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
摘 要:從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進程來看,中國金融業在短短幾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互聯網金融在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面臨著傳統的金融監管方式失靈和科技金融監管法律法規存在空白的新挑戰,本文通過研究國外科技金融法律規制的發展現狀,從而來完善我國科技金融的法律規制。
關鍵詞:科技金融;金融監管;法律規制
一、科技金融的由來及存在的風險
(一)科技金融的由來
對于科技金融,目前沒有明確的定義。在1993年,金融科技在我國悄悄興起,其主要依靠于金融機構存在,通過優化銀行內部的數據采集和處理能力,來提高服務效率和管理水平。到互聯網金融時期,這個時期改變了原有金融體系中的生態環境,更多關注于用戶。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監管出現真空期。隨著科技金融發展到今天,數據和技術為主要兩大方面。在未來發展中,科技金融會更加關注科技保險、智能投顧、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方面的發展。
(二)科技金融存在的風險
金融的發展過程是金融創新的表現,在科技金融行業所要面臨的諸多風險中,法律監管風險最為主要。對于一些層出不窮的、不受現有法律監管體系約束的現象,法律需要與之同步。
二、國外科技金融法律規制的發展現狀
從全球來看,目前對金融監管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各國都在思考如何在金融創新與監管之間保持平衡。
(一)美國科技金融法律規制的發展現狀
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美國金融監管機構開始利用科技監管來實行監管政策,通過科技提高監管效率;在2017年,美國出臺了《金融科技白皮書》,該書確定了美國政府對金融科技的監管由限制型向主動型轉變,明確了金融科技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在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利益方面,美國政府對當地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實施了“無異議函”的政策,獲得該函的金融科技公司可以減少受到不確定的監管風險。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頒布了《投資公司現代化規則》,該規則詳細介紹了監督環境,規則一出臺,約1.3萬家美國共同基金公司積極尋求監管科技的解決方案。2016年3月相關機構發布了《金融科技的全景描述與分析框架報告》,文件主要以維護金融穩定為核心,各局正式討論了金融科技隱藏的系統性風險以及監管問題。
綜上所述,美國鼓勵科技監管的手段來應對金融創新產生的風險,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結合“無異議函”政策,能夠有效的解決市場風險。
(二)英國科技金融的法律規制發展現狀
英國在金融科技法律規制方面具有顯著的成效,首先是發布《信息投入呼吁:支持監管科技發展》,并征詢社會意見;其次是幫助監管科技公司明確監管要求和目的,提供詳細、專業性的監管指導;第三是加強監管科技標準制定工作,積極和監管科技公司及標準制定機構合作,制定和完善技術標準,提高監管機構與被監管機構的共識;四是加強與其他監管機構、學術界、金融科技公司等機構的合作;五是積極識別市場準入障礙,及時調整并優化監管政策。
綜上所述,英國的金融科技監管十分精細,在監管金融創新的同時,也保障了金融消費者的利益。
三、英美兩國科技金融的法律規制對我國的啟示
從金融監管者的角度來說,英美兩國在科技金融的監管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監管者在發展科技金融的同時,注意對現行監管體系的建設。在科技金融的發展前期,就有了明確的監管主體,英國成立了金融市場管理局、審慎監管局,分別負責科技金融的監管、審批工作。美國成立了金融穩定委員會,負責監管工作。在借鑒了英美國家經驗后,我國于2017年成立金融委員會,主要負責金融監管一系列工作。
從科技金融企業角度來說,科技金融企業是金融創新的主體,要學習國外監管機構,實行嚴格的牌照制度。該制度在規范金融企業的同時,也對企業起到了保障功能。我國監管機構可以借鑒監管沙箱政策,對創新企業進行寬松的監管,給予企業足夠的發展空間。
從金融消費者角度來說,觀察各國的金融監管規劃,監管者們重視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消費者在享受金融創新服務時,也面臨著信息泄露等風險。因此要以保護金融消費者為核心,制定監管細則,設置專門保護消費者的機構。
四、我國科技金融法律規制的現狀以及完善路徑
我國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呈現的是寬松的態度。但是由于P2P借貸平臺的金融風險事件頻頻曝光,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發展提出了原則性的監管要求,并且出臺了我國首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官方文件,意味著我國監管部門加強了對金融監管的嚴格管理。
近幾年來,我國的科技金融企業數量呈現出巨大的增長趨勢,因為有了新技術的加入,金融業務領域也得到了拓展,支付結算、財富管理都極大的提高了金融效率,金融服務得到優化升級,能夠較好的規避金融風險。與此同時,金融新業態正在形成。新增的普惠金融、小額貸款、風控平臺等新興的業態為傳統金融業提供了有益的補充。
如今,我國的互聯網金融中只有針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較為完善,其他大部分處于弱監管。甚至有的處在無準入門檻、無行業的標準、無機構監管狀態中。面對科技金融的新趨勢,我們可以多吸收借鑒國外的經驗,為我國實現金融穩定發展提供完善建議。
首先,我們可以借鑒英國沙箱計劃。沙箱監管在保障金融創新的同時,注重保護了金融消費者的利益,還留給金融創新企業一定的空間開展金融創新活動。
其次,我們加強科技監管。通過學習美國和英國的金融監管政策,發現兩國針對金融科技的發展過程都采用了科技監管。兩國都考慮到了科技在未來發展中的作用。在引進科技監管政策的同時,更要做好前瞻性計劃,選擇好適當的監管領域,明確規范標準,建立良好的發展環境。
最后,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立法保護,以及對于健全金融消費者的投訴處理機制。金融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除了注重金融監管外,也十分注意對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尤其是要防范因網絡黑客入侵導致的金融消費者信息泄露。在發展科技金融的同時最大程度的保護好金融消費者的權益。在建設有效的立法文件后,也要對其進行有效的實施。
參考文獻:
[1]鄧建鵬、黃震.互聯網金融:法律與風險控制[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2]〔美〕安東尼.桑德斯、馬西婭.米倫.科尼特.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3]李愛君.金融創新法律評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4]連平、周昆平.科技金融驅動國家創新的力量[M].中信出版集團,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