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龍
摘 要:文字,是人類步入文明社會的標志;音樂,人類情感體驗的自然表達,是情感的高度升華。古詩詞藝術歌曲把二者相結合,無處不體現著其極高的藝術價值。本文著眼于詩詞、音樂的內在聯系,借以展現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魅力。
關鍵詞:古詩詞藝術歌曲;藝術價值
一、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發展脈絡
古詩詞,作為中國古典文學文體,承載了中華幾千年厚重的傳統文化,其產生之初,即與音樂相伴,密不可分。《詩序》云:“詩三百篇大率可被之管弦。”
據文獻記載,中國古代,“詩、舞、樂”三位一體,緊密相連。追朔到《詩經》,其三百篇,很多具有較強的歌唱性。又如《楚辭》、宋代《白石道人歌曲》等,都是可唱之作。
而近現代,“古詞新編”—把古典詩詞與西洋“藝術歌曲”創作手法相融合,具有中西結合的特色。如20世紀二三十年代,伴隨著青主、黃自、冼星海、江定仙等作曲家學成歸來,借用西方浪漫派作曲技法,以古詩詞為詞,創編歌曲,形成了一些具有影響力的作品。如《大江東去》、《玫瑰三愿》等;到四十年代,譚小麟等在學習了現代作曲技法—十二音序列,創作出新技法下的民族音樂;八十年代至今,羅忠鎔通過“五聲十二音”作曲法,重新搭建了與世界溝通的現代作曲法之橋梁;而21世紀至今,以谷建芬、徐景新、戴于吾為代表的作曲家,伴隨著改革開放,大量多元化的音樂創作手法應運而生。
二、歌曲《楓橋夜泊》音樂分析
古詩詞藝術歌曲發展,源遠流長,其鮮明的民族特點、不同曲調風格等,都需要大量的實踐、分析學習。下面以《楓橋夜泊》為例,將從文學、音樂本體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詩詞佳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該詩情景交融,第一句“月落、烏啼、霜漫天”,畫面感栩栩如生;江上的漁火照應紅色的楓樹,江楓、漁火對愁難眠。后兩句為點睛之筆,遠處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像焦距放遠的相機,鏡頭拉到了遠郊,使人頓生期待感,遠近相結合,有層次感。而此刻意外的夜半鐘聲傳客船,恰以為又要新生“美景”時,卻以夜晚最使人敏感的聲音觸動了心聲。描寫詩人此時難眠、愁緒萬千的心緒。
(二)音樂美
1.該作品充分結合古詩詞的文學特點,力求通過音樂特有的手段來豐富其美學的立體感。
作品曲式結構充分結合詩詞結構特點,此曲是一首a+b二段體結構的藝術歌曲;也有依詩詞段落劃分,分為五個樂句的樂段,即古詩詞典型的“起、承、轉、合”結構布局。而該曲結合詩詞表達的愁緒,恰當地方,頻繁離調。同時根據古詩詞意境,每一詩句音樂小節數不對稱,無特定規律,用音樂營造詩詞“愁緒”的意境。
2.曲式結構分析:
引子部分五小節,分別用純五度描繪了“鐘聲”、及模仿傳到江面的波紋漣漪的裝飾音;九連音描寫的是霜滿天的場景、一種對景色的遐想。
第一句四個小節,運用了變宮為角的傳統轉調手法。先后轉了兩次調,分別為B屈調和升F重屈調。第二句旋律整體往下,作純四度模進下行,體現了音樂的“起、承”,兩句結構相似,旋律也有統一。第三句“轉”,伴隨著結構轉化,伴奏與旋律聲部重合,連續轉調三次,使人產生遐想。轉調運用和詩詞語境相結合,意境的突變,與歌曲離調相統一。作品18至20小節是全曲高潮,鋼琴伴奏采用四五度疊置。旋律與伴奏聲部的旋律同步,轉到E羽。最后一句反復吟唱,重復高潮,心態歸于平靜,旋律下行回到升C角。全曲大量的一字多音,體現詩詞部分字意之深遠。
三、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魅力
古詩詞藝術歌曲充分結合詩詞的藝術特點,音樂的精心布局使人拍手叫絕;同時藝術歌曲通過聲音、曲調、詩意傳遞情感,共同散發著強大的藝術魅力。
(一)古詩詞文體鮮明,有著獨特的韻律和格調
例如,唐詩按音律可分為“古體詩”與“近體詩”。“近體詩”—格律詩,可分為絕句、律詩等,有著嚴格的對仗、押韻、仄平、斷句等特點,例如唐詩的平仄相間,造成聲音長短、高低的變化。同時詩詞的結構、設計經過反復雕琢、精心布局。同時藝術歌曲的旋律性創設也巧妙地結合歌詞的律動特點,達到音律合拍。
(二)古詩詞平仄律動巧妙,“字正腔圓”
依據漢語言的韻腳、聲調、對仗等特點,格律詩精心設計,其詩本身有著極強的律動性。聲律方面,古漢語聲調“平、上、去、入”,有高低、升降之變化,古詩詞讀音語調的變化對音樂本體有著直接影響,因此是一獨特的“旋律性”語言。同時藝術歌曲的演唱應充分體會詩句特點,達到音調統一。
(三)古詩詞內涵深刻,意境深遠
古詩詞承載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意境深遠,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實虛相間,給人以無限遐想,拓展想象的審美空間。古人之審美,追求“天人合一”,是生命主體與自然界渾然天成的統一。古詩詞亦追求此審美境界,通過刻畫相應的場景,創設出寓情于景、虛實相間、人生體驗的內斂、含蓄之意境。演唱者通過研修詩詞內涵,傳遞歌詞意境之神韻。
(四)依聲韻變化之腔,形旋律起伏之勢
古詩詞語言有詩意的美,節奏有頓挫的韻,聲調帶“旋律”的態,遣詞造句精心布局;古詩詞的演唱,更是把握詩句停頓、呼吸及其語義,加之以推敲,歸韻嚴格、運氣呼吸恰當,把握其吟誦之特點,掌握旋律與詩詞聲調的起伏規律,把握古詩詞特有的韻味美。同時把握好傳統聲樂唱腔,“依字行腔、字正腔圓”,能恰當展現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魅力。
古詩詞藝術歌曲既有原始古曲的“古風古韻”,亦有今時包含濃情的“古曲新唱”。它是音樂與文學高度發展融合的產物,也體現著“詩、樂”一體的完美契合,其承載著博大的文學內涵、含蓄而深厚的音樂情感,堪稱藝術之精品。雖隔千年,至今仍散發著厚重的藝術魅力,激勵著我們繼續探索、發揚這寶貴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