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 索樹魁
摘 要:本文以鄭州公交站臺為例,對鄭州公交站臺現狀作了簡要的介紹,綜合運用人體工程學原則、各種人性化設計原理,對公交站臺現存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優化方案。
關鍵詞:公交站臺;人性化
一、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活需求的變化
公交車站臺是城市交通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城市重要的功能性設施,作為城市形象的一個“窗口”,也是人們在公共空間與人、環境、社會產生聯系的橋梁。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轉變,人們希望在城市生活環境中找到家的方便感,渴望更加人性化,更加關懷的設計。現代的人們發現,功能簡單的公交站臺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新的生活習性。在現代化時代的背景下本文以人為基點出發進行“人性化設計研究”。關注現有站臺設計,從人們的生理、心理需求出發,去研究人性化設計在公交站臺中的設計方法。
二、研究意義
公交站臺是城市公共設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城市中有大量人群每天都會同公交站臺產生接觸,其中不乏有一些急需幫助的弱勢群體,比如盲人。而通過考察對比國外的公交站臺設計發展,發現我們在這方面的設計理念和意識的落后,設施中更是缺乏人性化和情況化的設計。考慮到這個群體的特殊需求,通過學習,調查,研究,實踐等方式,設計出好的產品使該群體的生活方便簡捷化,改善盲人群體的生活處境,這也是設計師自我價值的體現。
三、鄭州公交站臺的現狀
鄭州公交站臺的整體造型設計上,大多采用“三面朝向”[1]的開放型設計,站臺的頂棚為減少頂部積水常采用較窄的傾斜面,自然也就起不到擋風和避雨的作用,而站牌區域的導視功能也沒能突顯出來,站點信息字體過小、內容更新不及時、行車路線不清楚等方面造成了候車站臺的功能缺失。在國內,大部分候車站臺更注重功能,較少考慮出行乘客的感受和需求,造成了與現代出行需求的不協調,更不能起到優化城市基建的效果。設施陳舊,維護較差在我國大部分城市中,公交系統普遍存在設施簡陋、年久失修等問題,公交站點的維護速度遠遠跟不上高速發展的城市經濟,很多城市的公交站臺在功能上已經不能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其建筑材質也因年久失修而損毀嚴重,無論舒適度還是安全性,都已經不足以滿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要。
公交站臺作為一項公共設施,站臺本身應該扮演著功能屬性的角色,但是目前我國的公交站臺設計明顯缺乏人文關懷,特別是一些中小城市的公交站臺設計,很少考慮到休息區的規劃,不能為“老弱病殘幼”這類弱勢群體的候車提供方便,更缺少針對殘障人士的特殊候車設施,涉及人性化的設計明顯不足. 例如,盲人群體的信息接收不便,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如用觸感來代替,使其對于站臺的使用一無所知;站臺的擋雨棚設計過短,使其無法完全承擔擋雨、遮陽作用,沒有設置電子顯示板,無法實時傳達公交車到站信息等。
四、站臺設計構思
一個好的設計,其功能要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需求,為受眾的行為方式提供良好的關懷和輔助,能與人們進行情感的互動和溝通,使人獲得愉悅的精體驗。因此我們要對各個要素進行詳盡的研究和分析。
(1)功能要素:“功能第一”是一切設施存在的基礎。人們對設計的評價準則不可能脫離基本的使用功能。任何一個設計的形式都是以功能為基礎而建立的。滿足乘客候車時的功能需求是公交站臺設計時的基本出發點。公交站臺作為城市公共汽車的停靠站和乘客候車、換乘的公共設施,它不能只考慮美觀,其功能性更不能只局限于形式。人性化設計的公交站臺不僅給生活帶來方便,更重要的是使公交使用者與公交站臺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
