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花



摘要:目的:探究肺結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璺危┗颊呙庖吖δ艿淖兓捌湟饬x。方法:選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到我院接診的63例肺結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同期63名將健康體檢人員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的免疫功能功能、T淋巴細胞、炎性因子變化情況。結果:疾病組患者的CD4+、CD8+、CD4/CD8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疾病組患者中的sIL-2R、TNF-α、IL-6、IFY-γ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IgG、IgM、IgA水平變化情況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肺結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體液免疫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病情越重,相關指標變化越明顯。
關鍵詞: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免疫功能
流行病學統計顯示,肺結核在全球范圍內發病率逐漸呈上升趨勢發展,以發展中國家發病率相對較高,全世界每年約有200萬人死于結核病,我國是結核病高發國家之一。肺結核合并慢阻肺在臨床上發病率相對較低,患者的免疫功能會受到影響,因此,本文主要探究肺結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免疫功能的變化及其意義,內容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實驗研究對象為肺結核合并慢阻肺患者63例以及健康體檢人員63名,本實驗的起止時間為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根據患者是否患有肺結核合并慢阻肺患者將患者均分為疾病組和對照組,疾病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33例,女性患者為30例,患者的年齡為50-83歲,平均年齡為(62.35±3.81)歲,慢阻肺病程為6-12年,平均病程為(9.63±1.12)年,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31例,女性患者為32例,患者的年齡為51-84歲,平均年齡為(62.56±3.99)歲,疾病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因素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于入院后第二日清晨采集空腹血液作為實驗標本,采集血液劑量為5ml,T淋巴細胞亞群采用流式細胞儀抗體雙標法進行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患者血清中的IgG、IgM、IgA,采用定量酶聯免疫試劑盒檢測,用雙抗體夾心ABC-ELISA法檢測,檢測內容為sIL-2R、TNF-α、IL-6、IFY-γ。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免疫功能功能、炎性因子變化情況、T淋巴細胞。
1.4統計學分析
參與本實驗的63例肺結核合并慢阻肺患者和63名健康體檢人員SPSS17.0軟件處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免疫功能功能、炎性因子變化情況,行t檢驗,當數據對比呈現為P<0.05的差異性時,統計學意義存在。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T淋巴細胞變化情況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的T淋巴細胞變化情況,疾病組患者的CD4+、CD8+以及CD4+/CD8+顯著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血清中的IgG、IgM、IgA對比
疾病組患者血清中的IgG、IgM、IgA變化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血清sIL-2R、TNF-α、IL-6、IFY-γ變化情況對比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疾病患者組患者的血清sIL-2R、TNF-α、IL-6、IFY-γ變化情況差異性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肺結核合并慢阻肺是臨床中較為危險的一種疾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慢阻肺人群為肺結核的高發群體,由于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減弱,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可影響患者機體的免疫力進而引發結核,若患者存在結核病史可因慢阻肺而導致結核疾病復發[1]。
肺結核合并慢阻肺患者的免疫防御能力相對較低,經過生化檢驗CD4+/CD8+比值明顯下降或者倒置,可以發現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損。通過T淋巴免疫細胞可以反映患者細胞免疫情況,T淋巴細胞具有調節體液免疫的作用,使機體的免疫功能維持正常狀態。當患者CD4+細胞減少時,患者機體中的IgG、IgM、IgA抗體會相對減弱,若患者體內的IgG水平相對較低,可判斷患者發生感染。當患者處于急性發作期,通過生化檢驗發現患者體內的sIL-2R、TNF-α、IL-6、IFY-γ炎性因子會發生明顯變化[2]。
綜上所述,肺結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因疾病影響患者的免疫功能,通過相關檢測,可有效判斷患者的病情。
參考文獻:
[1]沈蕓,唐神結,孫華. 肺結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變化及意義[J] 臨床醫學. 2013,8(8)25-26.
[2]徐東波,鄔波,張忠華. 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血清細胞因子水平變化及意義[J].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7,6(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