個兒童,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舞蹈——情感一一快樂》
幼兒教育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后,開始以人本主義的教育觀點,個性心理健康,回歸教育的本體。幼兒園的工作任務《規程》已闡述非常清楚。作為一名老師怎樣去培養孩子,完成社會賦予我們的使命,為此,我思考,并在快樂學習、快樂舞蹈中對幼兒進行了研究和實踐。努力探索孩子的情感所需要的條件和環境,總結在實踐中為促進幼兒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和情商的建立所應具備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從而真正地做到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
一、幼兒園舞蹈教學的重要性
舞蹈對生命的展示和張揚是真正的率性而為的,沒有任何一種藝術形式象舞蹈這樣,直接以人體來表現人的生命意識和生命的情調。它太能夠充分展示人的生命與心靈之美。舞蹈有其它學科不可代替的藝術優勢。它深度展示生命狀態與靈魂追求的視覺藝術。什么是幼兒舞蹈呢?我認為,幼兒舞蹈就是在音樂的伴奏下,幼兒用動作去體驗美去表現快樂的一種藝術形式。幼兒舞蹈跟成人舞蹈是不同的。我們大家都知道,最早的教育目的是“德智體”全面發展,而現在的幼兒園工作規程里第三條明確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教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這就告訴了我們,沒有藝術的教育就不是完全的教育。而幼兒舞蹈藝術教育是幼兒園藝術領域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舞蹈教學也是對幼兒的美育教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之一。
舞蹈是人的表達情感的最古老的也是最直接的方式。過去辦婚喪這種大事人們都是用最古老的一種舞蹈來表面自己的喜怒哀樂。如古老祭祀中的虎舞,舞蹈都把自己化妝成老虎豹子,驅趕瘟疫和妖魔,以祈盼來年平安吉祥。現在的人與人交往中,情感表達方式都不一樣。特別是幼兒在情感表達方式上更特殊。如:有的孩子你不認識他,可孩子認識你,知道你是幼兒園的老師。走在路上碰到你,她會走遠就喊你,表現出了她認識老師一種自豪的情感,可也有的孩子,是你教過的幼兒,在路上碰面了,你主動喊他,可她忽溜一下跑開了,等你走遠了再回頭看她,她還把頭伸出來看著你。其實這也是一種孩子表達情放在幼兒園的幼兒舞蹈層面上來看,幼兒舞蹈是什么藝術呢,它的特點是什么呢?我們重溫一下幼兒園教育綱要,我們就不難知道幼兒舞蹈的藝術所在。綱要指出:藝術的目標有三點①能初步感受美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②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③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這就告訴了我們要引導幼兒去接觸、去觀察、去體驗生活中的美好的人和事。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激發幼兒再現美、創造美的情趣。舞蹈是藝術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師要針對孩子不同特點和不同需要,讓每個幼兒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因此幼兒園的舞蹈教學就是讓幼兒體驗美、再現美、創造美。幼兒舞蹈的特點從心理上來說,從身理上來說就是模仿,就是快樂!孩子只有快樂,才能去感受、去體驗、去創造。
二、音樂舞蹈對孩子的情感體驗是巨大的