(2)形式要素:公交站臺和其他客觀存在的物質一樣,都具有相應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這就是物質的形式。對于公交站臺設計而言,站臺的結構和形態是連接乘客和站臺功能的紐帶。大眾通過直觀的形態,認知和得到產品的功能,而各種產品通過其形式實現其使用價值。一切物質的形態都是由基本形態、色彩、材質等基本要素構成,要實現公交站臺形式的人性化設計,就應該從這些構成形式的基本元素出發。
(3)人機工學要素:人機工程學也稱人體工學,是利用科學的和測量及對人全面的生理和心理分析,探究人與物與周邊環境的相互關系 , 它可以為公交站的設計提供人體各部分的尺寸、重量、體表面積、比重、重心以及人體各部分在活動時的相互關系和可及范圍等參數;還可以提供人體各部分的動作技能參數及各感官的技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種姿態各種環境出力時的體力消耗、負載能力及疲勞特性等;探討心理變化對人在工作中的影響以及影響心理變化的因素等。比如,站臺的種設施的布局擺放和站臺高度不應過高或者過低,以免給人的等候和上下車帶來麻煩和不安全因素。
(4)綠色與無障礙設計:是人性化設置的又一重要表現,是一個城市文明化程度的象:征。太原市公交站臺在綠色設計方面,除了科學技術與材料方面的應用,更應把綠色設計的理念植入人心,從行為與意識上引導人們形成綠色理念。如,少一些商業宣傳多一些趣味綠色廣告,設置可進行游戲互動的分類垃圾桶,等等。公交站臺在無障礙設計方面,目前的站臺大部分設置有盲文站牌,也有針對老弱病殘人士的愛心專座。但是,也有一些設計與設置不能做到符合無障礙設計的相關規定,也有部分功能的設置得不到合理利用,應根據殘障人士的各種日常需求,對細部進行重新調整,以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五、人性化設計
(1)人性化與智能化的統一。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功能的要求更高。尤其是站臺的功能和信息服務,要求人性化的設計和智能化的技術相結合,使站臺設施更加舒適、安全,信息傳達更快更準確,滿足人們對功能的更高要求。
(2)人性化的人文關懷。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個人的壓力越來越大,使得人們在享受豐厚的物質條件的同時更需要體貼溫馨的精神撫慰。使用者的這種渴求,使人性化的設計上升到了對人的精神關懷。站臺的設計也應更平易近人,更注重人文關懷,更滿足人們對個性化、娛樂化等精神追求。
(3)更加關注生態環境。如今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可持續發展在全球成為共識。站臺人性化設計中更要體現環保的意識,要從結構材料、噪音和色彩能方面入手實現綠色環保以及產品、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
(4)對殊人群的人性化關注。現在通用設計和無障礙設計成為人性化設計中的重要環節,要求設計師更加關注社會中的特殊弱勢人群,如殘疾人、老年人以及兒童。
六、設計的方案
一個完整的公交站臺包含的設計因素眾多。各個因素之間協調一致,結構形態的合理安排,色彩符號的巧妙搭配,不僅能充分發揮公交站臺的功能,還能提高人們的生活品位,產生對人們的心理關懷,也是人性化設計的必經之路。考慮到盲人的出行的不便,本文認為應在公交車站牌旁邊放置盲人公交站牌,由此設計方案對盲人來進行設計。[2]
七、設計結論
本文探討的是現代公交車站設計與人和社會之間的聯系。在以人為中心的問題上,人性化的考慮也是有層次的。以人為中心不是片面地考慮個體的人,而是綜合地考慮群體的人、社會的人,考慮群體的局部與社會的整體結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使社會的發展與更為長遠的人類的生存環境和諧與統一。總體來說,在公交站臺的人性化設計中,應該從研究人的需求開始,充分考慮使用人群的需要。對人們的活動特性加以研究調查后,才能在設施的物質性功能中給予充分滿足,以體現“人性化”的設計。
本文系大創項目論文,項目名稱:人口老齡化下鄭州公交站臺人性化設計研究,項目編號:DCY201814
參考文獻
[1]邵楠.現代公交站臺人性化設計研究[N].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
[2]周微.為千萬公車族營造舒適的休息平臺——論公交站臺的人性化設計[Z].華中建筑,2012.
作者簡介:
王赫(1996.6—),男,漢族,河南鄭州人,單位:鄭州科技學院。
索樹魁(1997.3—),男,漢族,河南安陽人,單位:鄭州科技學院。
(作者單位:鄭州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