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帥 莊光賓
現階段,國內市場尚未實現完全自由化發展,信貸業務仍是銀行收益的重要途徑,因此,信貸風險也是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從當前銀行管理形勢來看,信貸風險管理尚未達到系統化水平,在信貸風險管理中還有不少問題,如業務結構、操作流程、業績考核等,這些因素導致當前銀行信貸風險程度有所增加,同時也使融資、業務經營風險有所增加。通過對信貸風險的特點和表現進行分析,有利于銀行制定更具針對性的信貸風險管理對策,以盡快適應國內外金融環境變化,提高銀行風險管理能效,促進銀行信貸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概述
信貸資產風險管理是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規和企業制度進行的管理,在管理的過程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包括:一是堅持預期風險防范和事實風險消除并重的原則,信貸風險包括了事實風險管理、預期風險管理兩類,事實風險是對現有的存量貸款中發生了風險且無法回歸的部分,采取必要的措施,實現風險消除的一種管理方式。預期風險管理則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即將發出的貸款存在的風險,進行預測、分析、防范,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風險發生的管理方式。兩種信貸風險管理都要求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人員高度重視,堅持實施風險消除與預期風險防范并重的原則,確保信貸風險管理的安全。二是堅持權、責、險、利相統一的原則,商業銀行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如《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等開展信貸管理工作,在管理的過程中實現事前審查、事中監督、事后評估的分別管理,貸款的等級管理、貸款人員資質管理、重點企業與行業專人管理等明確信貸風險管理的權力、責任、風險、利益的相互統一,從而實現信貸風險管理的安全與效率。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成因分析
(一)銀行信貸投放領域過于集中
在當前國內銀行信貸業務當中具有明顯的政策導向,主要信貸資金投放于經濟增速較快的行業內,如房地產、通訊行業、機械制造行業等,尤其是在房地產過熱發展的環境下,銀行信貸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領域,而個人房貸風險顯現周期多為3-5年,從目前房地產運行形勢來看,當前屬于風險隱藏爆發期,如果房地產市場出現下行怒轉,則會使銀行房貸風險機制爆發,從而影響銀行信貸業務的穩定性。
(二)對信貸違約風險預期不足
當前銀行對客戶資信評價過于粗放,一般根據客戶信用等級分為“AAA、AA、A、BBB”四個等級,由于銀行客戶信用管理劃分籠統,導致不能對客戶資信做出有效評價和判斷。國外銀行一般將客戶資信劃分8個等級,相比之下,我國銀行客戶風險管理還存在一定疏漏,一旦經濟環境發生動蕩,那么就有可能導致銀行資產損失嚴重。
(三)質押物估值相對較高
在當前銀行信貸業務中,很大一部分屬于質押貸款。質押物評估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如果經濟處于上行環境,則估價相對較高,如果經濟處于下行環境,則會導致質押物價值縮水。同時,在質押物跟蹤如建筑工程、房產確權等方面也存在滯后問題,在質押物監控跟蹤方面還有不少薄弱環節,尤其是在工程竣工之后還有些質押物手續未能及時辦理,這些問題都會造成銀行難以主張其質押物權益。
三、防范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可行對策
(一)提高銀行信貸風險防范意識
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需要結合當前國家經濟發展形式,對其風險價值有充分預期,以安全管理為基礎任務,同時保證信貸業務的盈利價值和銀行資產流動性。銀行管理者需要具備良好的風險防范意識,能夠對風險的成因、表現形式、發展趨勢、控制策略等有明確認識,從而提高信貸風險管理能效,改變以往風險管理中同業跟隨和以主觀經驗進行判斷的落后方法,改變信貸投放過度集中的業務模式,調整信貸資金流向。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逐漸趨緩,這就需要銀行進一步調整出口押匯模式,以減少銀行金融風險。在信貸業務管理中進一步提高授信標準,將信貸業務風險放在重點管理范圍。嚴格執行銀行指定的信貸審核標準,對于企業信貸額度進行有效控制,尤其是在授信額度上要采取收緊政策,一般企業不得無故增加其授信額,對于業績良好、信譽度高的企業可以酌情增加授信額度。
(二)健全信貸業務風險內部控制機制
銀行內部控制管理需要有內部高層管理直接控制,銀行管理實踐證明,信貸風險內控管理的人員層次越高,其監控效率和管理能效越好。這是因為在銀行綜合管理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控制能效更高,管理過程中干預因素更少,因此更有利于構建起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的氛圍。強化銀行信貸的內部控制作用,將內部控制視為系統性工作,各部門需要明確相應職能,在管理過程中密切協作,同時管理部門還需要針對銀行整體運行風險進行監督匯報,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進一步優化銀行內控系統,充分發揮其信貸風險管理的基礎調節作用。
(三)強化銀行內部審計,防范信貸風險擴散
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內部審計是不可或缺的環節。通常而言,銀行需要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體系,從而使審計結果客觀公正。從當前銀行業務系統特點來看,柜臺服務和單位管理為信貸風險的管理監督起到了一定的把控作用,而后臺業務的審核過程則有利于構建信貸防范的中堅力量,內部審計則是覆蓋全員、監督銀行常規業務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線,能夠提前發現信貸業務當中的風險操作因素和徇私舞弊風險,而起洱海能夠對信貸風險防范結果做出監督評價,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銀行信貸風險將得到有效控制,風險管理質量也會有所提高。
(四)完善銀行常規風險管理審查制度
信貸風險的管理需要納入常規管理體系內,對銀行資金鏈條變化、資金流向等進行嚴格審查,對貸款企業資信和有可能發生的風險隱患有充分認識。首先銀行需要構建完善的風險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預警機制。能夠對信貸企業業務經營、資金財務變化、管理組織人事調動等進行充分分析,這些都有可能預示著信貸風險的發生和演化,銀行要及時了解并對這些信號做出提前反應。
綜上所述,在金融環境和經濟發展形式日趨復雜的今天,銀行在信貸風險管理中的難度也在持續增加,由于風險因素形式多樣,受多重內外條件影響,因此對于風險管理不夠完善的國內銀行企業而言更具挑戰性。銀行在信貸風險管理中要進一步拓展管理領域,將信貸管理與銀行業務增值納入統一體系中,加大銀行信貸業務監督管理力度,在提高信貸業務安全系數的同時,促進銀行業務盈利價值的提高,促進銀行資產流動,以此為契機促進信貸業務健康發展,為銀行安全高效運營創造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