在音樂舞蹈活動中,不僅僅是孩子感受到快樂,我們的老師在舞蹈教學之中心靈的凈化也達到極致。孩子們是很孤獨的,她們在用身體、用心靈在傾聽老師的聲音,獲取老師的愛。這個體驗我真的太深刻。在88年89年我進行過一次舞蹈教學活動“雪絨花”。我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兒,我把自己溶進了音樂,我用舞蹈語言把幼兒帶進了一個雪花飄飛的世界,那兒只有我和孩子們,我從孩子的眼睛中看到了它們獲得了美,感受體驗到了快樂。還有我在教幼兒跳“讓世界充滿愛”這個舞蹈過程中,是孩子們感染了我,讓我心靈凈化達到了極致。從身理特點來看,孩子與生俱來就有模仿能力。皮亞杰的“階段性發展理論”中,認為幼兒期孩子處于感覺動作期和運思前期,這個階段的幼兒思維途徑主要是由象征性動作及模仿的過程。在舞蹈音樂的學習領域中以肢體節奏等具體動作經驗轉移至象征性的認知經驗。例如:小班幼兒學習跳,老師多是以小兔動作讓幼兒模仿跳。老師們掌握了幼兒舞蹈的特點,在工作中創編幼兒舞蹈,教幼兒舞蹈的過程中,就容易把握了。
三、創編舞蹈的基本方法和教法
舞蹈以其獨特的美的再現傳達著人類共同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舞蹈是幼兒休智美發展的重要途徑,孩子們在快樂、玩耍、娛樂中體驗到人類的熱愛、和平和向往。
因此,幼兒園的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美育教育的意義在對孩子身心藝術感的方式。孩子們是很敏感的,情感是很豐富的。關鍵看我們老師怎樣去引導和培養。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學習了綱要中的這句話,我認為幼兒舞蹈教學與幼兒美育教育和素質教育關系非常密切。幼兒舞蹈教育就是在于提高幼兒對藝術的欣賞與參與能力,增進幼兒社會的情感交流。例如,我們通過教幼兒舞蹈,欣賞各種舞蹈,就是提高幼兒對藝術的感知能力,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從而提高了孩子的對美的高層次的追求。舞蹈教學對幼兒身理、心理發展都有極大好處。從孩子生理上來看,教師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幼兒健美、挺拔的肢體、高雅的氣質、端莊的儀表、儀態。從心理上來看,舞蹈讓幼兒快樂,在快樂舞蹈中,孩子們體驗到美與樂,心理上得到極大滿足。美育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而舞蹈教育又是形象的、生動的、是寓教于樂的、陶冶孩子的情操的教育。
舞蹈是幼兒喜歡的活動之一,因為舞蹈的藝術性和特殊性使得我們非常關注舞蹈教學。根據綱要、規程精神,培養體智德美是我們的教育目標,那么,培養“健康兒童,正常的孩子”是我們的教育理念。幼兒舞蹈是我們進行音樂藝術培養,審美情趣培養的手段和途徑。在幼兒園里,舞蹈教學的目的不是培養舞蹈家,也不是要求我們的孩子學習舞蹈達到一個什么樣的層次。則是通過舞蹈教學這一媒體來認識音樂藝術的美。再通過舞蹈藝術本身的魅力去感染教育幼兒。幫助孩子們理解、感受、體驗美、再現美,領悟其教育意義。所以說,幼兒園進行舞蹈教學的目的是培養人,讓音樂舞蹈成為伴隨孩子們成長的“良師益友”,使舞蹈藝術在促進兒童發展上充分發揮其教育的功能。因此,我們的老師不能忽視了幼兒舞蹈教育。舞蹈教學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幼兒舞蹈的特點
我不記得是哪位舞蹈藝術家說過這樣一句話:“舞蹈是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還有美國哲學家漠里斯說過:“如果我們漠視舞蹈藝術,我們不僅對肉體生命的最高表現未能理解,而且對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也一樣無知。”這些舞蹈家、哲學家她們把舞蹈藝術看成是最高的一種藝術境界。那么,我們把舞蹈修養的教育上。這是從狹義上指的,從廣義上幼兒舞蹈教育則意味著人類境晃的完善與升華。在創編幼兒舞蹈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1、“有中生無”的原則,聽起來這句話很可笑,但其中很有哲理。老子的“因有用無,有無相生”的名言,包含著事物中矛盾轉化的道理,因“有”生“無”,“無”中生“有”。“有”與“無”相反需為用,這一法則與舞蹈創作有著密切關系,而且是創編舞蹈成功的奧秘。例如,我創編的舞蹈“雪絨花”,再現一群幼兒在雪地是打雪仗,堆雪人的情境,孩子們在表演時,實際上沒有雪,為了讓孩子們表現出下雪的快樂,仿佛看到雪,要從“無”中生出“有”。在創編時我用了推雪、搓雪、哈氣等動作。運用這個原則,老師在創編舞蹈時就注意舞蹈語匯的藝術形象和舞蹈的潛在意境。使舞蹈作品有中生無,無中生有構成幼兒喜愛的有趣的舞蹈。也使幼兒獲得了美感。
