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楓林
摘要:新媒體提供碎片化閱讀,為讀者提供了話語權,數據海量大,類型豐富,給紙媒工作帶來巨大沖擊。本文基于新媒體帶來的沖擊,尋求新媒體環境下紙媒工作的轉型策略:彰顯既有優勢,推動功能創新;堅持內容為王,深化內涵發展;借新媒體之力,主動變革融合;擴展媒體平臺,構建商業模式。
關鍵詞:新媒體;紙媒;轉型
新媒體具有綜合性、豐富性與便捷性等優勢,有效迎合了讀者的認知方式,從而獲得快速發展,對傳統紙媒形成巨大沖擊。新媒體環境下,紙媒工作只有積極轉變思路,主動根據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實現自我轉型,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
一、新媒體對紙媒工作帶來的巨大沖擊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傳統媒體格局,尤其是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與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給傳統紙媒工作帶來巨大沖擊。
(一)碎片化閱讀
傳統紙媒環境下,人們的閱讀往往受時間、空間以及其他條件制約。新媒體借助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打破傳統紙媒時間、空間等條件的制約,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將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為讀者提供了便捷的碎片化閱讀,閱讀方式更加便捷。
(二)話語權釋放
傳統紙媒環境下,讀者往往被動地接受媒體單向輸出的信息,缺乏話語權。新媒體環境下,讀者可以借助智能化移動服務平臺,為讀者和媒體提供互動的機會,讀者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發表自己的見解,與媒體、其他讀者等進行交流與分享,話語權的釋放也顯示出新媒體的交互優勢,對傳統紙媒產生巨大的沖擊。
(三)數據海量化
新媒體環境下,人們獲取的數據信息不再是有限的,它不像傳統紙媒時代下,媒體信息受版面制約,數據信息受到壓縮。新媒體不受版面束縛,不僅數據量巨大,讀者可以便捷地獲取大量的信息數據,而且數據類型豐富,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信息數據需求,吸引了大量的讀者,也給傳統紙媒讀者形成沖擊。
二、新媒體環境下紙媒工作的轉型思考
新媒體環境下,紙媒必須要認識到新媒體帶來的巨大沖擊,從而主動順應新媒體時代,轉變工作思路,尋求紙媒工作的轉型策略。
(一)彰顯既有優勢,推動功能創新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紙媒工作的轉型不是簡單地異化為新媒體,而是要立足于紙媒的傳統優勢,彰顯既有優勢,推動紙媒的功能創新,提升紙媒價值,實現專業增值。紙媒在長期發展中,集聚了一大批的讀者群,打造出一些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品牌欄目,具有新媒體所不具備的權威性。紙媒要充分利用自身既有的優勢,并借助新媒體之力,放大紙媒優勢。例如,紙媒可以建立新媒體平臺,形成紙媒與新媒體一體化的媒體格局,借助欄目品牌,通過連續報道,深度挖掘,并通過免費、付費相結合的形式,推動紙媒的功能創新,在提高紙媒影響力的同時提高紙媒的經濟效益。
2017年,我參與策劃的大型音頻欄目《我在之江讀“新語”》,通過邀請十九大代表、省黨代表、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光榮浙商等各行各業的先進代表誦讀《之江新語》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論述,錄制的音頻在浙江共產黨員雜志社旗下五家微信公眾號推送,浙江新聞兩微一端、浙江發布等予以轉載。截止目前,欄目總點擊量超過千萬,累計有200余家媒體平臺轉載,多次受到省領導表揚,并榮獲浙江省2017年度主題報道融媒體策劃獎、浙江省黨的十九大新聞宣傳優秀獎,入選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三貼近”典型案例等。
(二)堅持內容為王,深化內涵發展