第二個原則是夸張性原則。這個原則在舞蹈創作中運用較多的一個原則。(例如:快樂的小豬、小鳥飛、看、跳等等)
第三個原則是“愛”的原則。為什么創編兒童舞蹈我要提出愛的原則呢?我認為創編舞蹈要有靈感,而一個老師靈感要來源于愛,對生活的熱愛,對幼兒的熱愛,對事業的熱愛。我在二十多年的幼教生涯中,創作了近百個幼兒舞蹈(包括成人舞蹈)。我深刻體會到,創編幼兒舞蹈來自于愛。你只有愛你的事業,愛孩子,你才能扎在這遍土地上,去創作出更多受幼兒喜愛的舞蹈來。舞蹈不僅僅給幼兒帶來了快樂,也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在快樂中我們的孩子學會做人,學會愛美,我們的老師更加年輕,童心永存。許多年輕的老師,舞蹈跳得很棒。可就是不會編舞,不會教幼兒跳舞。就是缺少方法和“愛”。創編幼兒舞蹈有幾個方法:1、善于發現的方法。俗話說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細細品味這句話,的確有道理。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善于發現和挖掘幼兒喜歡的事物。例如:我創編的兒童舞蹈“快樂的小豬”,就是當時我發現孩子們喜歡看美國動畫片“三只小豬”,孩子們在一起談到小豬,模仿三只小豬里的小豬的動作,滿臉的興奮,于是,我就用“三只小豬”的音樂創編了“快樂的小豬”的舞蹈。我們的老師要善于去觀察發現幼兒喜歡什么,喜歡聽什么歌,喜歡講什么故事,老師就可以根據幼兒的喜愛創作舞蹈。2、觀察生活法。生活是我們創編舞蹈的源泉。教師要多觀察生活,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例如:我創編的舞蹈軍威,就是在98年抗洪中,解放軍為保衛大堤、保衛人民生命財產,英勇獻生的事跡。解放軍的英勇事跡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教育契機,于是我創編了舞蹈“軍威”,在排練這節目過程中,幼兒不僅學到了舞蹈,更體驗到了軍人的風采,軍人的氣質。如現在過年方式變了,有的外出旅游,有的互相拜年,許多孩子收到不少壓歲錢,孩子們用壓歲錢買自己喜歡的玩具,農村孩子買鞭炮,我覺得就可以編個舞蹈名字就叫“壓歲錢”。3、想象創新法。我們老師通過舞蹈培養幼兒審美、創新的能力,首先我們老師在創編舞蹈時要敢于創新,敢于想象。幼兒園的舞蹈并不是要培養舞蹈家,也不僅僅是提高幼兒的基本音樂素養和基本的技能技巧,還要完成教育人,促進幼兒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以及創造力的發展。老師要善于去收集一些幼兒喜歡的音樂,一些優美的旋律。大膽將一些好的音樂拼接起來,創編舞蹈。例如“玉兔迎春”,球舞、“希望”都是我的靈感之作,我大膽用“七色光”和“小松樹快長大”的音樂拼接起來,創作了舞蹈《玉兔迎春》。這些作品都在市、區里獲獎。其實,創造力是一種思考和行動的方法,它同時也是一個人獨特思考后的價值呈現。諸如:一首歌,一個舞蹈,一首詩歌,這些都屬于創造性行為。只要我們老師敢于去創造,大膽創編,一定能創作出好的幼兒舞蹈來。4、舞蹈創作要與時俱進。黨的十六大提出了“與時俱進”,這也是當前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因此舞蹈創作也要與時俱進。要感應時代的精神。幼兒舞蹈作品的與時俱進,就是呈現在作品中的“內涵”。放射出一個時代的“可感性”的精神風采。例如,近幾年我創作的幼兒舞蹈《走進西藏》《武漢伢》《山妞喜逛步行街》等等都是反映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變化。《走進西藏》就是根據中央西部大開發精神而創作,舞蹈反映一群藏族孩子老師,年輕的老師將青春獻給西藏的故事。《山妞喜逛步行街》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江漢路的變化,通過一群山里娃娃逛街反映出來。創編這些舞蹈的觀點是什么?是我對生命的愛,對幼兒的愛,是愛的傳遞,是愛的張狂。總之,創編幼兒舞蹈來自靈感,而靈感則來自“愛”!
五、創編幼兒舞蹈的舞蹈語匯和教幼兒舞蹈的方法
老師們地問我,有了好的題材,怎去編動作呢,舞蹈語言從哪兒來呢?首先老師們要明白,幼兒舞蹈動作要簡單,在一個舞蹈中動作要重復,反復地做,要多積累舞蹈語匯。多看電視文藝晚會,多學習舞蹈,在實踐中提高自己變通力、獨創力。例如:總政歌舞團的趙明老師創作的“走跑跳”,還有西藏舞“母親”,我把動作記錄下來,變通一下,用進了“走進西藏”,“山妞走進步行街”用了東北秧歌,云南花燈的動作。收集舞蹈語匯,老師們還可以多看些錄像帶。把一一些好的舞蹈語匯采取下來。但有一條,決不能照搬錄像帶上的節目,因為照搬別人的節目,就不能提高自己創作能力。而且容易撞車。例如,前年市里的舞蹈比賽,小小迷彩兵節目就有三個幼兒園“撞車”了。
學習成人的舞蹈動作學會變通,是我們老師在創作幼兒舞蹈中常運用的一種方式。但我們決不能把幼兒舞蹈編成了成人舞蹈。現在,我發現在創作兒童舞蹈存在一些誤區,許多兒童舞蹈跳成了成人舞蹈,電視里看到一些兒童舞蹈動作太難,失去了兒童舞蹈特點,沒有童趣,沒有快樂。
另外,在創編幼兒舞蹈中,老師還要注意一點,就是要學會抓住舞蹈中的“亮點”,也叫“畫龍點精”。(例如三人舞“希望”,“玉兔迎春”加了大型道具,玉兔彩帶的點綴起到了畫龍點精的效果)。
要在創編的舞蹈中處理好一些細節,就能使你創作的舞蹈有獨特的效果,優美的意境!
教師創作出了一個好的兒童舞蹈,怎么樣讓幼兒表現出來?其實一個好的舞蹈作品,有三分是編,七分是教。在教孩子舞蹈的過程中,也是作品的二次創作。你編出了舞蹈,要讓幼兒再展現出你的思想內容,你的舞蹈內涵。幼兒教育綱要藝術領域中有這樣一段話“要避免僅僅重視再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的體驗和態度的傾向”。“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再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在教幼兒舞蹈過程中我們老師忽視了這一點。要讓孩子體驗美感受美,首先,老師要美。要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我們的老師往往沒有注意在教舞蹈過程中,老師的體驗美、感受美傳遞給幼兒。你在教幼兒舞蹈過程中,就是在傳遞“愛”,傳遞激情,傳遞“美”啊!而我們有的老師在教舞蹈時大聲叫喊,指責孩子多。我非常注意在教舞蹈中用自己身體語言把愛孩子,愛美的情感傳遞給幼兒。把美好的意境直觀地帶入到孩子內心世界。注意以“情”帶“美”。舞蹈中教師的情緒要抑揚有致。幼兒在舞蹈中享受著老師的“情”與“愛”。二十多年的實踐,我總結出了兩種教幼兒舞蹈的方法,一種是語體直觀法,一種是“激情沸騰法”。(例如走進西藏、山妞走進步行街)這個舞蹈排出來后,孩子們和老師們情感交織在一起,不少老師看了這個舞蹈被幼兒的表演感動地流下了眼淚。我們的老師就是要以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將美好的思想,美好的行為滲透進幼兒的心靈。因此,幼兒教師要培養好幼兒,其自身的藝術修養要提高。
六、以舞蹈教學為媒介,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舞蹈文化屬于人類精神層面的文化。它既是一種人類現象,也是一種民族現象。更是人類區別于自然世界其它動物的文化現象。文化是一種人類現象,“文化”即“人化”。所以在教幼兒舞蹈中更要體現人文的東西,要做到“教舞育人”。以舞蹈教育為媒介,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只要你“用心”去教幼兒,你就會感受到舞蹈是生命的凱歌,舞蹈是美好的精神家園,在和孩子們一起“舞”一起“樂”的時候,你會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在周身涌動。你會忘掉煩惱悲傷。你會忘掉自己的年齡。你會發現內心更加充實了。我們不要在乎自己的作品是否獲獎,只要你創作的作品展現在舞臺上,孩子們再現出來了,就是一種成功,就應該為此而驕傲。
幼兒與生俱來就有一種模仿能力。孩子們的舞蹈學習始于模仿。但孩子不僅僅是模仿者,也是創造者。幼兒每模仿學習一個動作,就學到、就感情到一種舞蹈語言,一種文化。在這種循環過程中,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體驗美、感受美。孩子對舞蹈的需要,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獲得深切的體驗。舞蹈讓幼兒身心共舞,身心共樂,是一種讓幼兒體腦互動的藝術行為。幼兒在跳舞中大腦、小腦平衡地發育、發展。幼兒在舞蹈中可以增強自信心、自豪感。舞蹈還可以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協條以及友好合作的品德。
幼兒舞蹈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掌握這一門藝術。運用舞蹈這種獨特的藝術形成促進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