無論是傳統媒體時代,還是新媒體時代,媒體的價值在于信息,信息的價值在于內容,媒體只是形式,影響著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因此,新媒體環境下,紙媒要將工作的重點放在信息內容打造與挖掘方面。紙媒工作要始終堅持內容為王的至上道理,深化紙媒內涵發展。新媒體具有即時、便捷化等優勢,但是缺乏傳統紙媒的權威性,而且報道的深度遠遠不及紙媒。紙媒要對讀者感興趣的社會熱點進行深入挖掘,多角度、系列化地進行報道,并借助新媒體與讀者及其他官方部門進行有效的互動,讓讀者更加關注信息本身,而不是信息傳播的載體,從而實現紙媒的可持續發展。
比如,“網紅”一詞近年來迅速在各行各業運用廣泛,“網紅”與“黨建思政”看似風馬牛不相及,而實際上,正有一些書記們卻因為旁征博引、深入淺出、生動幽默的黨課備受熱捧,成功地讓陽春白雪的“高大上”接了地氣、漲了人氣,自己也成為了“網紅”。
2018年初,我所在的《非公有制企業黨建》雜志開展了“改革開放40周年我為兩新黨建打call視頻展播”活動,我作為該活動的主要負責人,醞釀籌劃,撰寫策劃方案,積極對接全國各省、市組織部門,并在征集而來的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視頻中進行認真審核,對新媒體產品宣傳方案精心打磨,第一季于2018年6月29日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推出,直至四季全部播畢,該活動的網絡總點擊量破千萬,平均每篇視頻微信推文閱讀量達到3萬以上,并產生了12個單篇閱讀量達“10萬+”的現象級文章。同年12月22日,“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我為兩新黨建打call”交流分享會在北京舉行,立白集團、老板集團、91金融、斗魚網絡等國內知名企業黨委書記悉數亮相,分享業務經驗,傳播黨建好聲音。該活動在全國兩新黨建領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和標桿作用。
(三)借新媒體之力,主動變革融合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紙媒不能固步自封,要以開放的姿態,主動適應新媒體環境,并善于借助新媒體之力,主動變革,積極與新媒體融合。例如,紙媒可以借助新媒體開辟“云閱讀”,立足于紙媒,為讀者提供現實與虛擬兩大信息獲取平臺,在紙媒欄目中嵌入二維碼,讀者可以通過掃二維碼快速地獲取相關信息。紙媒的主動變革與融合,將借助新媒體之力有效彌補紙媒版面不足、互動性差等劣勢,不斷提升紙媒影響力。
(四)擴展媒體平臺,構建商業模式
紙媒可持續發展需要面對經濟效益的現實問題,在新媒體沖擊下,紙媒廣告產生的經濟效益呈現出下滑現象,而且這種現象越演越烈,如何解決經濟效益問題成為紙媒工作的一個突出問題。紙媒要進一步擴展媒體平臺,基于互聯網語境積極構建商業化運行模式,推動紙媒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產業數據方陣,推動紙媒從傳統模式向電商模式的轉變,并注重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為不同的用戶群量身定制信息,并及時提供信息推送服務,滿足用戶多樣化信息需求。
三、結語
總之,新媒體對紙媒的沖擊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這就需要紙媒基于新媒體帶來的巨大沖擊,化挑戰為機遇,以主動的姿態迎接新媒體帶來的挑戰,轉變紙媒工作重心,立足并放大既有的傳統優勢,堅持內容為王,主動融合新媒體,并借助新媒體技術之力,擴展媒體平臺,創新商業模式,在承繼、融合與創新中實現紙媒的轉型。
參考文獻:
[1]倪洪江,潘祥輝.“內容為王”與“王的內容”——新媒體環境下紙媒“生死劫”再思考[J].傳媒評論,2014 (06):89-90.
[2]孫銘欣.新媒體環境下紙媒商業模式轉型初探[J].新聞與寫作,2014 (05):67-68.
[3]湯琴.新媒體環境下紙媒轉型策略思考[J].中國報業,2018 (06):23-24.
[4]陳璐冰.新媒體環境下報刊新聞工作者開辟傳統紙媒新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6 (08):101-103.
[5]杜穎.新媒體沖擊下紙媒改革路徑與發展趨勢[J].中國報業,2016 (09):5-7.
[6]吳衛華.新媒體沖擊下紙媒的改革路徑與發展趨勢[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 (07):55-58.
[7]余春玉.淺析網絡媒體沖擊下紙媒的發展問題及出路[J].新聞研究導刊,2015 (06):124.